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詩集

註解

終南山,在長安南五十里,秦嶺主峯之一。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爲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餘裏,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
太乙:終南山別名。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峯。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元和郡縣誌》:"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天都:傳說天帝居所。這裏指帝都長安。
海隅(yú):海邊。終南山並不到海,此爲誇張之詞。
青靄(ǎi):山中的嵐氣。靄:雲氣。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國稱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分中國境內的地域,被稱爲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域都對應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這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佔地極廣,中峯兩側的分野都變了,衆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人處:有人煙處。

簡介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西安藍田縣,千峯疊翠,景色幽美。開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至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之間,王摩詰曾隱居於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大概是詩人隱居終南期間的作品。詩旨在詠歎終南山的宏偉壯大,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佳句

  •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
  •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翻譯

髙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進入山中青青煙霧若有若無。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裏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評價

《王孟詩評》:語不必深闢,清奪衆妙。
《唐詩直解》:王摩詰「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孟浩然「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並可作畫。末語流麗。
《唐詩鏡》:「陰晴衆壑殊」一語蒼然入雅。
《唐詩選》:玉遮曰:「入看無」三字妙入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蔣一梅曰:三四真畫出妙境。周敬曰:五六直在鮫宮蜃市之間。周啓琦曰:摩詰終南二詩,機熟脈清,手眼俱妙。
《唐風定》:右丞不獨幽閒,乃饒奇麗,但一出其口,自然清冷,非世中味耳。
《唐詩評選》:工苦,安排備盡矣。人力參天,與天爲一矣。「連山到海隅」非徒爲窮大語,讀《禹貢》自知之。結語亦以形其闊大,妙在脫卸,勿但作詩中畫觀也,此正是畫中有詩。
《唐律消夏錄》:通首俱寫終南山之大。全是白雲、青靄,一中峯而分野已變,歷衆壑而陰晴復殊,遊將竟日尚無宿處,其大何如?
《增訂唐詩摘鈔》:結見山遠人稀。
《唐詩觀瀾集》:屈注天潢,倒連滄海。而俯視一氣,盡化煙雲。一結杳渺寥泬,更有憑虛御風之氣。
《而庵說唐詩》:是詩如在開闢之初,筆有鴻蒙之氣,奇觀大觀也。
《唐賢三昧集箋註》:神境。四十字中無一字可易,昔人所謂四十位賢人。
《唐詩別裁》:「近天都」言其髙,「到海隅」言其遠,「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無所不包,手筆不在杜陵下。或謂末二句似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
《繭齋詩談》:於此看「積健爲雄」之妙。「白雲」兩句,看山得三昧,盡此十字中。
《唐詩從繩》:此尾聯補題格。中四句分承說,此立柱應法。回望處白雲已合,入看時青靄卻無,錯綜成句,此法與倒裝異者,以神韻不動也。
《網師園唐詩箋》:得此形容,乃不同尋常登眺(「青靄」句下)。
《唐宋詩舉要》:吳曰:壯闊之中而寫景復極細膩(「青靄」句下)。吳曰:接筆雄俊(「分野」句下)。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