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人日: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爲人日。《太平御覽·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爲人日。以七種菜爲羹,剪綵爲人或鏤金箔爲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杜二拾遺:卽杜甫。
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標風操之高雅。此處指杜甫的成都草堂。
弄色:顯現美色。宋·蘇軾《宿望湖樓再和》詩:「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空:一作「堪」。
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三國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
遠藩(fān):一作「南蕃」。指南方的遙遠地區。
預:參與。此處是參預朝政之意。
百憂復千慮:極言憂慮之多。
人日:一作「此日」。
東山:東晉謝安曾高臥東山(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不願出來做官,這裏詩人以謝安自比。
三十春:高適二十歲時到長安謀出路,四十九歲中第授官,恰好三十年。
書劍:古代士人隨身攜帶之物,喩文武。《史記》:「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風塵:宦途,官場。晉·葛洪《抱朴子·交際》:「馳騁風塵者,不懋建德業,務本求己。」
忝(tiǎn):有愧於,常用作謙辭。
二千石(dàn):漢制,郡守俸祿爲二千石,卽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稱郡守爲「二千石」。
東西南北人:孔丘曾稱「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簡介

《人日寄杜二拾遺》是唐代詩人高適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古體詩。此詩表達了作者對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鄉」既是言杜,亦是自謂,二人故鄉同爲當時正在戰亂的中原,這一「思」便將二人情感更加緊密地聯結起來。次四句寫自身,既「無所預」又「復千慮」,表白憂國情懷,「空相憶」、「知何處」,則添一層無奈與落寞之感。末四句進而將自己庸碌自適與友人飄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應篇首,寫足題意。全詩以渾樸自然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音調,傳達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佳句

  •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翻譯

人日這天題詩寄向成都草堂,遠遠憐念舊友定在思念故鄉。
柳枝泛綠這美景卻不忍看見,梅花開滿枝頭讓人空自斷腸!
身在偏遠南方大事難以參預,心懷百重擔心還有千重憂慮。
今年的人日彼此在空相回憶,明年的人日更不知身在何處?
高臥東山轉眼度過了三十春,哪裏料到書劍飄零終老風塵。
老態龍鍾還辱居高位二千石,內心有愧你四處流離的友人!

評價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洪影廬曰:高適寄杜雲「愧爾東西南北人」,杜則雲「東西南北正堪論」,如鐘磬在簴,叩之則應,非若今人酬和爲次韻所局也。
明·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直率不厭其淺。
明·李攀龍《唐詩訓解》:情真意懇,詞亦是達。
明·陸時雍《唐詩鏡》:語多合拍,雖無他奇,故是可詠。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首二總提,次四思故鄉,下六憐故人…七八意轉而韻不轉,九十韻轉而意不轉,杜集亦時用此法。
清·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彙編》:高、杜二詩,雖是各臻至極,畢境先高後杜,乃爲明於詩之正變源流者。高詩只如此,杜答詩乃淋漓盡致,二者孰優?「今年人日空相憶」云云,只是不說出來。
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此篇三韻是古風正調,與《江上吟》同。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法老氣蒼,學者須細心效之。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言羈絆一官,萍蹤斷梗,遠不如遨遊四方之爲樂也。
清·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註》:收攝沉頓。此一字一頓,老杜和作乃分詮四段以應之,宜取參看。
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達夫歌行以骨健勝,最難學,此唯取其平易近人者,然亦恐費手。淡語不堪多讀(末四句下)。
近·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沉痛(「明年人日」句下)。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