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爲思婦懷念征夫之意。 張公:指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 漢家:借指唐朝。 煙塵:戰地的烽煙和飛塵,此指戰爭警報。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後唐與契、奚之間戰事不斷。 漢將:指張守珪將領。 「非常賜顏色」句:破格賜予榮耀。賜,一作「借」。 摐(chuāng)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摐金,敲鑼。 榆關:山海關。 逶迤:曲折行進貌。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此借指東北沿海一帶。 尉:武官,官階次於將軍。 羽書:羽檄,插有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 瀚海:大沙漠。 單于:秦漢時匈奴君主的稱號,此指敵酋。 獵火:狩獵時所舉之火。 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當時戰場。 憑陵:逼壓、憑信威力侵凌別人。 窮秋:深秋。 腓(féi):一作「衰」,病,枯萎。隋·虞世基《隴頭吟》:「窮秋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句:一寫主帥受皇恩而輕敵;一寫戰士拼死苦戰也未能衝破敵人的包圍。常輕敵,一作「恆輕敵」。 鐵衣:借指將士。《木蘭辭》:「寒光照鐵衣」。 玉箸:即玉筯、玉筷,白色的筷子,借喻眼淚,這裏指思婦的淚水如注。劉孝威《獨不見》:「誰憐雙玉箸,流面複流襟。」 城南:長安住宅區在城南,故云。沈佺期《獨不見》:「丹鳳城南秋夜長。」 薊北:薊州、幽州一帶,今河北省北部地區。此泛指東北戰場。 邊庭飄颻(yáo):一作「邊風飄飄」,指形勢動盪、險惡。 那可度:一作「那可越」。 絕域:更遙遠的邊陲。 蒼茫:一作「蒼黃」。 更何有:一作「何所有」,更加荒涼不毛。 三時:早、午、晚。一作「三日」。 陣雲:戰雲。 寒聲:一作「寒風」。 血紛紛:一作「雪紛紛」、一作「徒紛紛」。 刁斗:古代軍中煮飯用的銅鍋,夜裏可用作巡更敲擊報時的銅器。 李將軍:指李廣。善用兵,愛惜士卒,守右北平,匈奴畏之不敢南侵,稱爲飛將軍。事見《史記·李將軍傳》。
簡介
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全篇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於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爲後文輕敵伏筆;後四句接寫出徵陣容。旌旗如雲,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爲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第二段八句寫戰鬭經過。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後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第三段八句寫徵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末段四句,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佳句
-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翻譯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於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裏夾風雨。 戰士拼鬭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鬥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悽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望家園空自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一夜寒風聲聲裏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着鮮血紛飛,從來死節爲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勳?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鬭多慘苦,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評價
唐汝詢《唐詩解·卷十六》: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餘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 王夫之《唐詩評選》:詞淺意深,鋪排中即爲諷刺。此道自「三百篇」來,至唐而微,至宋而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