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南北朝

簡介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爲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爲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爲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埃蘭沙赫爾),南到東南亞與印度。

詩人 (60)

無名氏 🔥

南北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謝靈運 🔥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阮籍 🔥

阮籍,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江淹 🔥

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文章華著,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齊高帝聞其才,召授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明帝時爲御史中丞,先後彈劾中書令謝朏等人;武帝時任驃騎將軍兼尚書左丞,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

劉義慶

劉義慶,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爲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爲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讚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29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祕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庾信 🔥

庾(yǔ)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詩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親庾肩吾爲南梁中書令,亦是著名文學家。

謝脁 🔥

謝朓(tiǎo),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十九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爲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爲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爲中書郎。後又出爲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三十六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陸凱

陸凱,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魏書》有傳。陸凱出身名門,祖父陸俟官拜徵西大將軍,父兄也都爲朝廷命官。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爲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後來,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稱爲良吏。

鮑照 🔥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勳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弒殺兇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勳年號)。劉子勳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吳均 🔥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 吳均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清新,多爲反映社會現實之作,深受沈約的稱讚。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爲“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

蘇小小

蘇小小,乃是南齊時錢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蘇小小因爲相思而感染上了風寒,再加上她從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殞了,蘇小小離世後,她早年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按她的遺願將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樹之下。建立慕才亭。杭州西湖蘇小小墓。

蕭繹

梁元帝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北朝時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 蕭繹於514年封湘東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荊州,任荊州刺史、使持節、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鎮西將軍。侯景之亂時,梁武帝遣人至荊州宣讀密詔,授蕭繹爲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其餘職務如故。549年梁武帝餓死臺城後,蕭繹首先發兵攻滅自己的侄兒河東王蕭譽與哥哥邵陵王蕭綸,並擊退襄陽都督蕭詧(蕭譽之兄弟)的來犯;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552年侯景死後,蕭繹即帝位於江陵。當時,羣臣中有人建議返回舊都建康,但蕭繹沒有同意。 蕭繹即帝位之後,其弟武陵王蕭紀稱帝於益州;於是蕭繹便派兵前往四川消滅蕭紀,同時也請求西魏出兵。此舉給了西魏可趁之機,益州因此淪落敵手。554年,蕭繹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爲傲慢。宇文泰大爲不滿,命令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等將領以5萬兵馬進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梁元帝戰敗,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隨後,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軍營投降。不久爲襄陽都督蕭詧以土袋悶死,江陵“闔城老幼被虜入關”,後葬於潁陵,潁陵現存一對石獸(方旗廟石刻)。 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四十六歲,自聚書來四十年,得書八萬卷”,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王籍 🔥

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詩,而享譽詩史。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爲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梁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諮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鹹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

周興嗣 🔥

周興嗣,字思纂,祖籍陳郡項(今河南沈丘縣)。生於居江南姑熟(今安徽當塗)。南朝大臣,史學家。 博學,善於屬文。梁武帝繼位,拜安成王國侍郎。帝每令興嗣爲文,如《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義之書》。每奏輒稱善,官終給事中。參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著有文集十卷,《千字文》傳誦千古。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卒。《梁書》及《兩唐書志》傳於世。

蕭子顯 🔥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景陽。蕭子恪弟。齊封寧都縣侯,拜給事中。入梁,降爵爲子。好學,工屬文。歷侍中、國子祭酒、吏部尚書。官終吳興太守。嘗作《鴻廬賦》,爲沈約所讚賞。精史學,據沈約、吳均、檀超、江淹等稿,撰《南齊書》,又撰《後漢書》、《貴儉傳》等。今僅存《南齊書》。

陶弘景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通明。讀書萬卷,善琴棋,工草隸,博通曆算、地理、醫藥等。蕭道成(齊高帝)爲相時,引爲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齊武帝永明十年,隱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諮詢,時稱“山中宰相”。晚號華陽真逸。主張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經集註》、《肘後百一方》等。諡貞白先生。

何遜 🔥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梁武帝天監中,起家奉朝請,歷官諸王參軍、記室,兼尚書水部郎,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善詩文,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並重於世,時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爲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記室集》一卷。

丘遲

南朝梁吳興烏程人,字希範。丘靈鞠子。齊時,以秀才累遷殿中郎。梁武帝登位,爲中書郎,待詔文德殿。武帝天監三年,出爲永嘉太守。四年,臨川王蕭宏北伐,遲爲諮議參軍,時陳伯之在北,遲作《與陳伯之書》喻之,伯之遂降。官至司徒從事中郎。善詩賦文章。明人輯有《丘司空集》。

孔稚珪

名或作圭。南朝齊會稽山陰人,字德璋。孔靈產子。好學有美譽。太守王僧虔引爲主簿,仕宋爲尚書殿中郎。後爲齊高帝蕭道成記室參軍,與江淹對掌辭筆。入齊,歷官廷尉、御史中丞,參與校定晉律舊注,請置律助教,教授法學,事未施行。東昏侯永元元年,爲都官尚書,遷太子詹事。好文嗜酒,不樂世事。明人輯有《孔詹事集》。

王融

南朝齊琅邪臨沂人,字元長。王僧達孫。博涉有文才。舉秀才,累遷太子舍人。竟陵王蕭子良特相友好,爲“西邸八友”之一。欲興家業,上書武帝求自試,遷祕書丞。帝幸芳林園,禊宴朝臣,使融爲《曲水詩序》,文藻富麗,當世稱之。後子良復奉融爲寧朔將軍、軍主。及武帝病篤,融欲矯詔立子良,事敗,鬱林王即位,收獄賜死。融文辭捷速,爲永明體代表作家。今存《王寧朔集》輯本。

江總 🔥

南朝陳濟陽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字總持。江紑子。起家梁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篤學有辭採,深受梁武帝嗟賞。侯景之亂,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以中書侍郎徵還。陳後主立,歷尚書令。當權任宰,而不理政務,日與後主遊宴後庭,多爲豔詩,號爲狎客。陳亡入隋,爲上開府。卒於江都,世稱江令。今存《江令君集》輯本。

吳邁遠

南朝宋人。善文章,喜自誇而嗤鄙他人,每作詩,得稱意語,輒擲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數哉!”明帝曾召見之,曰:“此人連絕之外,無所復有。”

何承天

南朝宋東海郯人。徐廣甥。五歲喪父,承母教,儒史百家,莫不該覽。仕晉爲太學博士。入宋,爲尚書祠部郎,與傅亮共撰朝儀。性剛愎,頗以所長侮同列,出爲衡陽內史,不能公清,被收繫獄,赦免。文帝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國史。國子學立,領博士。官至御史中丞。善弈棋,能彈箏,精歷算,改定《元嘉歷》,計算冬至時日更爲準確。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另撰有《春秋前傳》等。

范曄

南朝宋順陽人,字蔚宗。範泰子。少好學,善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初爲彭城王劉義康冠軍參軍。後爲檀道濟司馬,隨軍北征,遷尚書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觸犯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取諸家而作《後漢書》。十七年,義康以專權被黜,曄遷左衛將軍,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義康事,被殺。獄中作《與諸甥侄書》,述所撰《後漢書》意旨。

李爽

暫無簡介

沈約 🔥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梁,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梁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沈滿願

吳興武康人,出身官宦之家,左光祿大夫沈約之孫女。生卒年不祥,約梁武帝大同中前後在世。嫁徵西記室範靖(一作範靜)爲妻。生平事蹟不祥。滿願有祖風,善作詩,有集五卷,(《隋書志》作三卷,此從《兩唐書志》)已佚。現存詩十一首。沈滿願的祖父是沈約,沈約的兒子沈旋、沈趨皆爲知名文士,都有作品傳世。如沈旋的《詠螢火》、沈趨的《詠雀》,都是諷諭詩中詠物言志的好詩。沈衆(字仲師)是沈約之孫。好學,頗有文才。初仕梁,爲梁武帝蕭衍所作《千字詩》作註解,被召見於文德殿,武帝令他作《竹賦》。賦成,武帝敕批:“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入陳,爲陳武帝敬重,任爲起部尚書。後因非毀朝廷,陳武帝賜死於吳興。在家族文化的陶冶下,沈滿願才思橫溢。嫁徵西將軍範靖,著有《沈滿願集》三卷,已佚。現存作品有樂府《王昭君嘆》、《挾琴歌》、《映水曲》、《登樓曲》、《越城曲》、《晨風行》、《彩毫怨》等,詩《戲蕭娘》、《詠燈》、《詠五彩竹火籠》、《詠步搖花》等。其中《映水曲》、《登樓曲》、《晨風行》是代表作。

範雲 🔥

南朝梁南鄉舞陰人,字彥龍。六歲時隨其姑父袁叔明讀《詩》,「日誦九紙」。八歲時遇宋豫州刺史殷琰,彥龍從容對答,卽席作詩,揮筆而成。起家齊郢州西曹書佐。齊初,與梁武帝、沈休文、謝玄暉等併爲南朝齊竟陵王「西邸八友」。齊武帝永明十年(西元四九二年)出使北魏,與蕭彥瑜使北魏,魏孝文帝稱之。還遷零陵內史。深爲明帝所知。爲始興內史,安撫邊民,施行德政,盜賊斂跡,商賈露宿,郡稱神明。齊末,梁武帝起兵,彥龍參贊帷幄,拜黃門侍郎。入梁,封霄城縣侯,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官至尚書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勸諫,天監二年(西元五〇三年)病故,享年五十三歲。梁武帝爲之流涕,卽日御駕臨殯。追侍中、衞將軍,賜諡曰文。彥龍善屬文,長五言詩,詩風清淺婉轉。

陸厥

南朝齊吳郡吳人,字韓卿。陸閒長子。好屬文,五言詩體甚新變。州舉秀才,爲王晏少傅主簿、遷後軍行參軍。嘗與沈約論四聲。東昏侯永元初,父閒被誅,坐系尚方獄。尋遇赦。感慟而卒。

徐陵 🔥

南朝陳東海郯人,字孝穆。徐摘子。八歲能文,及長,博涉史籍,初仕梁爲通直散騎常侍。梁武帝太清二年,使魏,值侯景之亂,七年不得歸。後歸陳,累遷御史中丞。勇於彈劾權要,官至太子少傅。其詩歌駢文辭藻綺麗,與庾信齊名。世稱徐庾體。有《徐孝穆集》、《玉臺新詠》。

陳叔寶 🔥

字元秀,小字黃奴。南朝陳宣帝長子。在位時,大建宮室,終日與寵妃詞臣遊宴,不問政事,製作豔詞,被以新聲,如《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自恃長江天塹,隋軍大舉南下,仍縱酒賦詩不輟。隋軍入建康,俘送長安,詩酒如故,隋文帝言其“全無心肝”。病死洛陽。諡煬。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曹景宗 🔥

南朝梁新野人,字子震。少善騎射,以膽勇聞。宋末爲尚書左民郎。仕齊以軍功累加遊擊將軍,齊明帝建武四年,以奇兵二千破魏師四萬。後附蕭衍,及衍起兵,景宗聚衆從軍,除郢州刺史。梁武帝天監元年,封竟陵縣侯。六年,與韋睿救鍾離,大破魏軍。官至侍中、中衛將軍、江州刺史。卒於赴任途中。諡壯。爲人嗜酒好色,妓妾數百。部下殘橫,時掠奪民間婦女財物。

傅亮

南朝宋北地靈州人,字季友。傅迪弟。博涉經史,尤善文詞。晉末,爲建威將軍。桓玄廢晉安帝自立,選爲祕書郎。後附劉裕(宋武帝)從徵關、洛。入宋,以佐命功,入直中書省,專典詔命。轉尚書僕射。劉裕死,與徐羨之、謝晦受顧命輔少帝。後與徐羨之等廢殺少帝,迎立文帝。文帝即位,加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後因殺少帝罪,被文帝處死。明人輯有《傅光祿集》。

溫子昇 🔥

北魏濟陰冤句人,字鵬舉。自云爲晉溫嶠之後。博學善文章。初爲廣陽王元淵賤客,教諸奴子書。孝明帝熙平初,對策高第,補御史,臺中文筆皆出其手。孝明帝正光末,隨元淵鎮壓六鎮起事,爲東北道行臺郎中,軍國文翰皆出其手。孝莊帝建義初,爲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孝莊帝誅爾朱榮,子升參預謀畫。爾朱兆入洛,懼禍逃匿。孝武帝永熙中,復官侍讀,兼舍人。後領本州大中正。東魏時高澄引爲大將軍府諮議參軍。疑其知元僅等謀反,投之晉陽獄中,餓死。子升文筆,當時已傳於江南,爲梁武帝所稱,又遠傳至吐谷渾。今有《溫侍讀集》明輯本。

虞羲

南朝齊梁間詩人,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市)人,生卒年不詳,字子陽(李善《文選注》引《虞羲集序》),一說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傳》)。少有才學,七歲能屬文。南齊時,以太學生遊於竟陵王蕭子良西邸,曆始安王侍郎、建安徵虜府主簿功曹,兼記室參軍。詩爲謝脁所稱賞。入梁,官至爲晉安王侍郎。事蹟附見《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史稱其“盛有才藻,卒於晉安王侍郎”(《南史》)。梁武帝天監中卒。虞羲的詩以《文選》所錄《詠霍將軍北伐》最爲有名。這首詩寫沙場烽火,如“長城地勢險,萬裏與雲平”、“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頗有氣勢。詩中歌頌霍去病伐匈奴的戰功,並對他的早死感到惋惜,反映了齊梁間一些人希望北伐、平定中原的意願。虞羲還有一首抒情詩《送友人上湘》寫離別之情:“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漢廣雖容,風悲未可渡。”用典貼切,感情真摯。其他如《見江邊竹》、《春郊》、《詠秋月》等,也有一些清麗之句。虞羲原有集十一卷,《隋書·經籍志》錄有《虞羲集》九卷,已佚。今僅存文一篇,詩十二首,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

劉孝綽

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綽,小字阿士。七歲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詔誥,號“神童”。梁武帝天監初,起家著作佐郎。後遷尚書水部郎。作詩得武帝嗟賞。累擢祕書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終祕書監。

蕭綱

即蕭綱。字世纘,一作世贊,小字六通。南朝梁武帝第三子。武帝天監五年,封晉安王。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蕭統死,繼立爲皇太子。太清末,侯景攻破建康,武帝死,即位。二年,爲侯景所殺。在位二年,廟號太宗。幼好詩文,爲太子時,結交文人徐摛、庾肩吾等以輕豔文辭描述宮廷生活,時稱“宮體詩”。明人輯有《梁簡文帝集》。

蕭統

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維摩。武帝長子。梁武帝天監初,立爲太子。夙慧,五歲遍讀《五經》。既長,明於庶事。信佛能文,遍覽衆經,東宮藏書三萬卷。引納才士,商榷古今,恆以文章著述,一時文風大盛。編有《文選》,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爲標準,選錄各體詩文,爲現存最早詩文總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蕭衍 🔥

即蕭衍。南朝梁開國君主。南蘭陵人,字叔達,小字練兒。仕齊爲雍州刺史,鎮守襄陽。齊末,皇室內亂,起兵入京,獨攬政權,封梁王,旋廢齊和帝自立,改國號梁。即位後,重儒興學,改定“百家譜”,設謗木,斷貢獻,政甚可觀。後重用士族,信奉佛教,大建寺院,並三次捨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接納東魏叛將侯景歸降,旋又許東魏求和,景疑作亂,京都陷,飢困而死。在位四十八年,廟號高祖。擅長文學,精樂律,善書法,著述甚多,已佚,明人輯有《梁武帝御製集》。

劉遵

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劉孺弟。起家著作郎。爲晉安王蕭綱記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綱立爲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寵爲時輩莫及。

顏之推

北齊琅邪臨沂人,字介。顏協子。生於江陵,幼受家業。博覽羣書,詞情典麗。梁簡文帝大寶元年,侯景陷郢州,被俘,囚送建康。景平,還江陵,梁元帝以爲散騎侍郎。西魏破江陵,被俘北去,後攜家奔北齊,文宣帝(高洋)引於內館,使侍從左右。武成帝(高湛)時,掌文林館,主編《修文殿御覽》。後主(高緯)時,除黃門侍郎。齊亡入北周,與魏澹等重修《魏書》。週末爲御史上士。隋文帝開皇中,太子召爲學士。有《顏氏家訓》等。

釋寶月

《全唐詩》收《行路難》詩1首,小傳雲:“寶月,開元時與無畏法師譯經十餘部。”按《玉臺新詠》卷九、《樂府詩集》卷七〇皆收《行路難》,爲南齊時僧寶月作,鍾嶸《詩品》卷下謂此詩乃寶月竊東陽人齊廓之作。《全唐詩》誤作唐人,系沿《唐僧弘秀集》之誤。開元譯經僧寶月,事見《宋高僧傳》卷二,爲另一人。

謝莊 🔥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希逸。謝弘微子。七歲能文,及長,美容儀,宋文帝贊爲“藍田生玉”。初爲諸王屬官,曾制木地圖,可分可合。宋孝武帝即位,除侍中,遷左衛將軍。曾上表反對以門第選才。前廢帝時,以爲金紫光祿大夫。卒諡憲。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謝惠連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謝方明子。十歲能文,深受族兄謝靈運知賞。宋文帝元嘉七年,爲司徒彭城王劉義康法曹參軍。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所作《祭古冢文》、《雪賦》爲傳世名篇。有明人輯《謝法曹集》。

魏收

北齊鉅鹿下曲陽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能屬文。初爲北魏太學博士。節閔帝時,遷散騎侍郎,修國史。孝武帝奔關中,收以通直散騎常侍,副王昕使梁。後爲高歡丞相府屬,不得志。入北齊,除中書令,兼著作郎。文宣帝天保二年,詔令撰魏史。歷三年,成《魏書》一百三十卷。時人以其報怨酬恩,史書不實,文宣帝曾詔收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帝重收才,不欲加罪。時因譏爲“穢史”。官至尚書右僕射,掌詔誥,總議監五禮事,位特進。曾參修律令。與溫子升、邢邵齊譽,世號三才。今存《魏特進集》輯本及《魏書》。

王褒 🔥

王褒,字子淵,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文學家。東晉宰相王導之後(第三子王洽一脈),曾祖王儉、祖王騫、父王規,俱有重名。妻子爲梁武帝之弟鄱陽王蕭恢之女。

陸法言

隋朝音韻學家,名詞,以字行,臨漳(今河北臨漳南)人。隋文帝開皇初年,與劉臻、蕭該、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等八人討論音韻學,評議古今是非。陸法言在仕途上不順,但潛心學問卻使其在中國語音史上永垂不朽。陸法言是鮮卑貴族的後裔,撰成一流的漢語言音韻專著。他是鮮卑族對漢族文化認同的代表。這一現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僧伽斯那

僧伽斯那,又稱僧伽斯、僧伽先,是公元5世紀印度的大乘法師,一生研究佛學。早年出家學道,遊化諸邦,聰明絕世,多所述作,撰有《修行經》、《大道地經》、《僧伽羅剎所集經》等。其中,《僧伽羅剎所集經》敘述佛陀自成道後至涅槃間之諸種事蹟,特以載有佛陀遊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稱於世。他也參與《華嚴經》、《賢愚經》的撰寫,佛學成就非常之大。《百喻經》古文漢譯本於南朝齊永明十年由其弟子求那毗地所譯,本書即是按照此譯本註釋翻譯而成的。

鍾嶸

鍾嶸(約468—約518), 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市)人。齊代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西中郎將晉安王記室。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爲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爲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爲《詩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此書,書名爲《詩評》,這是因爲除品第之外,還就作品評論其優劣。後以《詩品》定名。在《詩品》中,鍾嶸提倡風力,反對玄言;主張音韻自然和諧,反對人爲的聲病說;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的詩歌品評的標準。

伽膃肭

古天竺高僧伽膃肭

劉勰 🔥

劉勰,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鮑令輝 🔥

鮑令暉,生卒年不詳,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人,南朝宋女詩人。鮑照之妹,家境清貧,善作情。鍾嶸《詩品》說她是南齊人,但從鮑照的《請假啓》中講到僅有的一個妹妹死去等語看來,她大約在宋孝武帝時就已去世。

祖鴻勳

祖鴻勳,涿郡範陽人也。父慎,仕魏,歷雁門、鹹陽二郡太守,政有能名。卒於金紫光祿大夫、贈中書監、幽州刺史,諡惠侯。鴻勳弱冠,與同郡盧文符併爲州主簿。僕射、臨淮王彧表薦其文學,除奉朝請。、位至高陽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餒。時議高之。齊天保初,卒官。

羊欣

羊欣,南朝宋書法家,字敬元,官至中散大夫、義興太守,親得獻之師授,時有“買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諺,可見兩人書風很接近。其書未跳出子敬書之範疇,有“婢作夫人”之誚。《淳化閣帖》卷二有《暮春帖》一件。

徐君倩

徐君倩,字懷簡,東海郯人,南北朝時期詩人。曾擔任湘東王鎮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有侍妾數十人, “有時載妓肆志遊行,荊楚山川,靡不畢踐。”。除夕與妻子一起守歲,寫下了《共內人夜坐守歲》的詩。

王僧虔

王僧虔,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北朝時期劉宋、南齊大臣 、書法家,出身“琅琊王氏”,爲東晉丞相王導玄孫、侍中王曇首之子。 在劉宋歷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吳郡太守等職。曾仕於豫章王劉子尚、新安王劉子鸞帳下,所在皆有官聲,又因擅長書法而被當權者所欣賞。蕭道成建立南齊後,拜王僧虔爲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徵南將軍、湘州刺史,不久升任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永明三年(485年),王僧虔去世,年六十。追贈司空,諡號“簡穆”。 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書、行書。其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有《王琰帖》、《御史帖》、《陳情帖》等書跡傳世。另著有《書賦》、《論書》、《筆意贊》等書論行世。 庾肩吾《書品》評王僧虔的書法定爲中上品。盛熙明在《法書考》中將其書法列爲中品。 王僧虔在書法理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書法理論上的獨特建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王僧虔提出書法要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在他看來,書法不是下門單純再現的藝術,它沒有具體可見的對象,書法家必須通過感情和想象把不可見的東西化爲具體可見的藝術形象。爲此,他在創作中,就得一邊想着要遵循一定的法則,一邊又要想象出可見的書法形象,做到心得手應。使書法形象具有感人的生命力,在美豔之中透出深厚的功力。既要循規蹈矩,又得馳騁想象,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當然不。因爲王憎虔這裏所說的“想象”,不是不着邊際的憑空幻想,而是與現實生活中美的形象相通的一種思維活動,如把握下筆的輕重時,就要分別想象輕而薄的蟬翼和濃而重的雲塊。因此他反覆強調,書法藝術既要遵循一定的規矩法度,又要放開手腳,富於想象,不爲規矩法度所束縛,這樣纔有創造性,才能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這一主張,實際上對包括書法在內的一切藝術的創作活動,都具有指導意義。 其次,王僧虔提出“天然”與“功夫”,“媚”與“力”這些美學範疇。這裏的“天然”,是指書法家的天賦條件,在書法方面的天資;“功夫”是指後天用心學習和書法實踐的程度。“力”指書法骨力,是先天才能同後天學習相結合的結果;“媚”是美好的意思,指書法藝術的形象美。他認爲,對書法藝術來說,這幾種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完美的書法藝術形象。根據這個道理,他對歷代書法名家及其作品逐一進行評價,指出他們或天然有餘,而功夫不足;或媚氣十足,而骨力恨弱。總之,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

劉繪

南朝齊彭城人,字士章。劉悛弟。起家著作郎,後爲齊高帝行參軍。歷中書郎。鬱林王隆昌中,悛坐法將被誅,繪請代兄死。蕭鸞輔政,救之。及蕭鸞即位,拜太子中庶子。官終大司馬從事中郎。

黎牧野

南北朝人。

李映

李映(486-527年),字輝道,趙郡平棘(今河北省趙縣)人。北魏大臣,趙州主簿李顯進的兒子。 李映歷任南安王常侍、光州主簿、相州治中、步兵校尉。 孝昌三年(527年)冬,去世,享年四十二,獲贈通直散騎常侍、殷州刺史。

作品 (232)

木蘭詩 🔥

南北朝 - 無名氏

敕勒歌 🔥

南北朝 - 無名氏

贈范曄

南北朝 - 陸凱

入若耶溪 🔥

南北朝 - 王籍

三峽

南北朝 - 酈道元

歲暮 🔥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池上樓 🔥

南北朝 - 謝靈運

遊赤石進帆海 🔥

南北朝 - 謝靈運

春別應令詩四首 (其四)

南北朝 - 蕭繹

別賦 🔥

南北朝 - 江淹

西洲曲 🔥

南北朝 - 無名氏

小暑戒節南巡

南北朝 - 庾信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 - 吳均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

南北朝 - 謝脁

擬行路難(其四)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六) 🔥

南北朝 - 鮑照

山中雜詩

南北朝 - 吳均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

南北朝 - 阮籍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

南北朝 - 阮籍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南北朝 - 謝脁

過始寧墅 🔥

南北朝 - 謝靈運

拔蒲二首

南北朝 - 無名氏

折楊柳歌辭 🔥

南北朝 - 無名氏

隴頭流水歌辭三首 🔥

南北朝 - 無名氏

徵調曲六

南北朝 - 庾信

玉階怨 🔥

南北朝 - 謝脁

王孫遊 🔥

南北朝 - 謝脁

重別周尚書

南北朝 - 庾信

寄王琳 🔥

南北朝 - 庾信

隴上歌 🔥

南北朝 - 無名氏

地驅樂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地驅歌樂辭 🔥

南北朝 - 無名氏

子夜四時歌之夏歌二十首 🔥

南北朝 - 無名氏

子夜四時歌之秋歌十八首 🔥

南北朝 - 無名氏

陳留章武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狐非狐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青雀子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涼州樂歌二首

南北朝 - 溫子昇

白鼻騧

南北朝 - 溫子昇

烏夜啼

南北朝 - 無名氏

青溪小姑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白石郎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宿阿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道君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聖郎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嬌女詩

南北朝 - 無名氏

湖就姑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姑恩曲

南北朝 - 無名氏

採蓮童曲 🔥

南北朝 - 無名氏

明下童

南北朝 - 無名氏

同生曲 🔥

南北朝 - 無名氏

懊儂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懊儂歌

南北朝 - 無名氏

讀曲歌 🔥

南北朝 - 無名氏

同心歌

南北朝 - 蘇小小

春別詩四首 🔥

南北朝 - 蕭子顯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

南北朝 - 謝脁

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 - 陶弘景

慈姥磯 🔥

南北朝 - 何遜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北朝 - 陶弘景

入朝曲 🔥

南北朝 - 謝脁

燕歌行 🔥

南北朝 - 王褒

別範安成 🔥

南北朝 - 沈約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

南北朝 -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 🔥

南北朝 - 何遜

詠螢詩

南北朝 - 蕭綱

夜夢故人 🔥

南北朝 - 何遜

臨行與故遊夜別

南北朝 - 何遜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

南北朝 - 謝靈運

梅花落 🔥

南北朝 - 鮑照

詠美人春遊詩

南北朝 - 江淹

關山月 🔥

南北朝 - 王褒

渡河北 🔥

南北朝 - 王褒

詠霍將軍北伐

南北朝 - 虞羲

相送 🔥

南北朝 - 何遜

行經孫氏陵

南北朝 - 何遜

河中之水歌 🔥

南北朝 - 蕭衍

懷園引 🔥

南北朝 - 謝莊

春日行

南北朝 - 鮑照

代出自薊北門行 🔥

南北朝 - 鮑照

玩月城西門廨中 🔥

南北朝 - 鮑照

代白頭吟

南北朝 - 鮑照

舞鶴賦

南北朝 - 鮑照

胡無人行 🔥

南北朝 - 吳均

答柳惲

南北朝 - 吳均

贈王桂陽

南北朝 - 吳均

戰城南

南北朝 - 吳均

寄徐陵 🔥

南北朝 - 庾信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 🔥

南北朝 - 何遜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

南北朝 - 何遜

贈王左丞

南北朝 - 何遜

下方山 🔥

南北朝 - 何遜

夕望江橋示蕭諮議楊建康江主簿 🔥

南北朝 - 何遜

贈諸遊舊 🔥

南北朝 - 何遜

日夕富陽浦口和朗公 🔥

南北朝 - 何遜

邊城思

南北朝 - 何遜

送韋司馬別 🔥

南北朝 - 何遜

酬範記室雲 🔥

南北朝 - 何遜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

南北朝 - 謝脁

遊沈道士館 🔥

南北朝 - 沈約

同柳吳興何山送劉餘杭 🔥

南北朝 - 吳均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遊東田 🔥

南北朝 - 謝脁

銅雀妓 🔥

南北朝 - 何遜

傷謝脁 🔥

南北朝 - 沈約

代朗月行

南北朝 - 鮑照

關山月二首 🔥

南北朝 - 徐陵

擬行路難(其一)

南北朝 - 鮑照

代白紵曲二首 🔥

南北朝 - 鮑照

代夜坐吟

南北朝 - 鮑照

代別鶴操 🔥

南北朝 - 鮑照

擬古詩八首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二)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三)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五)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八)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一)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二)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三)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五)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六) 🔥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七)

南北朝 - 鮑照

擬行路難(其十八)

南北朝 - 鮑照

代放歌行

南北朝 - 鮑照

詩品序

南北朝 - 鍾嶸

東飛伯勞歌 🔥

南北朝 - 蕭衍

北山移文

南北朝 - 孔稚珪

梅花落 🔥

南北朝 - 江總

張衡傳

南北朝 - 范曄

青苔賦

南北朝 - 江淹

詠雪詩 🔥

南北朝 - 吳均

別詩 · 其一

南北朝 - 範雲

別詩 · 其二

南北朝 - 範雲

文心雕龍 · 情采

南北朝 - 劉勰

文心雕龍 · 時序

南北朝 - 劉勰

文心雕龍 · 知音 🔥

南北朝 - 劉勰

芳樹

南北朝 - 李爽

芳樹

南北朝 - 蕭衍

門有車馬客行

南北朝 - 鮑照

蜀道難

南北朝 - 蕭綱

玉樹後庭花 🔥

南北朝 - 陳叔寶

古離別

南北朝 - 江淹

古意贈今人 🔥

南北朝 - 鮑令輝

行路難

南北朝 - 釋寶月

子夜四時歌 · 淵冰厚三尺

南北朝 - 無名氏

子夜四時歌 · 自從別歡後

南北朝 - 無名氏

遊南亭詩 🔥

南北朝 - 謝靈運

世說新語 · 德行第一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言語第二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政事第三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文學第四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方正第五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雅量第六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識鑑第七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賞譽第八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品藻第九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規箴第十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捷悟第十一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夙惠第十二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豪爽第十三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容止第十四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自新第十五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企羨第十六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傷逝第十七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棲逸第十八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賢媛第十九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術解第二十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巧藝第二十一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寵禮第二十二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任誕第二十三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簡傲第二十四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排調第二十五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輕詆第二十六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假譎第二十七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黜免第二十八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儉嗇第二十九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汰侈第三十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忿狷第三十一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讒險第三十二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尤悔第三十三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紕漏第三十四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惑溺第三十五

南北朝 - 劉義慶

世說新語 · 仇隙第三十六

南北朝 - 劉義慶

初去郡

南北朝 - 謝靈運

七里瀨 🔥

南北朝 -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江中孤嶼 🔥

南北朝 -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 🔥

南北朝 - 謝靈運

過白岸亭 🔥

南北朝 -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

南北朝 - 謝靈運

渡黃河

南北朝 - 範雲

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南北朝 - 范曄

魏書·吐谷渾列傳

南北朝 - 魏收

千字文 🔥

南北朝 - 周興嗣

石門巖上宿詩 🔥

南北朝 - 謝靈運

清思賦

南北朝 - 阮籍

共內人夜坐守歲

南北朝 - 徐君倩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

南北朝 - 謝靈運

贈安成詩七首 · 其三

南北朝 - 謝靈運

鄰里相送至方山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永嘉綠嶂山詩 🔥

南北朝 - 謝靈運

遊嶺門山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石室山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石室飯僧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上戍石鼓山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石壁立招提精舍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白石巖下徑行田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東陽溪中贈答二首 · 其一

南北朝 -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共和之

南北朝 -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

南北朝 -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五言

南北朝 -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

南北朝 -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

南北朝 - 謝靈運

詠檐前竹

南北朝 - 沈約

治西湖詩

南北朝 - 範雲

飲馬長城窟

南北朝 - 沈約

行京口至竹裏 🔥

南北朝 - 鮑照

宋書 · 卷二十一 · 志第十一 · 樂三

南北朝 - 沈約

宋書 · 卷二十二 · 志第十二 · 樂四

南北朝 - 沈約

悼亡詩

南北朝 - 沈約

落日前墟望贈範廣州雲 🔥

南北朝 - 何遜

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 🔥

南北朝 - 曹景宗

楊氏之子

南北朝 - 劉義慶

荀巨伯探病友

南北朝 - 劉義慶

詠雪

南北朝 - 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

南北朝 - 劉義慶

詠春詩 🔥

南北朝 - 徐陵

衡州九日詩

南北朝 - 江總

春日詩 🔥

南北朝 - 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