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集

註解

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
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新:剛剛。
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裏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隨意:任憑。
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
留:居。
「王孫自可留」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簡介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佳句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翻譯

空曠的羣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評價

《王孟詩評》:總無可點,自是好。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
《唐詩歸》:譚雲:說偈(「明月」二句下)。鍾雲:「竹暄」、「蓮動」細極!靜極!
《唐詩解》:雅淡中有致趣。結用楚辭化。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月從松間照來,泉由石上流出,極清極淡,所謂洞口胡麻,非復俗指可染者。「浣女」、「漁舟」,秋晚情景;「歸」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動」二字屬之「竹」、「蓮」,更奇入神。
《唐詩評選》: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儲者。頷聯同用,力求切押。
《唐詩矩》:尾聯見意格。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筆便想作此等語,以爲吾以王、孟爲宗,其流弊可勝道哉!
《歷代詩法》:天光工影,無復人工。
《唐賢三昧集箋註》:寫景太多,非其至者。顧雲:翻案「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句,謂豈必春草思歸。「隨意」字着「秋」,「留」字着「山居」,澹適。
《說詩晬語》:中二聯不宜純乎寫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象雖工,詎爲模楷?
《繭齋詩談》:「空山」兩句,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極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頓增生致,不見爲率。五六加婉琢矣。評: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則語雖率直,不傷於淺。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辭之不可廢也。梅坤承曰:語語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唐賢清雅集》:語氣若不經意,看其結體下字何等老潔,切勿順口讀過。
《唐詩合選詳解》:王翼雲曰:前是寫山居秋瞑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唐宋詩舉要》:隨意揮寫,得大自在。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