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韓冬郎即席爲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 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其一】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其二】
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
爲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詩集

註解

韓冬郎:韓致堯,小名冬郎,是李義山連襟韓畏之子,是晚唐小有名氣的詩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奩集》三卷。「連宵待坐徘徊久」是殘句,原詩已佚。
老成:指冬郎雖年少,但詩風老練成熟。唐·杜少陵《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他日追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李義山將赴梓州柳幕,離長安時,韓致堯父子爲之餞行,致堯曾作詩相送,其詩有「連宵……」句。至大中十年,李回長安,因作二首絕句追答。
畏之:韓瞻字。
走馬成:言其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唐·李太白《與韓荊州書》:"雖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冷灰:應當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史記·貨殖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
雛鳳:此戲謔韓畏之,並贊其子韓致堯詩才。《晉書·陸雲傳》:「陸雲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又杜甫有「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詩句,商隱此言「清」、「老」,當即此意。在商隱赴梓幕後不久,韓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韓偓必隨行,所以這裏說丹山路上,有「雛鳳」、「老鳳」之聲。
瘦盡東陽姓沈人:原注,沈東陽約嘗畏何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複,終未能到。」餘雖無東陽之才,而有東陽之瘦矣。

簡介

這首詩用一條長題說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致堯的小名。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李義山的故交和連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秋末,李義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致堯纔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一座。大中十年,李義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其中的第一篇,酒宴上的蠟燭燒殘了大半,燭芯的灰燼也冷卻了。用「冷灰殘燭」,說明送別的筵宴已近尾聲,闔座的人觸動離情。在這種慘淡的氣氛中,十歲的冬郎觸發了詩思,飛速地揮寫成送別的詩章。這就是本篇頭兩句對當年情景的追述。

佳句

  •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翻譯

【其一】
(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致堯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
(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爲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情就像雛鳳一樣一定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
【其二】
我在靠近劍門棧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風檣的江南,我們倆天各一方。當初分別正值冰天雪地的時候,沒想到,現在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如果將韓冬郎的詩才比作何遜,將我自己比作沈東陽的話,爲了休聯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盡了。

評價

《李義山詩集箋註》:姚培謙曰:此贈冬郎,嘆其才之勝父。
《玉谿生詩說》:風調自佳,但無深味耳。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