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詩集

註解

綦毋(qíwú)潛:字孝通(一作季通),江西贛州人,王維好友。綦毋,複姓。
聖代:政治開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英靈:英華靈秀的賢才。
東山客: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此處泛指隱居的賢才。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齊兄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世遂以采薇指隱居生活。
金門:一作「君門」。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代賢士等待皇帝召見的地方。
吾道非:《孔子家語·在厄》記載:「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陳蔡發兵圍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吾何爲至此乎?』」是指孔子嘆自己政策的不能實行,半途受到阻礙。
寒食:古人以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爲寒食節,斷火三日。
京洛:一作「京兆」。指東京洛陽。
江淮:指長江,淮水,是綦毋潛所必經的水道。
臨長道:一作「長安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違:分離。
行當:將要。
棹:划船的用具,此處用以指代船。
未幾:不久。
孤城:一作「孤村」。
「吾謀適不用」句:說綦毋潛此次落第是偶然失敗。左傳記載:「士曾行,繞朝贈之以策(馬鞭)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適,偶然的意思。
知音稀:語出《古詩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簡介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對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給予慰藉和勸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使其覺得知音是極爲重要的。全詩着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勵,寫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勵摯敬,令人振奮。詩意明晰動人,語言質樸真實,充溢着詩人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佳句

  •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翻譯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爲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
就連你這個隱居東山的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試到京城君門遙遠難叩,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你將經過江淮去度過寒食節,到東京洛陽時滯留縫製春衣。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知心朋友如今又要與我分離。
你行將駕駛着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爲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