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莓苔:一作“蒼苔”,即青苔。 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跡,此處指足跡。 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春草:一作“芳草”。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句:因悟禪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簡介
唐代宗大曆前後,是個感傷時代,很多詩歌都着意表現感傷色彩,但更多的是擺脫時代失意、政治苦悶、人世困惑,而追求寧靜、衝遠、淡泊的心理。劉長卿此詩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心聲”。 詩人興沖沖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喫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願,詩人非但沒有產生失望惆悵,反而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所作的。 尾聯的“禪意”,用得精妙。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從搖曳的野花靜靜的觀照中,領略到恬靜的清趣,溶化於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寧靜,盪滌心胸的內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謐的物象交融爲一。況且禪宗本來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領會出“禪意”,因用“與”,把物象和情感聯結起來。禪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內在相通之處。佛道都喜佔山林,幽徑尋真,蕩入冥思,於此佛道互融,而進入“相對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佳句
-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翻譯
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雲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繞道院閒門。 新雨過後松色青翠,循着山路來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評價
《批點唐詩正聲》:“芳草閉閒門”,絕好絕好。結句空色俱了。 《唐詩鏡》:幽色滿抱。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起二句便幽,中聯自然,結閒靜,有淵明豐骨。 《磧砂唐詩選》:敏曰:全首穩稱,無一懈筆,清新俊逸,兼有其長,詩家正法眼也。 《唐詩成法》:題是“尋常道士”詩、只“見履痕”三字完題。餘但寫南溪自己一路得意忘言之妙,其見道士否不論,與王子猷何必見安道問意。 《唐詩三百首》:語語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