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集

註解

中歲:中年。
好(hào):喜好。
道:這裏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終南山。
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勝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簡介

這首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詩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佳句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翻譯

(自己)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道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遊山水。
興致來了,就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樂。
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閒無心的雲興起漂游。
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評價

《詩人玉屑》:此詩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裏,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遊萬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餘頃年登山臨水,未嘗不讀王摩詰詩,顧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瀛奎律髓》:右丞此詩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王孟詩評》:無言之境,不可說之味,不知者以爲淡易,其質如此,故自難及。
《批選唐詩》:迫近性情,悄然忘言。
《唐詩鏡》:五六神境。
《唐詩歸》:鍾雲:此等作衹似未有聲詩之先,便有此一首詩,然讀之如新出諸口及初入目者,不覺見成,其故難言。譚雲:衹是作人,行徑幽妙。
《唐詩解》:此堪號「結廬在人境」競爽。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爲一意體,以縱橫放肆,外如不整,中實應節也。何新之爲高古體。僧慧洪曰:不直言其閒逸,而意中見其閒逸,謂之遺意句法。玩「偶然」二字,得趣幽深。陸鈿曰:律合古,意趣非言盡。蓋有一種悠然會心處,所見無非道也。
《唐詩評選》:清靡爲時調之冠,亦令人慾割愛而不能。
《唐律消夏錄》:「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卻句句是別業。「好道」兩字,先生既雲「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強下注腳?予友繼莊先生曰:「此詩若衹作文字讀,辜負先生慈悲不少。然文字三昧,必須於此等詩領會得,方有悟門。」「還期」一字,與「別業」略一照應。
《此木軒論詩彙編》:觀其意若不欲爲詩者,其詩之絕境乎?「勝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詩有兩字訣,曰「無心」。
《古唐詩合解》:此詩不必粘題,亦不必分解,清微之至。
《唐詩成法》:一家別業之由。二別業。三四承一二。五六承三四。七八承五六結。無一語說別業,卻語語是別業,神妙乃爾。以「中歲」生「晩家」,以「獨往」生「自知」,以「行到」應「獨往」,以「坐看」應「自知」,以「水窮」、「雲起」應「興來」、「勝事」,以「林叟」、「談笑」而用「偶然」字總應上,此律中帶古法。
《唐詩意》:此詩言已造道之致,三聯亦比體也。
《近體秋陽》:不脫落一切塵凡,便際此境界,未必有此領略。能此領略,道邪非邪?流對天然,占斷終古。八句衹如一句,近體中纖纖出塵,夷猶入道,未有過於此作者。孟浩然雅以泉石自驕,卻無此等一作,以雖立品高清,而天懷不如右丞之夷曠也。然而氣格嚴舉,孟又當過之矣。
《唐詩從繩》:此全篇直敘格。五六句法徑直。此種句法不假造作,以渾成雅健爲貴。通首言中歲雖參究此事,不免茫無着落,至晩年方知有安身立命之處。得此把柄,則行止灑落,冷暖自知,水窮雲起,盡是禪機,林叟閒淡,無非妙諦矣。以人我相忘作結,有悠悠自得之意。
《繭齋詩談》:一氣貫注中不動聲色,所向愜然,最是難事。古秀天然,杜不能爾。
《唐詩別裁》:行所無事,一片化機。末語「無還期」,謂不定還期也。
《網師園唐詩箋》:一往清氣(「興來」四句下)。
《歷代詩評註讀本》: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氣相生,不分轉合,而轉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筆。
《瀛奎律髓匯評》:馮鈍吟:第二聯奇句驚人。查初白:五六自然,有無窮景味。紀曉嵐:此詩之妙,由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然不可以躐等求也。學盛唐者,當以此種爲歸墟,不得以此種爲初步。又云:此種皆熔鍊之至,渣滓俱融,涵養之熟,矜躁盡化,而後天機所到,自在流出,非可以摹擬而得者。無其熔鍊涵養之功,而以貌襲之,即爲窠臼之陳言,敷衍之空調。矯語盛唐者,多犯是病。此亦如禪家者流,有真空、頑空之別,論詩者不可不辨。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