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廣選》:顧與新曰:幽深本色語,不雜一句,潔淨玄微,無聲無色。
《唐詩直解》:“古木”二句幽而渾,中晚人有此法,多失於卑。
《唐詩鏡》:韻氣冷甚。三四偷律,病在不嚴。
《唐詩解》:起聯與“獨有宦遊人”一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極狀山寺深僻幽靜,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毒龍”。佛喻砍心也,用以收局,不失釋氏面目。此與《登辨覺寺》詩,何如獅子捉物,象兔俱用全力耶?汪道昆曰:五六即景襯貼荒涼意,“咽”字、“冷”字工。
《唐詩評選》:三四似流水,一似雙立,安句自然,結亦不累。
《唐詩摘鈔》:幽處見奇,老中見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極渾渾,五律無上神品。
《唐賢三昧集箋註》:顧雲:“不知”字玄妙,模寫幽深處。又云:三四甚是淺易,甚是深處,字法。五六即景,襯貼荒深意。
《唐詩別裁》:“咽”與“冷”,見用字之妙。
《唐詩從繩》:此尾聯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時未到,今日方過,幽賞勝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內。中二聯寫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邊“泉聲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裝句。通篇從“過”字着畫。
《繭齋詩談》:“不知”兩字領起全章脈。“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
《網師園唐詩箋》:煉字幽峭(“深山”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評:三四亦是雋逸句法。五六特作生峭,“咽”、“冷”二字,法極欲尖出。罵聲寫色,已難到地,着“咽”、“冷”字,妙更入神,是《子虛》《上林》賦手。
《唐賢清雅集》:“古木”一聯遠寫,“泉聲”一聯近寫,總從“不知”生出,漸次行來,已至寺矣,故以“安禪”收住。構局煉句與《山居秋暝》略同,超曠稍異,乃相題寫景法。
《唐宋詩舉要》:吳曰: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
《詩境淺說》:常建《過破山寺》詠寺中靜趣,此詠寺外幽景,皆不從本寺落筆,遊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