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輞川: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裏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 轉蒼翠:一作“積蒼翠”。轉:轉爲,變爲。蒼翠:青綠色,蒼爲灰白色,翠爲墨綠色。 潺湲(chányuán):水流聲。這裏指水流緩慢的樣子,當作爲“緩慢地流淌”解。 聽暮蟬:聆聽秋後的蟬兒的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裏是指蟬的叫聲。 渡頭:渡口。餘:又作“餘”。 墟里: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可以是倚門看到的第一縷村煙。 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裏以接輿比裴迪。 五柳:陶淵明。這裏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簡介
此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了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開頭二句寫景,着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間寫景緻。渡頭落日,墟里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後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身自好,高風脫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佳句
-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翻譯
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郁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着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裏的炊煙一縷縷飄散。 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評價
《唐詩品彙》:劉雲:類以無情之景述無情之意,復非作者所有。 《唐詩歸》:鍾雲:“轉”字妙,於“寒山”有情(首句下鍾雲:“上”字好(“墟里”句下)。 《唐詩鏡》:三四意態猶夷。五六佳在佈景,不在屬詞。彼“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語似遜此。 《唐風定》:起語高遠空曠,然與嘉州不同。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淡宕閒適,絕類淵明。 《唐詩評選》:通首都有“贈”意在言句文身之外,不可徒以結用兩古人爲贈也。楚狂、陶令俱湊手偶然,非著意處,以高潔寫清幽,故勝。 《唐詩矩》:虛實相間格。一二五六用實,三四七八用虛,相間成篇。 《唐賢三昧集箋註》:對起,上句尤妙,此從陶出。“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景色可想。顧雲:一時情景,真率古淡。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此篇聲格與上諸作迥別,淡逸清高,自然絕俗。右丞有此二致,朝殿則紳黻雍容,山林則瓢衲自得,惟其稱也。評:三四絕不作意,品高氣逸,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同一格。五六亦是直置語,淡然高老,無假胭脂。綺雋之外,又須知有此種,蓋關乎性情,本之元亮,不從沈、宋襲得,獨爲千古。 《唐賢清雅集》:神韻止可意會,才擬議便非。 《唐詩三百首》:又從上“暮”字生出(“墟里”句下)。 《唐宋詩舉要》:自然流轉,時氣象又極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