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簡介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並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爲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西藏和臺灣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處理政務。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後期因統治腐敗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起義,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殘餘勢力退回蒙古高原史稱北元。

詩人 (246)

馬致遠 🔥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白樸 🔥

白樸,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爲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徐再思 🔥

徐再思,字德可,號甜齋(有的資料中其號爲“甜齊”),浙江嘉興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蹟不詳。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爲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餘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爲“酸甜樂府”。後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爲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尹志平

尹志平,字太和,爲金末及元代蒙古時期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滄州,宋時徙居萊州(今山東掖縣)。邱處機卒時遺命志平嗣教(或雲遺命宋道安嗣教。待處機喪事終,宋以年老請志平代),是爲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

張養浩 🔥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張可久 🔥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說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關漢卿 🔥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王冕 🔥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陳草菴 🔥

陳草菴,名英,字彥卿,號草菴,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蹟不詳,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監察御史,中丞等職。現存小令二十六首。

丘處機

金登州棲霞人,字通密,號長春子。十九歲出家,爲重陽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間,居磻溪、隴州等地,結交士人,曾應金世宗召至中都。後仍還居棲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應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見成吉思汗於西域雪山。問長生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爲要,並以天道好生爲言。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東還。在燕以璽書釋奴爲良達二三萬人。弟子李志常撰《長春真人西遊記》,述其事甚詳。有《磻溪集》、《鳴道集》、《大丹直指》等。

唐珙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全唐詩》以爲其晚唐人,據考證爲誤。生平僅略見於《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裏》、《元詩選補遺》小傳。

仇遠

仇遠,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鬱中游山河以終。 仇遠生性雅澹,喜歡遊歷名山大川,每每寄情於詩句之中。宋末即以詩名與當時文學家白珽並稱於兩浙,人稱“仇白”。他好交友,與趙孟頫、戴表元、方鳳、黃洪、方回、吾丘衍、鮮於樞、張雨、張翥、莫維賢等文人墨客均有來往,互相贈答。仇遠生當亂世,詩中不時流露出對國家興亡、人事變遷的感嘆,如《采薇吟》、《和範愛竹》、《題趙松雪迷禽竹石圖》、《挽陸右丞秀夫》、《懷古)、《鳳凰山故宮》、《朝天門城角》等。仇遠在南宋已有詩名,而詞風大致與北宋詞人周邦彥和南宋詞人姜夔相近。 仇遠著有《金淵集》六卷,皆官溧陽時所作,清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另有《興觀集》、《山村遺集》,是清項夢昶所編,殘缺不全。據詩人方回在仇遠四十一歲時說:“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爲詩,晚乃漸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餘。”看來仇遠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詞集《無絃琴譜》,多是寫景詠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筆記小說,文字簡潔,其中有些故事,筆調流暢,趣味橫生。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對仇遠的書法也有專門的論述。說仇遠的楷書學歐陽詢,行、草也善。傳世的作品有《七言詩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裏。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王實甫 🔥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蹟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套。其中《西廂記》最爲出名,被後人推爲北曲第一。

喬吉 🔥

喬吉,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餘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

張埜

張埜,延祐、至治年間在世。字野夫,號古山,邯鄲(今河北邯鄲)人。官至翰林修撰,作品收《古山樂府》。其父張之翰,號西巖老人,亦爲詞人。

無名氏 🔥

元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管道昇

元吳興人,字仲姬,一字瑤姬。趙孟頫妻。仁宗即位,封吳興郡夫人,後加封魏國夫人。工詞章,畫墨竹蘭梅,筆意清絕,亦善書。

盧摯 🔥

盧摯,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書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辛文房 🔥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張鳴善 🔥

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明,名擇,號頑老子。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曾爲夏伯和《青樓集》作序,知他生活在元代末年。曾官至宣慰司令使、江浙提學。元滅後稱病辭官,隱居吳江。散曲存套數二套,小令十三首。

李致遠

李致遠,1261-約1325,字致遠。工曲,今僅存還牢末劇一種,散曲散存太平樂府等選本中。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末》。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雲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鬱鬱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爲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周德清

元高安人,字挺齋。工樂府,精通音律。有《中原音韻》,書成於泰定元年。

周文質

元建德人,居杭州,字仲彬。性工巧,博學,善繪畫,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有雜劇《杜韋娘》等。

王寂

金薊州玉田人,字元老。海陵王天德二年進士。世宗大定初,爲太原祁縣令,調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遷通州刺史,兼知軍事。累官中都路轉運使。以詩文名。有《拙軒集》。

虞集 🔥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王丹桂

暫無簡介

王奕

宋末元初信州玉山人,字敬伯,號斗山。與其子居玉琅峯讀書。與文天祥、謝枋得友善。枋得被俘北上時,嘗爲詩送之以寄慨。入元,仕玉山教諭,建斗山書院。所著《斗山文集》等不傳,僅有《玉斗山人集》三卷傳世。

王伯成

元初涿州人。善撰樂府。與馬致遠爲忘年交。有《貶夜郎》雜劇。

王庭筠 🔥

金蓋州熊嶽人,字子端、號黃華山主。世宗大定十六年進士,調恩州軍事判官,有政聲。章宗時試館職,罷歸,讀書黃華山寺,因以自號。後召爲應奉翰林文字。累遷翰林修撰。詩書畫均工,尤善山水墨竹。元好問有“百年文壇公主盟”之譽。有《叢辨》與文集。

王元鼎

王元鼎,生卒不詳,約爲至治、天曆年間人。曾任朝林學士,時都中有名妓郭氏順時秀,姿態閒雅,善雜劇旦本,輿元鼎相暱。《錄鬼簿》稱“王元鼎學士”。他與楊顯之交往,序爲師叔。約與阿魯威同時。阿魯威曾戲問當時名妓順時秀(一辛文秀):“我比元鼎如何?”她回答說:“參政(指阿魯威),宰相也,學士(指王元鼎),才人也。治軍澤民,則學士不及參政;嘲風弄月,則參政不及學士。”(《堯山堂外紀》)《輟耕錄》並《青樓集》,皆稱“元鼎散曲,詞皆流美。”現存套數二套,小令七首。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峯,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王處一

金寧海東牟(今山東乳山)人,道士,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從王重陽學道,修真於昆崳山煙霞洞。人稱“跌腳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見。元世祖時贈玉陽體元廣度真人。

王和卿

王和卿,大名(今河北)人。生卒年及姓名不詳,一說即通許縣尹王鼎,字和卿,與關漢卿同時且有交遊。元鍾嗣成《錄鬼簿》列爲前輩名公。明朱權《太和正音譜》稱之爲詞林英傑。善作滑稽戲謔之曲,當時名播天下。現存散曲小令二十一首,多滑稽俏皮之作,有的流於油滑惡趣。

王吉昌

暫無簡介

王霖

元括蒼人,字叔雨。官江浙行省樞密院都事。

卞元亨

元明間人。元末從張士誠,屢諫不聽,遂歸隱海濱。明太祖滅吳後,屢徵不出。被遣戍遼陽十年,赦還。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王旭

元東平人,字景初。家貧力學,授徒爲生,足跡半天下。與同郡王構及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時稱三王。有《蘭軒集》。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甘泳

泳字中夫,一字泳之,自號東溪子,崇仁人。性剛正,不與時俯仰。平生不娶,效林和靖。讀書不拘繩尺,尤工於詩。年二十餘,浪跡東南,受知于徐徑畈、楊東澗。又與趙東林、黃大山、林正庵、曾平山遊。至元二十七年卒,有《東溪集》。黃大山序其詩,謂高不誕,深不晦,勁不粗,全體似李賀而不涉於怪怪奇奇。《出嶺雜言》一首,凡一千四百字,隨事起義,隨義鍊句,古今大篇,未或過之。所作甚富,鰲溪刻本止七百三十餘篇,今亦失傳,可惜也。

白珽

宋元間錢塘人,字廷玉,號湛淵,又號棲霞山人。少穎敏,博通經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學正,攝行教授事,建天門、採石二書院。仕至儒學副提舉。詩文一主於理,劉辰翁稱其詩逼陶、韋,書逼顏、柳。有《湛淵集》。

白賁

暫無簡介

任昱 🔥

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爲同時代人,少時好狎遊,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閒居》有“結廬移石動雲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爲足跡往來於蘇、杭的一位“布衣”。散曲作品今存小令59首,均見《樂府羣珠》、《樂府羣玉》。套曲【南呂 一枝花】一套,見《太平樂府》、《北宮詞紀》、《北詞廣正譜》。《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150詞林英傑之中。

朱晞顏

元湖州路長興(今屬浙江)人,字景淵。歷官瑞州路。城務稅課提領。有《瓢泉吟稿》

牟巘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學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應龍,鹹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門父子,自爲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應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於東南。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鬱,每託之詩篇以自明其志。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爲儒師,以升斗自給。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爲後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復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爲之序。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成廷圭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吾丘衍

衍字子行,錢塘人。意氣簡傲,常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樓,客至,僮輒止之,通姓名乃使登。一日,廉訪使徐琰來見,衍從樓上呼曰:此樓何敢當貴人登耶!願明日謁謝使節。琰笑而去。生徒從衍遊者常數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時出小清涼傘,教之低昂作舞勢。或對賓遊談大噱,解發濡酒中爲戲,羣童皆肅容莫敢動。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嫵媚可觀。畜兩鐵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樓吹洞簫數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譏侮文學士,獨推服仇遠及胡之純、長孺兄弟。初,衍年四十未娶,買酒家女爲妾,至大三年秋,或訟女爲己妻,官逮女父母,會其僞券事覺,連及衍,衍固弗知也。因邏卒辱衍,衍大不勝慚。臘月甲子,衍持玄絛緇笠詣仇遠別,值晨出,因留詩一章竟去,不知所之。明日,或有得遺履於斷橋上者。後衛大隱以六壬筮之,得亥子醜順流相。曰:是其骨朽淵泥九十日矣!多寶院僧可權故從衍學爲詩,聞其死,哭甚哀,招魂葬之西湖上。子行工隸書,尤精於小篆。兼通聲音律呂之學。詩善效李賀。有《竹素山房詩》,竹房、竹素、貞白,皆其號也。

何景福

元建德淳安人,字介夫,號鐵牛子。學博行修。累闢不赴,惟詩酒自娛。有《鐵牛翁詩集》。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伯顏

元蒙古八鄰部人。長於波斯。世祖至元元年,奉旭烈兀命入朝奏事,世祖與謀國事,常出廷臣之上。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拜中書左丞相,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自襄陽出兵滅宋,由漢水入長江,取鄂州。次年,沿江東下,至安慶,受范文虎降,破賈似道諸路軍馬於丁家洲,克建康。還見世祖於上都,進中書右丞相,南下繼續進兵。十三年正月,至臨安,滅南宋。五月,以宋主至上都。除同知樞密院。十四年,率南征諸將討北方叛王。以後與海都等長期對抗。三十年,被召還朝。成宗即位,拜太傅,錄軍國重事。卒諡忠武。

吳西逸 🔥

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工散曲。現存小令四十七首,他的作品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其散曲《自況》雲:“萬傾煙霞歸路,一川花草香車,利名場上我情疏。藍田堪種玉,魯海可操觚,東風供睡足。”可從中窺見其性情。散曲內容多寫自然景物、離愁別恨或個人的閒適生活,風格清麗疏淡。阿里西瑛作嬾雲窩成,自題殿前歡,西逸及貫雲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餘支。(見太平樂府)太和正音譜評爲“如空谷流泉。”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吳克恭

元常州人,字寅夫。好讀書,以舉子業無益於學,遂致力詩古文。詩體古淡,爲時所稱。有《寅夫集》。

宋德方

蒙古萊州人,字廣道,號披雲子。嘗從丘處機西遊。隱居太原昊天觀,鑿石洞七龕,有石刻像,自作贊。元初,贈元通披雲真人。

李治 🔥

名或作冶。金元間真定欒城人,字仁卿,號敬齋。登金進士第,調高陵簿,闢知鈞州事。金亡,流落忻、崞間。世祖在潛邸,召問治國之道,應對稱旨。晚家元氏,買田封龍山下,學徒甚衆。及世祖即位,以翰林學士召,就職期月,以老病辭歸。卒諡文正。有數學著作《測圓海鏡》、《益古衍段》。對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式列方程問題)有卓越貢獻。另有《敬齋文集》等。

李俊民

金澤州晉城(今屬山西)人,字用章,號鶴鳴,澤州晉城(今屬山西)人。 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李元嘉後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時得名儒傳授程氏之學,即北宋哲學家程頤、程顥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學”,“其於理學淵源,冥搜隱索,雖片言隻字務有根據。”凡經傳子史百家之書,他無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時年二十五歲),授應奉翰林文字,文名雄於一時。不久,任沁水縣令,並提舉長平(今高平西北)倉事,進升朝請大夫。未幾,因他厭惡官場應酬,棄官歸田,以所學教授鄉裏。由於他學問淵博,加之狀元聲威,從學者甚衆,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投師者不絕於門。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遷汴京(今開封市)。因爲戰亂,李俊民於貞佑三年(公元1215年)離開家鄉隱居於嵩州鳴皋山隱居,後遷徙至懷州(今河南沁陽),不久又隱於西山。在河南的這段時間,有隱士荊先生,授給他邵雍的《皇極》數學,李俊民對這種用符號、形象和數字推測宇宙變化的學說十分精通,當時深通此道的劉秉忠也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元滅金後,李俊民徙居懷州,不久又隱居於崇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在大陽生活,他便千方百計招延澤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協助他教授學生,所以,僅五六年,所培養的人才,“以通經被選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劉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薦李俊民,盛讚他“易理,易數兩造精微”。元憲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車召見李俊民等金朝遺老,天天延訪,從不間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經史百家,無所不談。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絕入仕,懇賜還山,忽必烈欽佩其氣節,尊重其人格,便派專人護送。忽必烈曾令張仲一向李俊民討教有關禎祥方面的預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極》數,所言神話般全部應驗。當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統,李俊民已卒於嵩山,享年八十五歲,葬於晉城崔家莊北。元世祖中統初,賜諡莊靖先生。 其文格衝澹和平,語言流暢(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媧廟記》、《睡鶴記》);詩多憂幽激烈之音,寄懷深遠;其詞多詠物、寫景、應酬唱和之作,偶爾也抒發苦悶,如“人世閒愁都佔了,有情天也老”(《謁金門·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對侍臣說:“朕求賢三十年,唯得竇漢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評價說:“鶴鳴老人,國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閒,朝經暮史,經學傳家尤長於理。”劉瀛序其集雲:“先生詩,格律清新似東坡,句法奇傑似山谷。集句圓轉,脈絡貫穿,半山老人之體也。雄篇鉅章,奔騰放逸,昌黎公之亞也。”《四庫全書總目》贊其詩“類多幽憂激烈之音,繫念宗邦,寄懷深遠,不徒以清新奇崛爲工”。 有《莊靖集》十卷,包括詩七卷,文三卷。詞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詞》。《莊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叢書初編》本。

李士瞻

元南陽新野人,徙漢陽,字彥聞。順帝至正十一年進士。闢中書右司掾歷吏、戶二部侍郎。累拜樞密副使。條上二十事,帝嘉納,遷參知政事。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封楚國公。有《經濟文集》。

完顏璟

暫無簡介

完顏璹

暫無簡介

李齊賢

暫無簡介

汪元量 🔥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沈禧

元湖州吳興人,字廷錫。有《竹窗詞》。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峯,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峯下,從學者衆。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祕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說》,擢升祕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並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尚,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峯集》十一卷。

李泂

元滕州人,字溉之。姚燧嘆異其文,薦爲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後辭官。文宗時以待制召,授奎章閣承製學士,與修《經世大典》。書成,謁告歸。善書,篆、隸、草、真皆精,卒年五十九。

杜仁杰

仁杰,字仲梁,先稱善夫,濟南長清人。金正大中,嘗偕麻革信之、張澄仲經隱內鄉山中,以詩篇倡和,名聲相埒。元至元中,屢徵不起。子元素仕元,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仁杰以子貴,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諡文穆。仲梁性善謔,才宏學博,氣銳而筆健,業專而心精。平生與李獻能欽叔、冀禹錫京父二人最爲友善。遺山元好問《送仲梁出山詩》有云:「平生得意欽與京,青眼高歌望君久。」其相契之深可知也。

邵亨貞 🔥

暫無簡介

阿魯威

暫無簡介

周砥

元末平江路吳縣人,寓居無錫,字履道。博學工文辭。兵亂避地,至宜興,居馬治家。與治善者多置酒招飲,厭之,一夕留書別治,夜半遁去。歸裏,與高啓、楊維楨等交往。書畫益工。後遊會稽,死於兵亂。有《荊南唱和集》。

周權

元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遊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爲館職,弗就。益肆力於詞章。有《此山集》。

周巽

元吉安人,字巽亨,號巽泉。嘗參預平定道、賀二縣瑤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耶律楚材

金元間義州弘政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極羣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金末闢爲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見,處之左右。呼爲長髯人(蒙語:吾圖撒合裏),每徵討,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爲主管漢人文書之必闍赤,漢稱中書令,事無鉅細,皆先白之。定君臣禮儀;反對以漢地爲牧場之議,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使,建立賦稅制度;請軍民分治,州縣長吏治民事,萬戶府理軍政,課稅所管錢穀。太宗五年入汴時,請廢“攻城不降,矢石一發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經義、詞賦、策論取士之制。乃馬真後稱制時,漸失信任,抑鬱而死。卒諡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範梈

梈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人。家貧早孤,刻苦爲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辭家北遊,賣卜燕市。薦爲左衛教授,遷翰林院編修官。出爲嶺海廉訪司照磨,歷轉江西湖東,選充翰林應奉,改閩海道知事,移疾歸。徙家新喻百丈山,天曆二年,授湖南嶺北廉訪經歷,親老不赴。其明年以母喪哀毀卒,年五十九。德機癯然清寒,若不勝衣,而持身廉正。爲文雄健,追慕先漢古詩,尤好爲歌行,工近體,藹然見忠臣孝子之情焉。吳文正嘗以東漢諸君子擬之。人稱文白先生。所著有《燕然稿》、《東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總十二卷,揭曼碩序之。以爲虞伯生稱德機如唐臨晉帖,則終未逼真。改評之曰:範德機詩如秋空行雲,晴雷捲雨,縱橫變化,出入無朕。又如空山道者,闢穀學仙。瘦骨崚嶒,神氣自若。又如豪鷹掠野,獨鶴叫羣。四顧無人,一碧萬裏。差可彷佛耳。德機詩學廬陵,楊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與礪得其神,皆有盛名於時。歐陽原功曰:宋東都時,黃太史號江西詩派。南渡後,楊廷秀好爲新體。宋末,劉會孟出於廬陵,而詩又一變。我元延祐以來,彌文日盛,京師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趨於雅正。於是西江之士,亦各棄其舊習焉。蓋以德機與曼碩爲之倡也。

長筌子

暫無簡介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於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姚燧 🔥

元洛陽人,字端甫,號牧庵。姚樞侄。早年喪父,由伯父姚樞撫養。爲許衡弟子。初以薦爲秦王府文學。武宗至大間歷官至集賢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爲文閎肆該洽,有西漢風。卒諡文。有《牧庵集》。

查德卿 🔥

查德卿,生平不詳。元·鍾嗣成《錄鬼簿》失載。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明·李開先評元人散曲,首推張可久、喬吉,次則舉及查德卿(見《閒居集》卷五《碎鄉小稿序》),可見其曲名較高。其散曲作品內容有弔古、抒懷、詠美人傷離情之類,風格典雅。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侯善淵

暫無簡介

姜彧

元萊州萊陽人,字文卿。張榮守濟南,闢爲掾,累進參議官。世祖中統二年入朝,即言李璮反狀已露。後從平璮有功,授大都督府參議,改知濱州,禁軍士佔民田爲牧地,課民種桑。至元間,累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胡祗遹

元磁州武安人,字紹聞,號紫山。少孤。既長讀書,見知於名流。世祖初闢員外郎,授應奉翰林文字。歷左司員外郎,忤權奸阿合馬,出爲太原路治中。蒞職,以最聞。宋平,歷官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有惠政。改江南浙西道,以疾歸。卒諡文靖。善詩文散曲。有《紫山大全集》。

倪瓚

元明間常州無錫人,字元鎮,號雲林居士,又有荊蠻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陽館主等號。博學,好古。有潔癖。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居有清悶閣,藏書數千卷,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刊左右,幽迥絕塵。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來太湖及松江三泖間。不受張士誠徵召,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以蕭疏見長。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爲元季四家。有《清悶閣集》。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孫周卿

暫無簡介

盍西村

盍西村,生平不詳。盱眙(今屬江蘇省)人。元代鍾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有盍志學,或以爲系一人。《錄鬼薄》把他列爲“前輩已死名公”,稱其爲“學士”。他的散曲多爲寫景之作,歌頌隱逸生活,風格清新自然。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論說其詞“如清風爽籟”。其散曲作品現存小令17首,套數1套。

姬翼

暫無簡介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貢性之

元明間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師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剛直名。後補閩省理官。明洪武初,徵錄師泰後,大臣有以性之薦,乃避居山陰,更名悅。其從弟仕於朝者,迎歸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給,以終其身。門人私諡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梁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陸居仁

元松江華亭人,字宅之,號巢松翁,又號雲松野褐、瑁湖居士。泰定帝泰定三年舉人。不求仕進,隱居教授。工詩,與楊維楨、錢惟善交往。及歿,同葬于山麓,號三高士墓。有《雲松野褐集》。

郯韶

元湖州吳興人,字九成。號雲臺散史,又號苕溪漁者。慷慨有氣節。順帝至正中嘗闢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工詩。

馬需庵

暫無簡介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陳基

元臨海人,字敬初。黃弟子。至京師,授經筵檢討。嘗爲人草諫章,力陳順帝並後之失,幾獲罪,引避歸。張士誠據吳,引爲學士,書檄多出其手。明興,太祖召修《元史》,賜金而還。有《夷白齋稿》。

袁易

元平江長洲人,字通甫。力學不求仕進。闢署石洞書院山長,不就。居吳淞具區間,築堂名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讎。有《靜春堂詩集》。

陶宗儀

元末明初浙江黃巖人,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應試不中。於學問無所不窺。元末避兵,僑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號。累辭闢舉,入明,有司聘爲教官。永樂初卒,年八十餘。輯有《說郛》、《書史會要》,著《南村詩集》、《輟耕錄》。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陳高

元溫州平陽人,字子上,號不繫舟漁者。順帝至正十四年進士。授慶元路錄事,明敏剛決。不滿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縣尹,亦不就。方國珍欲招致之,無從得。平陽陷,浮海過山東,謁河南王擴廓帖木兒,論江南虛實,陳天下之安危。擴廓欲官之,會疾作卒。有《不繫舟漁集》、《子上存稿》。

袁介

暫無簡介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貢師泰

元寧國府宣城人,字泰甫,號玩齋。貢奎子。國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爲詳讞而剖決之,治行爲諸郡最。後入翰林爲應奉,預修后妃、功臣列傳。惠宗至正十四年,爲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京師缺糧。師泰至浙西糴糧百萬石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旋爲平江路總管。十五年,張士誠破平江,師泰逃匿海濱。士誠降元,出任兩浙都轉運鹽使。二十年,官戶部尚書,分部閩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運給京師。二十二年,召爲祕書卿,道卒。工詩文。有《玩齋集》。

高道寬

元應州懷仁人,字裕之。全真道士。憲宗二年授京兆道錄。世祖中統二年遷提點陝西興元道教兼領重陽萬壽宮事。

張弘範 🔥

元易州定興人,字仲疇。張柔第九子。善馬槊,能歌詩。世祖中統初,授御用局總管。三年,改行軍總管,從徵濟南李璮。至元初,授順天路管民總管,調大名。六年,以益都淄萊等路行軍萬戶領益都兵,從攻宋襄陽。十一年,從伯顏攻宋,以戰功賜名拔都。十五年,授蒙古漢軍都元帥,南下閩廣,擒宋丞相文天祥於五坡嶺。次年,破張世傑於厓山,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勒石紀功而還。旋卒。有《淮陽集》。

張野

元邯鄲人,字野夫。官翰林修撰。詩詞清麗。有《古山集》。

張翥 🔥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高克禮

暫無簡介

高克恭

元大同人,居燕京,其先西域人,字彥敬,號房山。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選充行臺掾,擢山東西道按察司經歷。歷河南道提刑按察司判官,鋤治強梗,儕類懾服。官至刑部尚書。善畫墨竹,造詣精絕。

商挺

元曹州濟陰人,字孟卿,號左山。世祖在潛邸,召對稱旨,字而不名。佐楊惟中宣撫關中,進賢良,黜貪暴,務農薄稅,民安之。從世祖征伐,屢獻大計,有功。至元初拜參知政事,累官樞密副使、安西王相。卒諡文定。挺善隸書,有詩千餘篇。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張憲

元山陰人,字思廉,號玉笥生。少負才自放,嘗從楊維禎學詩。張士誠據吳,闢爲樞密院都事,士誠敗,變姓名走杭州,居報國寺以終。爲詩多傷感之作。有《玉笥集》。

張雨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遊諸名山,棄家爲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曹明善

暫無簡介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貫雲石 🔥

原名小云石海涯,阿里海涯之孫。父名貫只哥,雲石遂以貫爲氏,號酸齋。年十三,膂力絕人,使健兒驅三惡馬疾馳,持槊立而待,馬至騰上之,越二而跨三。運槊生風,觀者辟易。或挽彊射生,逐猛獸,上下峻阪如飛,諸將鹹服其趫捷。稍長,折節讀書。初襲父官爲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永州,一日,解所綰黃金虎符,讓弟忽都海涯佩之。北從姚燧學,燧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俄選爲英宗潛邸說書秀才。仁宗踐祚,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乃稱疾辭還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贈集賢學士、中奉大夫、護軍,追封京兆郡公,諡文靖。酸齋晚年爲文日邃,詩亦衝澹,草隸等書,變化古人,自成一家。其視死生若晝夜,絕不入念慮。臨終有辭世詩云:「洞花幽草結良緣,被我瞞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圓。」洞花、幽草,蓋二妾名也。酸齋休官辭祿後,或隱屠沽,或侶樵牧,常於臨安市中立碑額「貨賣第一人間快活丸」,人有買者,展兩手,一大笑示之,領其意者,亦笑而去。一日,錢唐數衣冠士人遊虎跑泉,飲間賦詩,以「泉」字爲韻,中一人但哦「泉、泉、泉」,久不能就,忽一叟曳杖而至,應聲曰:「泉泉泉,亂迸珍珠個個圓。玉斧斫開頑石髓,金鉤搭出老龍涎。」衆驚問曰:「公非貫酸齋乎?」曰:「然、然、然。」遂邀同飲,盡醉而去。其依隱玩世多類此。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勳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留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諡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範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並稱“儒林四傑”。

景元啓

暫無簡介

程文海

暫無簡介

舒頔

元明間徽州績溪人,字道原,號貞素。幼有志操,嗜學好義。淹貫諸史,長於詩文,尤善篆隸。順帝至元中闢爲池陽教諭。調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學正。入明,屢召不出。晚年結廬,名貞素齋,訓課子孫。有《貞素齋集》。

馮子振

元攸州人。號海粟。博治經史,於書無所不讀。其爲文,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即據案疾書,隨紙多寡,頃刻輒盡。仕爲承事郎、集賢待制。

黃裳(元吉)

明廣東曲江人,字元吉。正統七年進士。任監察御史。嘗言寧、紹、臺三府疫死三萬人,死者宜蠲租,存者宜振恤。巡視兩浙鹽政,請恤水災。從英宗北征瓦剌,死於土木堡。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黃復圭

元饒州安仁人,字君瑞。博學,與張仲舉、危太樸以詩鳴於江右,順帝至正間死於兵禍。

楊果

金末元初祁州蒲陰人,字正卿,號西菴。金哀宗正大元年(西元一二二四年)進士,歷知偃師、蒲城、陝縣,以治最稱。元初爲河南課稅及經略司幕官。隨史天澤經略河南,爲參議。隨宜贊畫,民賴以安。中統元年(西元一二六〇年),拜北京宣撫使。明年,入拜參知政事。至元六年(西元一二六九年),出爲懷孟路總官。其年薨,年七十三,諡文獻。正卿美風姿,性聰敏,善諧謔,文采風流,照映一世。工爲文章,詩尤長於樂府。所著有《西菴集》。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樑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楊朝英

元青城人,號澹齋。選編宋元人詞及元人散曲中之小令、套數,撰《陽春白雪》前集五卷,後集五卷,補集一卷。又撰《朝野新聲太平樂府》九卷。

熊鉌

宋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鹹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於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遊,後歸武夷山,築鰲峯書堂,子弟甚衆。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鄭洪

元永嘉人,一作三衢人,字君舉,號素軒,善詩。有《素軒集》。

劉敏中

元濟南章丘人,字端甫,號中庵。世祖時由中書掾擢兵部主事,拜監察御史。劾權臣桑哥,不報,辭歸。起爲御史臺都事。成宗大德中,歷集賢學士,商議中書省事,上疏陳十事。武宗立,召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簡。平生義不茍進,進必有所匡救。爲文辭理備辭明。有《平宋錄》、《中庵集》。

趙孟頫 🔥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松雪齋文集》。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劉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爲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於《易》及邵雍《皇極經世》。初爲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爲僧。乃馬真後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於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採祖宗舊典宜於今者,條列以聞。中統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爲首都,改國號爲大元,以中統五年爲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之。卒諡文正。有《藏春集》。

歐陽玄

元瀏陽人,字原功,號圭齋。幼從張貫之學,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平江州同知。歷蕪湖、武岡縣尹,入爲國子博士、監丞。順帝至正間,以翰林直學士與修遼、金、元三史,任總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學士承旨。歷官四十餘年,凡宗廟朝廷文冊制誥,多出其手。海內名山大川,釋老之宮,王公貴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辭以爲榮。有《圭齋文集》。

趙雍

元湖州歸安人,字仲穆,號山齋。趙孟頫子。以蔭授海州知州,在官期年,除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工書畫,名重當世。

鄭光祖

元平陽襄陵人,字德輝。以儒補杭州路吏。爲人方直。工雜劇,與馬致遠、關漢卿、白樸稱四大家。有《倩女離魂》、《王粲登樓》、《周公輔政》、《梅香》等。

劉鶚

元吉安永豐人,字楚奇。仁宗皇慶間薦授揚州學錄,歷翰林修撰,擢江州總管,升廣東副使,拜江西參政。守韶六年,後爲江西紅巾軍所破,被執死。爲文風骨高秀,學者稱浮雲先生。有《惟實集》。

滕賓

暫無簡介

趙可

金澤州高平人,字獻之。海陵貞元二年進士。仕至翰林直學士。博學高才,尤工歌詩樂府,一時詔誥,多出其手。流輩服其典雅。有《玉峯散人集》。

劉將孫

元廬陵人,字尚友,號養吾。劉辰翁子。少質魯,長而穎悟過人。曾爲延平教官,臨汀書院山長。吳澄謂其文浩瀚演迤,自成一家。有《養吾齋集》。

劉燕哥

元人,妓女。善歌舞。齊參議還山東,燕歌賦《太常引》以餞,辭極悽婉,膾炙人口。

趙顯宏

趙顯宏,約公元1320年前後在世。號學村。生平、裏籍均無考。長於散曲,與孫周卿同時。作品中有自寫其行跡者,如《行樂》雲:“十年將黃卷習,半世把紅妝贍。”《嘆世》雲:“功名不戀我,因此上落落魄魄。”《閒居》雲:“林泉疏散無拘繫,茶藥琴棋。”可見其爲一終身布素之文人。所作小令〔中呂·滿庭芳〕《漁、樵、耕、牧》四首,描寫了田園漁樵生活的恬靜優美,抒發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風格清新樸實,語言通俗流暢。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劉庭信 🔥

劉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東)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長,人稱"黑劉五"。爲南臺御史(一說湖藩大參)劉廷信從弟。生卒年不詳。《錄鬼簿續編》說他"風流蘊藉,超出倫輩,風晨月夕,惟以填詞爲事。"

趙禹圭

元汴梁人,字天錫。世祖至元間爲鎮江路行大司農司管勾。文宗至順元年累遷鎮江路判官,三年致仕。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鄭允端

允端,字正淑,姓鄭氏,宋丞相清之五世孫女也。其大父通判吳郡,徙居焉。饒於貲,有半州之目,世稱花橋鄭家。允端姿稟秀慧,尤善詩歌。歸於同郡施伯仁,儒雅士也,相敬待如賓客。至正丙申,張士誠入平江,家爲兵所破,鬱鬱致病而卒,年僅三十,窆於城東之南岡。宗族之士相謂曰:鄭氏有容、有言、有學、有識,行孚中閨,可象可則。貞以厲己,懿以成德。有合諡典,宜諡曰貞懿。所著有《肅雍集》,其自題曰:嘗怪近世婦人女子作詩,無感發懲創之義,率皆嘲詠風月,纖豔委靡,流連光景而已。餘故剗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爲歌詩,緘諸篋笥,以俟宗工斤正。今抱病彌年,垂亡有日,懼湮沒而無聞,用寫別楮,藏於家塾,以示子孫。伯仁哀之,爲詮次成帙,一時名輩如錢塘錢惟善、青城杜寅爲之前後序雲。

劉致

元石州寧鄉人,字時中。初任永新州判,歷翰林待制。風情高簡,早負聲譽,能篆。累官浙江行省都事卒。有《復古糾繆編》。

趙善慶 🔥

趙善慶(?-1345年後),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 《錄鬼簿》說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譜》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鄧玉賓 🔥

暫無簡介

劉迎

金東萊人,字無黨,號無淨居士。世宗大定十四年進士。除豳王府記室,改太子司經。有《山林長語》。

潛真子

暫無簡介

衛立中

暫無簡介

薛蘭英、蕙英

蘭英、蕙英,吳郡人。皆聰明秀麗,能賦詩,建一樓以處,曰「蘭蕙聯芳」。二女日夕吟詠不輟,有詩數百首,顏曰《聯芳集》。時楊鐵崖制《西湖竹枝曲》,和者百餘家,見之笑曰:西湖有《竹枝曲》,東吳獨無《竹枝曲》乎?乃效其體作《蘇臺竹枝》十章。鐵崖見其稿,手題二詩於後雲:「錦江只見薛濤箋,吳郡今傳蘭蕙篇。文采風流知有日,連珠合璧照華筵。」「難弟難兄並有名,英英端不讓瓊瓊。好將筆底春風句,譜作瑤箏弦上聲」。自是名播遠邇,鹹以爲班姬、蔡女復出,易安、淑真而下,不足論也。

薩都剌 🔥

薩都剌,字天錫,別號直齋。本答失蠻氏,祖父以勳留鎮雲代,遂爲雁門人。「薩都剌」者,猶漢言「濟善」也。弱冠登泰定丁卯進士第,應奉翰林文字。出爲燕南經歷,擢御史於南臺。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歷閩海廉訪司知事,進河北廉訪經歷。尚書幹文傳序其詩曰:天錫陟官閩憲幕,往還吳中,出所作《雁門集》見示。其豪放若天風海濤,魚龍出沒。險勁如泰、華、雲門,蒼翠孤聳。其剛健清麗,則如淮陰出師,百戰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霽月之㛹娟也。明成化間,吳人張習企翱書其刻集後曰:「元詩之盛,倡自遺山,而趙子昂、袁伯長輩附和之。繼而虞、楊、範、揭者出,號爲大家。間有奇才天授,開闔變怪,莫可測度,以駭人之視聽者。初則貫雲石、馮子振、陳剛中,後則楊廉夫,而薩天錫亦其人也。觀天錫《燕姬曲》、《過嘉興》、《織錦圖》等篇,婉而麗,切而暢,雖雲石、廉夫莫能道。他如《贈劉雲江》、《越臺懷古》、《題爛柯山》、《石橋》諸律,又和雅典重,置諸松雪、道園之間,孰可疑異。」要而論之,有元之興,西北子弟,盡爲橫經。涵養既深,異才並出。雲石海涯、馬伯庸以綺麗清新之派振起於前,而天錫繼之,清而不佻,麗而不縟,真能於袁、趙、虞、楊之外,別開生面者也。於是雅正卿、達兼善、乃易之、餘廷心諸人,各逞才華,標奇競秀。亦可謂極一時之盛者歟!(徐興公曰:《薩天錫集》,成化乙巳兗州守關中趙蘭刻於郡齋。得之仁和沈文進家藏舊本。弘治癸亥,東昌守雁門李舉又刻之。今二本互有異同,並傳於世。一題曰《雁門集》,一題曰《薩天錫集》雲。然《雁門集》所載如《車簇簇行》一首,《元文類》作馬祖常,今見祖常《石田集》中。《凌波曲》一首,《元音》作無名氏。《乾坤清氣》作李溉之,《舞姬脫鞋吟》,歐陽元功有和李溉之韻,當不誤也。又如《明日城東看杏花》一首,見虞伯生《在朝稿》,《歲雲暮矣》三章,二本並載。而偶武孟《乾坤清氣》作張仲舉,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見。今悉爲改正。他如《次韻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見《石田集》,而諸選本俱作天錫。《山中懷友》及《和吳贊府齋中十詠》見黃晉卿集。而胡元瑞《詩藪》所稱天錫詩有:「故廬南雪下,短褐北風前」之句。徐興公序亦引及此語,似各有所據,未可盡以爲誤也。至如盧希韓之半摭薩集,出於後人掇拾之餘,所當亟爲改正。《凌波曲》、《鶴骨笛》之誤入龍子高,此在《元音》本屬無名氏。而潘曹選本失於考較,牽連而誤及之耳。按錢牧齋《列朝詩集》稱慶元方氏盛時,招延天下文士。天錫與林彬、朱右輩,皆往依焉。今其集中並無浙東往還之作,又幹壽道《雁門集序》謂有七言律《巧題》百首,今亦不存。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補綴蒐羅,更有混淆錯出之弊,故略因所見而釐正之。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錢選

宋元間湖州吳興人,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峯、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間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書,善畫人物花木。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賦詩題之。

錢霖 🔥

元松江人,字子云。工樂府。晚爲道士。更名抱素,號素庵。有《醉邊餘興》。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薛昂夫 🔥

元代散曲家,原名薛超兀兒、薛超吾,回族人,以第一字爲姓。漢姓馬,字昂夫,又字九皋,號九泉,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先世內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據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弟子禮於劉辰翁(公元1234年~公元1297年)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於《皇元風雅後集》、《元詩選》等集中。元人周南瑞《天下同文集》載王德淵之《薛昂夫詩集序》,稱其詩詞“新嚴飄逸,如龍駒奮進,有並驅八駿一日千里之想”。其散曲風格以疏宕豪放爲主,思想內容以傲物嘆世、歸隱懷古爲主。《南曲九宮正始序》稱其“詞句瀟灑,自命千古一人,深憂斯道不傳,乃廣求繼已業者。至禱祀天地,遍歷百郡,卒不可得。”

韓奕

元紹興路蕭山人,徙錢塘,字仲山。武宗至大元年授杭州人匠副提舉。遷江浙財賦副總管。仁宗延祐四年進總管。

鮮于樞

元大都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運使經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築困學齋。起爲江浙行省都事,後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謝宗可

宗可字□□,金陵人。有詠物詩百篇傳於世。汪澤民題其卷,以爲綺靡而不傷於華,平淡而不流於俗。大抵元人詠物,頗尚纖巧,而宗可尤以見長。今擇其雅練者錄之。其他句法,多可存者,如詠《紙衾》雲:「松牀夜暖雲生席,蕙帳香融雪滿身。」《梅夢》雲:「暖入羅浮春困早,香迷姑射曉醒遲。」《筆陣》雲:「怒卷龍蛇雲霧泣,長驅風雨鬼神驚。」《鶯梭》雲:「柳堤暗卷絲千尺,花塢橫拋錦萬機。」《鷺羽扇》雲:「暑退沙頭千點雪,涼生頂上幾絲風。」《螳螂簪》雲:「鬢雪冷侵霜斧落,發雲寒壓翠裳空。」《螺殼酒杯》雲:「尊中綠照珠光潤,掌上春擎海氣多。」《網巾》雲:「篩影細分雲縷滑,棋文斜界雪絲乾。」《琉璃簾》雲:「淨練懸風晴未落,明河接地曉難收。《水燈》雲:「珠浮赤水光猶溼,火浴丹池夜未乾。」《霜花》雲:「有豔淡妝宮瓦曉,無香寒壓板橋秋。」《紙鳶》雲:「半紙飛騰元在己,一絲高下豈隨人。」《蟠梅》雲:「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硯冰》雲:「一泓曉色玄霜重,半夜天風黑水乾。」《塵世》雲:「微步緩隨羅襪起,清歌飛繞畫梁空。」《醒酒石》雲:「蒼骨冷侵酣枕夢,苔痕清逼醉鄉春。」《梅杖》雲:「江路策雲香在手,溪橋挑月影隨人。」《雪煎茶》雲:「月團影落銀河水,雲腳香融玉樹春。」《問梅》雲:「鍾殘角斷愁多少,月落參橫夢有無。」《蓴線》雲:「冰縠冷纏青縷滑,翠鈿細綴玉絲香。」類皆婉秀有思致也。

鍾嗣成

元汴梁人,居杭州,字繼先,號醜齋。嘗作《錄鬼簿》。收元散曲雜劇作者一百五十二人小傳、存劇目四百餘種。凡金元雜劇,名人仕履,考訂頗詳。卒於明初。所作雜劇《錢神論》等已佚。

韓性

元紹興人,字明善。博綜羣籍,尤邃於性理之學。爲文博達俊偉,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業者甚衆。巷夫街叟,童稚廝役,鹹稱爲韓先生。憲府嘗舉爲教官,不赴。卒諡莊節。

魏初

元弘州順聖人,字太初,號青崖。好讀書,尤長於《春秋》,爲文簡而有法。中統元年,闢爲中書省掾吏,兼掌書記。尋辭歸,隱居教授。起爲國史院編修官,拜監察御史。多所建白。累拜侍御史,出爲江南臺御史中丞。有《青崖集》。

嚴忠濟

一名忠翰,元泰安長清人,字紫芝。嚴實次子。襲東平路行軍萬戶。蒙哥汗時,曾從忽必烈攻宋。中統二年,被召入京。至元二十三年,授中書左丞、行江浙省事,以老辭歸。

顧瑛

元崑山人,一名德輝,又名阿瑛,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園池名玉山佳處,日夜與客置酒賦詩,四方學士鹹至其家。園池亭榭之盛,圖史之富,冠絕一時。嘗舉茂才,授會稽教諭,闢行省屬官,皆不就。張士誠據吳,欲強以官,乃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士誠再闢之,遂斷髮廬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雅琥

元可溫人,字正卿,初名雅古。文宗天曆間進士。授奎章閣參書,累官福建鹽運司同知。有《正卿集》。

惟則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譚。得法於明本。闢吳城東北隅廢圃爲方丈,名師子林。又嘗遁跡松江之九峯。號佛心普濟文惠大辨禪師。工詩。有《師子林別錄》。

朱簾秀

元人。世祖時名妓。姓朱,人稱朱四姐,演雜劇號爲“當今獨步”,後輩以朱娘娘稱之。先在大都,後至南方。嫁道士洪舟谷,居杭州。

奧敦周卿

奧敦周卿,生卒年不詳,女真族人。姓奧敦,名希魯,字周卿,號竹庵。元初人。至元六年(一二六九)曾爲懷孟路(今河南境內)總管府判官,後歷任河南、河北道提刑司僉事,任江西、江東憲使、澧州路總管,至侍御史。今存小令兩首,套數三曲。

與恭

暫無簡介

饒介

元臨川人,字介之,號華蓋山樵,又號醉翁。倜儻豪放,工書能詩。自翰林應奉出僉江浙廉訪司事。張士誠入吳,以爲淮南行省參知政事。士誠敗,被明兵俘殺。有《右丞集》。

馬謙齋

名、字、裏、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與張可久同時,且相識。工散曲,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張可久有《天淨沙·馬謙齋園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過官,辭官後歸隱,有人說他後來隱居杭州。現存小令十七首。

李德載

李德載,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裏籍及事蹟均不詳。所存散曲作品有小令《陽春曲》,均見《太平樂府》。《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一百五十詞林英傑之中。

劉燕歌

生活於宋末元初,生平已無考,只知其爲歌妓,現今存《太常引》小令一首。《青泥蓮花記》雲:“劉燕歌善歌舞,齊參議還山東,劉賦《太常引》以餞,至今膾炙人口。”又《古今詞話》亦云:“劉燕歌有餞行太常引詞,傳唱一時。”《全元散曲》未載劉曲,從《北詞廣正譜》、近人輯本《元人小令集》中錄出此曲。

宋方壺 🔥

元末明初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生卒年不詳,名子正。元惠宗至正初年,曾客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來往湖山之間。後因「海內兵變,西北州郡毒於侵暴屠燒,而編民於死者十九」。便移居華亭,築室於鶯湖之西,「闢室若干楹,方疎四啓,晝夜長明,如洞天狀。有石焉嶄然而獻秀,有木焉鬱然而交陰。蓋不待馭冷風度弱水而坐致『方壺』之勝,因掲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連雲,膏腴接壤,所欲旣足而無求於外,日坐『方壺』中,或觴或弈」。又,傳說有仙山名「方壺」,而子正「不擇地而有其樂,則非『方壺』而『方壺』也」。可見他多年正是過着一種隱居生活(參見《淸江貝先生集》中《方壺記》)。工散曲,其曲作中多不滿元世,鄙棄官場,恨惡姦黨,同情下層妓女,以及對大明王朝的擁護。明·寧獻王朱丹丘《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現存套數五套、小令十三首。

睢景臣

元代著名散曲、雜劇作家,生卒年不詳,一作舜臣,字景賢,或作嘉賢,,江蘇揚州(今揚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詞》。雜劇有《鶯鶯牡丹記》、《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廣爲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還鄉》。

偰遜

本名偰(xiè)伯遼遜,字公遠,維吾爾族。偰哲篤長子,偰列篪侄。居集慶路溧陽(今江蘇溧陽)。元順帝至正五年(西元一三四五年)進士,任翰林應奉、宣政院斷事官、端本堂正字,授皇太子經。因丞相哈麻與其父偰哲篤有怨,伯遼遜遭忌,出守單州,丁父憂,寓大寧(熱河平泉)。至正十八年(西元一三五八年)紅巾軍克上都,逼大寧,伯遼遜爲避亂,攜子弟逃至高麗。高麗恭愍王(西元一三五二年至一三七四年)曾在元廷侍太子於端本堂,與伯遼遜有舊誼,故對其待遇優渥,封高昌伯,改富原侯,更名偰遜。元至正二十年(西元一三六〇年)卒於松京典牧洞私第。其家遂定居髙麗,子孫先後出仕髙麗、朝鮮,其家族綿延至今。有《近思齋逸稿》傳世。事見《高麗史·偰遜傳》。

曾瑞

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字瑞卿,自號褐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人。因喜江浙人才風物而移家南方。《錄鬼簿》記他“臨終之日,詣門吊者以千數”,可知他當時已有盛名。由於志不屈物,不解趨附奉承,所以終身不仕,優遊市井,賴江淮一帶熟人饋贈爲生。善繪畫,能作隱語小曲,散曲集有《詩酒餘音》行於當世,今佚。

胡祇遹

胡祇遹,字紹開(聞),一字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省)人,元代文學家,作品有《紫山大全集》。

庾天錫

庾天錫,字吉甫,大都(今北京)人。曾任中書省掾,除員外郎、中山(今河北定州)府判。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於“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之列。著有雜劇《罵上元》等十五種,今皆不存。

王仲元

王仲元,生卒年不詳,杭州人。與鍾嗣成交厚。作有雜劇三種,均佚。散曲今存小令二十一首,套數四篇。

蘭楚芳

蘭楚芳,也作藍楚芳,西域人。官江西元帥。“丰神英秀,才思敏捷”。(《錄鬼簿續編》)在武昌(今屬湖北省)時常與劉廷信賡和樂章,人多以元、白擬之。明·朱叔《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秋風桂子”。入明皈依佛門(據謝應芳《龜巢集·方外交疏賀蘭楚芳住法濟寺》)。

楊景賢

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字景賢,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詳。然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編》雲“與餘交五十年”,永樂初尚得寵於朱明,可知楊氏乃元末明初戲曲家。

鄧賓子 🔥

暫無簡介

範居中

暫無簡介

蘇彥文

蘇彥文,字裏,生卒年不詳。金華(今屬浙江省)人,與鍾嗣成同輩。元·李祁《雲陽集》卷二《送蘇彥文歸金華序》載其:"以才學掾江西行省,聲譽翕然。

劉時中 🔥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後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後在世。官學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餘支,套數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顧德潤

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末前後在世。以杭州路吏,遷平江。德潤工作曲,太和正音譜評爲“如雪中喬木。”嘗自刊九山樂府、詩隱二集《錄鬼簿》傳世。北宮詞紀、太平樂府中收載他的散曲不少。

曹德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縣)人。曾任衢州路吏,山東憲吏。後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錄〕)二曲譏諷權貴伯顏擅自專權,殺害剡王徹徹篤,鍛鍊諸獄,延及無辜。大書揭於五門之上,因此名聲大噪。

呂止庵

呂止庵,散曲作品內容感時悲秋,自傷落拓不遇,間有興亡之感。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晴霞結綺"。所做散曲作品現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數四套。

周浩

暫無簡介

王舉之

王舉之,元末人,著有元曲、詩作,現有少量流傳於世。

汪元亨

汪元亨,字協貞,號雲林,又號臨川佚老。饒州(今江西鄱陽縣)人。元至正間出仕浙江省掾,後徙居常熟。官至尚書。代表作有《錄鬼簿續編》,《歸田錄》,《警世》

王曄

王曄(yè),生卒年不詳。字日華,一作日新,號南齋,杭州人。約生活於元代中後期。與鍾嗣成交好,鍾氏在《錄鬼簿》稱他“體豐肥而善滑稽,能詞章樂府,臨風對月之際,所制工巧”。其劇作有《桃花女》、《臥龍崗》、《雙賣華》三種,《桃花女》今存,其他均亡佚。今存小令十六首。王曄曾與朱凱合題雙漸蘇卿問答,頗有滑稽趣味,爲時人激賞。

真真

真真,建寧(今福建省建寧縣)人,生平不詳。宋儒真德秀後裔,淪爲歌伎,姚燧爲之脫籍。散曲今存小令一首。

李伯瑜

李伯瑜,生平不詳。元初王鶚序姬志真《雲山集》有云:“庚戌(一二五○)夏五月,與友人李伯瑜相會。話舊之餘,李出《知常先生文集》一編,將以版行垂世。”可知李伯瑜爲金末元初人。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爲“詞林英傑”之一。今存小令一支。

程景初

程景初,生平不詳。散曲今存小令、套數各一首。

杜遵禮

杜遵禮,生平不詳。今存小令一首。

賈固

賈固,生卒年不可考,字伯堅,沂州(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曾官揚州路總管、中書左參政。善樂府,諧音律,而散曲僅存小令一支。

一分兒

一分兒,生平不詳。姓王,大都(今北京)歌伎。今存散曲小令一首。

夏庭芝

夏庭芝,字伯和,一作百和,號雪蓑,別署雪蓑釣隱,一作雪蓑漁隱。松江(今上海松江市)人。文章妍麗,樂府隱語極多。曾追憶舊遊,著《青樓集》,爲研究元曲演唱的重要資料。與當時曲家張鳴善、郝經、鍾嗣成等交善。散曲今存小令二首。

貢泰父

名貢師泰,字泰甫(父),宣城(今屬安徽)人。官至禮部、戶部尚書。元末以詩文擅名。

李祁

李祁,元代著名遺民,字一初,號希蘧翁、危行翁、望八老人、不二心老人(意思是忠於元朝,不懷二心),湖南茶陵州人。元惠宗元統元年(1333)進士第二名。

陸琇卿

元女詞人,生平難考。

脫脫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裏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農曆十月脫脫爲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農曆閏七月,復出爲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農曆四月,脫脫被任命爲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被讚譽爲“賢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黃河民工起義,鎮壓抗元紅巾軍。他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惠宗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蕭淑蘭

元代人蕭公讓之妹,作《菩薩蠻》二首,以寄心慕意中人張世英之情,可張並無此意,遂拒之,蕭兄知之,從中撮合,終成眷屬。

商政叔

字正叔或政權,其名甚怪,古“道”字,故以字行。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縣人)。金崇慶(1212年)進士,正大末(1231年)充任秦藍總帥府經歷,元兵劫之使降,不屈死。其人滑稽豪爽。官至學士,與元好問遊,好問有贈詩。

王好古

王好古,字進之,號海藏,元代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曾經與李杲一起學醫於張元素,但其年齡較李杲小二十歲左右,後又從師於李杲,盡傳李氏之學。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重視分辨病變所在臟腑的寒熱虛實,李杲闡發脾胃學說,尤重脾胃內傷虛證的探討。在張、李二家的影響下,王好古又着重於《傷寒論》方面,而獨重由於人體本氣不足導致陽氣不足的三陰陽虛病證,另成一家之說。

唐毅夫

字、裏、生卒年及生平均無考,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

趙巖

字魯瞻號秋巘長沙人

施惠

施惠,字君美,一作均美,或雲沈姓。杭州人,元末明初戲曲家。

高安道

高安道,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蹟無考。其一生甚爲落拓,懷纔不遇。工作曲,散佈四方。有御史歸莊南呂小曲,已佚。元·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於“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

盍西村

盍西村,生平不詳。盱眙(今屬江蘇省)人。元代鍾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有盍志學,或以爲系一人。《錄鬼薄》把他列爲“前輩已死名公”,稱其爲“學士”。他的散曲多爲寫景之作,歌頌隱逸生活,風格清新自然。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論說其詞“如清風爽籟”。

吳弘道

吳弘道,生卒不詳,元代文學家,字仁卿(一說名仁卿,字弘道),號克齋先生。蒲陰(今河北安國)人。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曾彙編中州諸老書牘爲一編,名《中州啓札》。又著《金縷新聲》,今佚。所作雜劇《楚大夫屈原投江》五種。

李伯瞻

李伯瞻,(約公元1320年前後在世),蒙古名薛徹幹,號熙恰、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 延佑末前後在世。與趙顯宏、孫周卿同時。工散曲,所作省悟殿前歡七支,今猶存。李伯瞻在元朝官至兵部侍郎 ,被《太和正音譜》列爲“詞林英傑”。 李伯瞻是西夏皇室後裔。其六世祖爲西夏神宗李遵頊,高祖父爲李遵頊長子李德任(蒙古攻西夏時戰死),曾祖父李惟忠,祖父李恆(元朝名將),父李世安。

張子堅

張子堅,生平不詳,曾任鹽運判官,元代散曲作家。現僅存小令一首。

亢文苑

亢文苑,生平、裏籍不詳。元·鍾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從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飄零異鄉,落拓不遇,窮愁困厄,因壯志難酬而懷着滿腔悲憤。對小人得志、賢才受壓的社會現實懷着強烈不滿,並具有窮且益堅、經時濟世的宏圖和信念。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 一百五十人之中。

孛羅御史

孛羅御史,蒙古人,生卒年不詳。初爲山北遼陽等路蒙古軍萬戶,元延佑三年爲周王常侍,天曆二年爲御史大夫,後被逼辭官並被誅。所作散曲今僅存《辭官》,體現出他身處統治者內部殘酷爭鬥中的不平心境。

不忽木

不忽木 (1254—1300)一作不忽卜、不忽麻,又作博果密。名時用,字用臣,世爲康裏部人。歷任提刑按察、參議中書、吏工刑部尚書等職。至元二十七年(1290)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全元散曲》錄存其套曲一套。

高文秀

高文秀 元戲曲作家。東平(今屬山東)人。府學生員,早卒。所作雜劇今知有三十二種,數量上僅次於關漢卿,時人稱爲“小漢卿”。劇作以寫梁山英雄黑旋風李逵的“水滸戲”爲多。現存《雙獻功》《襄陽會》《遇上皇》《誶範叔》四種,《周瑜謁魯肅》僅存曲詞一折。現存雜劇《澠池會》,一說也是他所作。亦有散曲傳世。

李文蔚

李文蔚,元代戲曲作家。生卒年、字號不詳。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縣尹。從元好問、李治、張德輝等金遺老遊於封龍山。至元十七年(1280)後,曾寄書白樸,時白已五十五歲,其年歲當相近。白樸有題爲“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書”的〔奪錦標〕詞,其中寫“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溼”,可知李在官場曾受挫折。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爲“二張”。

楊顯之

楊顯之,大都(今北京)人。與關漢卿爲莫逆之交,二人經常商討劇作。他還常幫助別人修改作品,因而被譽爲“楊補丁”。創作雜劇今知有八種,今僅存《瀟湘夜雨》《酷寒亭》兩種。

鮮于必仁 🔥

鮮於必仁,字去矜,號苦齋,漁陽郡(治所在今天津薊縣)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到一三二三)前後。其父太常典簿鮮於樞,“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見《新元史·文苑·鮮於樞傳》),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樞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孫,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爲妻,外孫伯顏不花的斤好學,曉音律。必仁既受家學薰陶,又同妹夫家的維吾爾親友交好,受到維吾爾音樂的影響,因此“工詩好客,所作樂府,亦多行家語”(見近人吳梅《顧曲麝談》)。

王仲文

王仲文(生卒年不詳),大都(今北京)人。元代雜劇作家。《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賈仲明爲其所撰弔詞,言其“仲文蹤跡駐金華,才思相兼關(關漢卿)、鄭(鄭光祖)、馬(馬致遠)。”然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認爲“金華”乃“京華”之誤,並從《金華黃先生集》卷二六《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史公神道碑》考出王仲文乃濟寧鄆城人史惟良(1273~1347)之師,應爲金末進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此說雖難成定論,亦可供參考。

紀君祥

紀君祥。元大都人。善作雜劇。與李壽卿、鄭廷玉同時。有雜劇《趙氏孤兒》、《錯勘贓》及《松陰記》等。

韋珪

韋珪(生卒年不詳,約1338年前後在世),字德圭,號梅庭主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早年以詩知名鄉裏,酷愛梅花,自署讀書處爲“梅雪窩”。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應憲使李仲山之命,作《梅花百詠》。《梅花百詠》卷末,附錄《補騷》一篇,《四庫未收書目》生時已刊刻行世,楊維禎爲作序。據小序,韋珪寫《補騷》是因:“梅花不入楚辭,古今之通恨也。予觀屈子所作,其中語意有若關於梅者,因述而補其缺雲。

珠簾秀

珠簾秀,字、號、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詳,中國元代早期雜劇女演員、歌妓 。《青樓集》說“歌兒珠簾秀,姓朱氏 ,姿容姝麗,雜劇爲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之。”可見她在元雜劇演員中的地位,元代後輩藝人尊稱她爲“朱娘娘”。珠簾秀與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諸如關漢卿、胡祗遹、盧摯、馮子振、王澗秋等相互常有詞曲贈答。關漢卿曾這樣形容她“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又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着神仙。”珠簾秀現存小令一首、套數一套。其曲作語言流轉而自然,傳情執着而純真。曾一度在揚州獻藝,後來嫁與錢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並終於杭州。

張三丰

張三豐(生卒年不詳),武當山道士 ,名通,又名彭俊、全一、思廉、玄素、玄化、三仹、三峯,字君實、鉉一、蹋仙、居寶、昆陽、剌闥、元元、玄玄、符元,號三侔、三豐子、玄玄子,世稱“隱仙”;因其平時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自稱爲張道陵後裔;一說陝西寶雞人,一說遼東懿州(今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西南或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人、一說遼東懿州望平縣(今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姜屯鎮)人 ,祖籍江西龍虎山,道教學者、思想家、書法家、武術家。 張三豐於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舉茂才異等,歷官至中山博陵令。其人丰姿魁偉,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居寶雞金臺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爲“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歷代皇帝敕封其有“忠孝神仙”、“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等。

竇漢卿

竇漢卿,名默,初名傑,字子聲。,金元代醫家,長於鍼灸。生於金承安元年(1196),卒於元至元十七年(1280)。祖籍河北肥鄉縣行教鄉城西村,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城關鎮城西村。竇氏自幼好學,毅然有立志,從醫後猶喜鍼灸,針法嫺熟,如火純青,爲金元時期鍼灸學的傳承和明清鍼灸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李直夫

李直夫,姓蒲察,世稱蒲察李五,出生於寄居德興府(今河北涿鹿縣),女真人,是元代戲曲作家。

武漢臣

濟南(今屬山東)人。所作雜劇今知有十種。現存《老生兒》一種;《三戰呂布》僅存殘曲。《老生兒》一劇曲文當行,賓白生動,在元雜劇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李壽卿

太原(今屬山西)人。曾任將仕郎、縣丞等職。約爲紀君祥、鄭廷玉同時代人。所作雜劇今知有十種。現存《度柳翠》、《伍員吹簫》二種;另《莊子嘆骷髏》一種僅存殘曲。

尚仲賢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一種。今存《氣英布》、《三奪槊》、《柳毅傳書》三種;《歸去來兮》、《王魁負桂英》和《越娘背燈》三種僅存殘曲。一說《單鞭奪槊》也爲他所作。

石君寶

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生平事蹟不詳。以寫家庭、愛情劇見長。所作雜劇今知有十種。現存《秋胡戲妻》、《曲江池》、《紫雲亭》三種。《紫雲亭》一說爲戴善甫作。今人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寶爲女真族。姓石琖,名德玉,字君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可備一說。

戴善夫

一作戴善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提舉。所作雜劇今知有五種。現存《風光好》一種。另存《玩江樓》殘曲,一說楊訥作。另《紫雲亭》一說亦爲其所作。

作品 (750)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

元 - 張養浩

越調 · 天淨沙 · 秋思 🔥

元 - 馬致遠

墨梅

元 - 王冕

天淨沙 · 夏

元 - 白樸

越調 · 天淨沙 · 秋 🔥

元 - 白樸

天淨沙 · 越調 · 冬

元 - 白樸

越調 · 天淨沙 · 春

元 - 白樸

雙調 · 水仙子 · 夜雨 🔥

元 - 徐再思

中呂 · 山坡羊 🔥

元 - 陳草菴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 - 唐珙

黃鐘 ·人月圓 · 山中書事

元 - 張可久

雪中俞仲淵寄詩見懷次韻

元 - 方回

雙調 · 夜行船 · 秋思 🔥

元 - 馬致遠

無夢令 · 龍陽觀春分其間作

元 - 尹志平

處暑後風雨

元 - 仇遠

中呂 · 普天樂 · 秋懷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水仙子 · 次韻

元 - 張可久

撥不斷 🔥

元 - 馬致遠

山坡羊 · 驪山懷古 🔥

元 - 張養浩

立冬即事二首

元 - 仇遠

雙調 · 折桂令 · 嘆世 🔥

元 - 馬致遠

中呂 · 山坡羊 · 嘆世(二首) 🔥

元 - 陳草菴

大德歌 · 冬

元 - 關漢卿

雙調 · 大德歌 · 秋

元 - 關漢卿

雙調 · 大德歌 · 夏

元 - 關漢卿

雙調 · 大德歌 · 春 🔥

元 - 關漢卿

醉太平 · 正宮 · 譏貪小利者 🔥

元 - 無名氏

墨萱圖 · 其一

元 - 王冕

墨萱圖 · 其二

元 - 王冕

壽陽曲 · 遠浦帆歸

元 - 馬致遠

壽陽曲 · 江天暮雪 🔥

元 - 馬致遠

壽陽曲 · 瀟湘夜雨 🔥

元 - 馬致遠

奪錦標 · 七夕

元 - 張埜

驚蟄日雷

元 - 仇遠

五月六日晴芮君節卞西仲諸友來泛蒲和韻

元 - 仇遠

立春

元 - 仇遠

金縷曲

元 - 仇遠

花心動

元 - 仇遠

思佳客

元 - 仇遠

思佳客

元 - 仇遠

思佳客

元 - 仇遠

思佳客

元 - 仇遠

思佳客

元 - 仇遠

解連環

元 - 仇遠

聲聲慢

元 - 仇遠

破陣子

元 - 仇遠

慶清朝

元 - 仇遠

一落索

元 - 仇遠

洞仙歌 · 示門人

元 - 王丹桂

立秋

元 - 方回

三月二十九日飲杭州路耿同知花園

元 - 方回

梨花

元 - 方回

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

元 - 方回

秋大熱上七里灘

元 - 方回

霜天曉角 · 和韓南澗採石蛾眉亭

元 - 王奕

臨江仙 · 和元遺山題揚州平山堂

元 - 王奕

婆羅門引 · 憶疊山翁

元 - 王奕

中呂 · 陽春曲 · 別情

元 - 王伯成

絕句

元 - 王庭筠

謁金門 🔥

元 - 王庭筠

古從軍行七首

元 - 王逢

奉謝楊山居宣慰寄遺繭紙

元 - 王逢

如夢令 · 菰村賦贈

元 - 王逢

桂花

元 - 尹廷高

種茄

元 - 王冕

白梅 🔥

元 - 王冕

大醉歌

元 - 王冕

幽蘭詠

元 - 王冕

一剪梅

元 - 尹志平

巫山一段雲

元 - 尹志平

巫山一段雲

元 - 尹志平

水龍吟 · 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元 - 王惲

點絳脣 · 雨中故人相過

元 - 王惲

歸朝歡

元 - 王處一

歸朝歡

元 - 王處一

歸朝歡

元 - 王處一

六幺令 · 觀天造化

元 - 王吉昌

雨霖鈴

元 - 王吉昌

雨霖鈴

元 - 王吉昌

中呂 · 十二月過堯民歌 · 別情 🔥

元 - 王實甫

中呂 · 山坡羊 · 閨思

元 - 張可久

食西瓜

元 - 方一夔

六幺令 · 法性

元 - 丘處機

如夢令 · 誡奢

元 - 丘處機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其十五)書窗梅影

元 - 葉顒

餘杭四月

元 - 白珽

續演雅十詩

元 - 白珽

風入松 · 詠紅梅將橙子皮作酒杯

元 - 白樸

玉漏遲 · 段伯堅同予留滯九江其歸也別侍兒睡香予亦有感

元 - 白樸

朝中措 · 題闕

元 - 白樸

越調 · 天淨沙 · 冬

元 - 白樸

仙呂 · 寄生草 · 飲 🔥

元 - 白樸

中呂 · 陽春曲 · 知幾 🔥

元 - 白樸

中呂 · 陽春曲 · 題情 🔥

元 - 白樸

雙調 · 慶東原

元 - 白樸

雙調 · 沉醉東風 · 漁父 🔥

元 - 白樸

【雙調】得勝樂

元 - 白樸

雙調 · 得勝樂 · 夏

元 - 白樸

正宮 · 鸚鵡曲

元 - 白賁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

元 - 牟巘

念奴嬌 · 壽洪雲巖

元 - 牟巘

齋居

元 - 成廷圭

江上阻風

元 - 宋褧

初夏

元 - 吾丘衍

西瓜詩

元 - 吾丘衍

和散裏平章遊東安汪伯諒半山亭詩韻

元 - 何景福

贈樊秀才

元 - 吳當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 春花聞杜鵑 🔥

元 - 吳西逸

渡江雲 · 揭浩齋送春和韻

元 - 吳澄

春夏承湖南僉憲兀顏子中問訊敬用酬上

元 - 吳克恭

雨霖鈴

元 - 宋德方

雨霖鈴

元 - 宋德方

摸魚兒 🔥

元 - 李治

洞仙歌 · 謝楊成之寄梅

元 - 李俊民

洞仙歌 · 中秋

元 - 李俊民

贈南臺察院椽脩敬宗管叔堅還臺

元 - 李士瞻

生查子 · 軟金盃

元 - 完顏璟

玉漏遲 · 蜀中中秋值雨

元 - 李齊賢

洞仙歌 · 杜子美草堂

元 - 李齊賢

通州道中

元 - 汪元量

洞仙歌 · 毗陵趙府,兵後僧多佔作佛屋

元 - 汪元量

水龍吟 · 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

元 - 汪元量

望江南 · 幽州九日

元 - 汪元量

一剪梅 · 懷舊

元 - 汪元量

滿江紅 · 和王昭儀韻 🔥

元 - 汪元量

杏園

元 - 李延興

風入松 · 壁間畫松

元 - 沈禧

念奴嬌

元 - 李孝光

中呂 · 紅繡鞋 · 晚秋

元 - 李致遠

太常引

元 - 杜仁杰

虞美人 · 柳濱泛荷

元 - 邵亨貞

南柯子 · 次韻衛立禮春街踏月

元 - 邵亨貞

一落索 · 新柳

元 - 邵亨貞

一落索 · 新柳

元 - 邵亨貞

越調 · 憑闌人 · 題曹雲西翁贈妓小畫

元 - 邵亨貞

寫懷寄吳下一二知己

元 - 周砥

雙調 · 落梅風

元 - 周文質

立春

元 - 周權

西瓜

元 - 周權

花心動 · 次韻詠荼蘼

元 - 周權

竹枝歌十首 · 其二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三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四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五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六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七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八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九

元 - 周巽

竹枝歌十首 · 其十

元 - 周巽

過夏國新安縣

元 - 耶律楚材

又和橙子梅韻

元 - 耶律楚材

贈高善長一百韻

元 - 耶律楚材

二郎神

元 - 長筌子

二郎神

元 - 長筌子

二郎神

元 - 長筌子

二郎神

元 - 長筌子

絳都春

元 - 長筌子

詠苔

元 - 耶律鑄

太常引 · 題李隱君文集

元 - 耶律鑄

六州歌頭 · 賦木蓮花

元 - 姚燧

洞仙歌 · 對梅

元 - 姚燧

虞美人 · 玉梳贈內子

元 - 姚燧

越調 · 憑欄人 · 寄征衣

元 - 姚燧

仙呂 · 一半兒 · 春妝

元 - 查德卿

最高樓 · 壽衛生行之並序

元 - 段克己

長相思

元 - 侯善淵

如夢令

元 - 侯善淵

浣溪沙 · 山滴嵐光水拍堤

元 - 姜彧

黃鐘 · 人月圓

元 - 倪瓚

鳳凰臺上憶吹簫 · 賦鳳仙花

元 - 淩云翰

一剪梅 · 壽俞子中紫芝

元 - 淩云翰

太常引

元 - 姬翼

太常引

元 - 姬翼

蘇幕遮

元 - 姬翼

洞仙歌

元 - 姬翼

婆羅門引

元 - 姬翼

送方給事中

元 - 徐賁

廣州雜詠和劉主事子高

元 - 徐賁

菜薖爲永嘉餘唐卿右司賦

元 - 徐賁

思明州

元 - 陳孚

平山堂

元 - 陳孚

題曾省元藏溫日觀葡萄後用溫師韻

元 - 陸居仁

雙調 · 湘妃怨 · 和盧疏齋西湖

元 - 馬致遠

南呂 · 金字經 🔥

元 - 馬致遠

南呂 · 四塊玉

元 - 馬致遠

清平樂

元 - 郯韶

望海潮 · 寄保下胡仲明

元 - 馬需庵

贈葉洞春畫葡萄

元 - 陳普

題荔枝

元 - 陶宗儀

十一月朔大雪節早見雪

元 - 陶宗儀

立冬

元 - 陸文圭

梨花

元 - 陸文圭

念奴嬌

元 - 陸文圭

念奴嬌 · 送幕職

元 - 陸文圭

送鄭汝玉歸莆關

元 - 陳高

如夢令

元 - 袁介

送華山隱之宗陽宮

元 - 馬祖常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蘇幕遮

元 - 高道寬

木蘭花慢 · 徵南三首 🔥

元 - 張弘範

水仙子 · 詠江南

元 - 張養浩

雙調 · 雁兒落兼得令 · 退隱

元 - 張養浩

太常引 · 壽高右丞自上都分省回

元 - 張野

念奴嬌

元 - 張野

虛齋贈四明王道士

元 - 張翥

六州歌頭 · 孤山尋梅

元 - 張翥

定風波 · 商角調西江客舍酒後聞梅花吹香滿窗醒而賦此

元 - 張翥

定風波 · 崑山路漕席上

元 - 張翥

陌上花

元 - 張翥

南浦

元 - 張翥

唐多令 · 寄意箜篌曲

元 - 張翥

戀繡衾 · 春晴中酒

元 - 張翥

真珠簾

元 - 張翥

破陣子 · 七夕戲詠

元 - 張翥

摸魚兒 🔥

元 - 張翥

摸魚兒 · 春日西湖泛舟

元 - 張翥

踏莎行 · 江上送客 🔥

元 - 張翥

送宋倬還南康

元 - 張昱

寄天香師

元 - 張憲

太常引 · 浴鵠灣有詠寫奉易玄

元 - 張雨

如夢令

元 - 張雨

如夢令

元 - 張雨

人月圓 · 會稽懷古

元 - 張可久

黃鐘 · 人月圓 · 春日次韻

元 - 張可久

人月圓 · 春日湖上

元 - 張可久

風入松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折桂令 · 九日

元 - 張可久

雙調 · 落梅風 · 春晚

元 - 張可久

憑欄人 · 越調 · 江夜 🔥

元 - 張可久

中呂 · 紅繡鞋 · 天台瀑布寺

元 - 張可久

中呂 · 賣花聲 · 懷古(二首) 🔥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清江引 · 春思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水仙子 · 譏時 🔥

元 - 張鳴善

中呂 · 普天樂 · 詠世 🔥

元 - 張鳴善

六州歌頭 · 次明初爲壽韻

元 - 許有壬

長相思

元 - 許有壬

如夢令

元 - 許有壬

如夢令

元 - 許有壬

中呂 · 紅繡鞋

元 - 貫雲石

正宮 · 塞鴻秋 · 代人作 🔥

元 - 貫雲石

越調 · 天淨沙 · 即事

元 - 喬吉

雙調 · 殿前歡 · 登江山第一樓

元 - 喬吉

雙調 · 水仙子 · 重觀瀑布

元 - 喬吉

天仙子 · 壽白雲平章

元 - 程文海

天仙子 · 壽杜左丞

元 - 程文海

維揚十詠

元 - 舒頔

小重山 · 端午

元 - 舒頔

鸚鵡曲 · 赤壁懷古

元 - 馮子振

元 - 黃復圭

送易用昭

元 - 虞集

挽文山丞相

元 - 虞集

一剪梅 · 春別

元 - 虞集

風入松 · 寄柯敬仲

元 - 虞集

憶江南

元 - 虞集

越調 · 小桃紅 · 採蓮女

元 - 楊果

淵明撫松圖

元 - 楊維楨

太山高

元 - 楊維楨

商調 · 梧葉兒 · 客中聞雨

元 - 楊朝英

茶荔謠

元 - 熊鉌

我儂詞

元 - 管道昇

破陣子 · 野亭遣興

元 - 劉敏中

念奴嬌

元 - 劉敏中

白溝

元 - 劉因

元 - 劉因

玉樓春

元 - 劉因

太常引

元 - 劉秉忠

點絳脣

元 - 劉秉忠

攤破浣溪沙

元 - 趙雍

正宮 · 塞鴻秋

元 - 鄭光祖

除日試筆

元 - 劉鶚

歸朝歡

元 - 滕賓

望海潮 · 發高麗作

元 - 趙可

仙呂 · 太常引 · 餞齋參議歸山東

元 - 劉燕哥

題平山堂次黃先生韻

元 - 趙汸

中呂 · 折桂令 · 題金山寺

元 - 趙禹圭

葡萄

元 - 鄭允端

正宮 · 叨叨令 🔥

元 - 鄧玉賓

烏夜啼

元 - 劉迎

蘇幕遮

元 - 潛真子

天仙子

元 - 盧摯

雙調 · 蟾宮曲

元 - 盧摯

雙調 · 蟾宮曲·長沙懷古

元 - 盧摯

雙調 · 壽陽曲 · 別珠簾秀

元 - 盧摯

雙調 · 沉醉東風 · 秋景

元 - 盧摯

沉醉東風 · 重九

元 - 盧摯

蘇臺竹枝詞十首

元 - 薛蘭英、蕙英

元 - 薩都剌

黃河夜雨懷兀顏子方

元 - 薩都剌

寄野堂

元 - 薩都剌

京口城南次集

元 - 薩都剌

到閩二首

元 - 薩都剌

留別同年索士巖經歷

元 - 薩都剌

少年遊 · 去年人在鳳凰池

元 - 薩都剌

木蘭花慢 · 彭城懷古 🔥

元 - 薩都剌

念奴嬌 · 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

元 - 薩都剌

滿江紅 · 金陵懷古 🔥

元 - 薩都剌

感舊歌者

元 - 戴表元

題秋茄圖

元 - 錢選

題顧氏長江圖

元 - 戴良

雙調 · 楚天遙過清江引

元 - 薛昂夫

太常引 · 題朝宗亭督孟博早歸

元 - 薛昂夫

雙調 · 水仙子 · 集句

元 - 薛昂夫

浪淘沙令

元 - 韓奕

一剪梅

元 - 謝應芳

一剪梅

元 - 謝應芳

一剪梅 · 三首寓意寄故人

元 - 謝應芳

一剪梅 · 壽安玄卿

元 - 謝應芳

南樓令

元 - 謝應芳

松釀酒

元 - 謝宗可

正宮 · 醉太平 · 落魄

元 - 鍾嗣成

天香閣

元 - 韓性

馬嵬

元 - 魏初

竇娥冤 · 滾繡球

元 - 關漢卿

梧葉兒 · 商調 · 別情

元 - 關漢卿

雙調 · 大德歌

元 - 關漢卿

雙調 · 大德歌 · 冬

元 - 關漢卿

雙調 · 沉醉東風

元 - 關漢卿

雙調 · 沉醉東風 · 咫尺的天南地北

元 - 關漢卿

一半兒 · 仙呂 · 題情

元 - 關漢卿

雙調 · 碧玉簫

元 - 關漢卿

正宮 · 白鶴子

元 - 關漢卿

天寶宮詞十二首寓感

元 - 顧瑛

贈道林訓上人

元 - 惟則

雙調 · 壽陽曲 · 答盧疏齋

元 - 朱簾秀

一剪梅

元 - 無名氏

玉胡蝶

元 - 無名氏

賀聖朝

元 - 無名氏

賀聖朝

元 - 無名氏

探春令

元 - 無名氏

【失曲牌名】大雨

元 - 無名氏

正宮 · 醉太平 🔥

元 - 無名氏

仙呂 · 寄生草 · 閒評

元 - 無名氏

正宮 · 塞鴻秋 🔥

元 - 無名氏

正宮 · 塞鴻秋 · 山行警

元 - 無名氏

商調 · 梧葉兒 · 嘲謊人

元 - 無名氏

中呂 · 朝天子 · 志感 🔥

元 - 無名氏

雙調 · 蟾宮曲

元 - 奧敦周卿

思母

元 - 與恭

雙調 · 水仙子 · 詠竹

元 - 馬謙齋

天淨沙 · 冬

元 - 白樸

小桃紅 · 詠桃

元 - 周文質

無俗念 · 靈虛宮梨花詞

元 - 丘處機

無俗念 · 竹

元 - 丘處機

長亭送別 🔥

元 - 王實甫

正宮 · 塞鴻秋 · 潯陽即景

元 - 周德清

山坡羊 · 中呂 · 冬日寫懷

元 - 喬吉

中呂 · 山坡羊 · 寓興 🔥

元 - 喬吉

南鄉一剪梅 · 招熊少府 🔥

元 - 虞集

山坡羊 · 北邙山懷古 🔥

元 - 張養浩

蟾宮曲 · 夢中作

元 - 鄭光祖

憑欄人 ·越調 · 閨怨

元 - 王元鼎

四塊玉 · 樂閒

元 - 張可久

正宮 · 塞鴻秋

元 - 薛昂夫

南呂 · 一枝花 · 不伏老 🔥

元 - 關漢卿

唐才子傳 · 六帝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王績 🔥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王勃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盧照鄰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劉希夷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陳子昂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李百藥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王翰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吳筠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劉慎虛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包融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李季蘭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杜甫 🔥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道人靈一 🔥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皇甫冉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劉方平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張衆甫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朱灣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傳 · 夏侯審

元 - 辛文房

水仙子 · 雙調 · 舟中

元 - 孫周卿

中呂 · 山坡羊 · 道情

元 - 宋方壺

哨遍 · 般涉調 · 高祖還鄉

元 - 睢景臣

雙調 · 蟾宮曲 · 懷古 🔥

元 - 查德卿

感皇恩 · 出京門有感

元 - 李俊民

雙調 · 蟾宮曲 · 雪

元 - 薛昂夫

折桂令 · 中秋

元 - 張養浩

水仙子 · 春情 🔥

元 - 徐再思

殿前歡 · 觀音山眠松

元 - 徐再思

山坡羊 · 中呂 · 述懷

元 - 薛昂夫

仙呂 · 寄生草 · 感嘆

元 - 查德卿

雙調 · 折桂令 · 西陵送別

元 - 張可久

中呂 · 齊天樂帶紅衫兒 · 道情 🔥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清江引 · 秋居

元 - 吳西逸

四塊玉 · 南呂 · 馬嵬坡

元 - 馬致遠

踏莎行 · 閒遊

元 - 劉將孫

折桂令 · 客窗清明 🔥

元 - 喬吉

南呂 · 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 · 閨中聞杜鵑

元 - 曾瑞

南呂 · 四塊玉 · 別情

元 - 關漢卿

南呂 ·四塊玉 · 閒適 🔥

元 - 關漢卿

多麗 · 西湖 🔥

元 - 張翥

南呂 · 一枝花 · 贈珠簾秀

元 - 關漢卿

雙調 · 潘妃曲

元 - 商挺

南呂 · 幹荷葉

元 - 劉秉忠

仙呂 · 青哥兒

元 - 馬致遠

南呂 · 四塊玉 · 恬退

元 - 馬致遠

南呂 · 四塊玉 · 嘆世

元 - 馬致遠

雙調 · 壽陽曲 · 遠浦帆歸

元 - 馬致遠

雙調 · 壽陽曲(二首)

元 - 馬致遠

般涉調 · 耍孩兒 · 借馬

元 - 馬致遠

東風第一枝 · 憶梅​

元 - 張翥

中呂 · 醉高歌 · 感懷(二首)

元 - 姚燧

中呂 · 滿庭芳

元 - 姚燧

中呂 · 陽春曲 · 筆頭風月時時過

元 - 姚燧

越調 · 憑欄人

元 - 姚燧

仙呂 · 醉中天 · 詠大蝴蝶

元 - 王和卿

雙調 · 水仙子 · 田家

元 - 貫雲石

南呂 · 金字經

元 - 貫雲石

越調 · 憑欄人 · 題情

元 - 貫雲石

雙調 · 蟾宮曲 · 送春

元 - 貫雲石

雙調 · 清江引 · 惜別

元 - 貫雲石

雙調 · 壽陽曲

元 - 貫雲石

雙調 · 壽陽曲 · 夜憶

元 - 盧摯

雙調 · 殿前歡

元 - 盧摯

黃鐘 · 節節高 · 高題洞庭鹿角廟壁

元 - 盧摯

中呂 · 朱履曲 · 雪中黎正

元 - 盧摯

雙調 · 沉醉東風 · 閒居

元 - 盧摯

雙調 · 沉醉東風 · 春情

元 - 盧摯

雙調 · 蟾宮曲 · 麗華

元 - 盧摯

雙調 · 得勝令 · 四月一日

元 - 張養浩

中呂 · 喜春來(三首)

元 - 張養浩

雙調 · 沉醉東風

元 - 張養浩

中呂 · 山坡羊 · 述懷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朱履曲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普天樂(二首)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普天樂 · 辭參議還

元 - 張養浩

雙調 · 折桂令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朝天曲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最高歌帶

元 - 張養浩

雙調 · 雁兒落帶青江引

元 - 張養浩

雙調 · 雁兒落帶得勝令(三首)

元 - 張養浩

南呂 · 一枝花 · 詠喜雨

元 - 張養浩

雙調 · 沽美酒帶

元 - 張養浩

中呂 · 滿庭芳 · 山中雜興(二首)

元 - 張可久

越調 · 寨兒令 · 次韻懷古

元 - 張可久

越調 · 寨兒令 · 鑑湖上尋梅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殿前歡 · 離思

元 - 張可久

雙調 · 青江引(四首)

元 - 張可久

中呂 · 朝天子(二首)

元 - 張可久

中呂 · 紅繡鞋(四首)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沉醉東風 · 幽居二首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慶東原 · 次馬致遠先輩韻(二首)

元 - 張可久

中呂 · 賣花聲 · 客況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折桂令 · 石塘道中

元 - 張可久

雙調 · 慶宣和 · 春晚病起

元 - 張可久

正宮·醉太平·嘆世 🔥

元 - 張可久

中呂 · 紅繡鞋 · 西湖雨

元 - 張可久

南呂 · 一枝花 · 湖上晚歸 🔥

元 - 張可久

中呂 · 普天樂 · 秋懷

元 - 張可久

正宮 · 黑漆弩 · 遊金山寺(並序)

元 - 王惲

雙調 · 蟾宮曲

元 - 盧摯

雙調 · 蟾宮曲

元 - 庾天錫

正宮 · 塞鴻秋

元 - 張養浩

南呂 · 四塊玉 · 酷吏

元 - 曾瑞

中呂 · 山坡羊 · 譏時

元 - 曾瑞

越調 · 天淨沙 · 離愁

元 - 李致遠

殿前歡 · 次酸齋韻

元 - 張可久

滿庭芳 · 客中九日

元 - 張可久

陽春曲 · 春景

元 - 胡祗遹

水龍吟 · 過黃河

元 - 許有壬

漁家傲

元 - 段克己

朝中措 · 襄陽古道灞陵橋

元 - 完顏璹

踏莎行 · 雪中看梅花

元 - 王旭

八聲甘州

元 - 仇遠

八聲甘州(題維揚摘星樓)

元 - 王奕

憶秦娥

元 - 汪元量

憶秦娥

元 - 汪元量

燭影搖紅 · 同前韻

元 - 袁易

燭影搖紅 · 淮南故將軍家有歌妓,才容自許

元 - 虞集

燭影搖紅 · 紅梅

元 - 張雨

憶王孫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漢家宮闕動高秋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吳王此地有樓臺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長安不見使人愁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陣前金甲受降時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鷓鴣飛上越王臺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上陽宮裏斷腸時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華清宮樹不勝秋

元 - 汪元量

憶王孫 · 五陵無樹起秋風

元 - 汪元量

陽春曲 · 皇亭晚泊

元 - 徐再思

西河 · 江左地

元 - 王奕

掃花遊 · 春晚,次南金韻

元 - 邵亨貞

婆羅門引 · 四月八日謝太后慶七十

元 - 汪元量

正宮 · 綠麼遍 · 自述

元 - 喬吉

越調 · 憑欄人 · 金陵道中

元 - 喬吉

雙調 · 沉醉東風 · 題扇頭隱括古詩

元 - 喬吉

雙調 · 折桂令 · 寄遠

元 - 喬吉

雙調 · 折桂令 · 登姑蘇臺

元 - 喬吉

雙調 · 折桂令 · 毗陵晚眺

元 - 喬吉

雙調 · 雁兒落帶得勝令 · 自適

元 - 喬吉

雙調 · 賣花聲 · 悟世

元 - 喬吉

越調 · 憑欄人 · 春思

元 - 喬吉

雙調 · 春閨怨

元 - 喬吉

雙調 · 殿前歡 · 裏西瑛號懶雲窩自敘有作奉和

元 - 喬吉

正宮 · 小梁州 · 春懷

元 - 任昱

雙調 · 清江引 · 題情

元 - 任昱

中呂 · 上小樓 · 隱居

元 - 任昱

雙調 · 水仙子 · 幽居

元 - 任昱

南呂 · 金字經 · 稍宵宴坐

元 - 任昱

越調 · 小桃紅

元 - 任昱

南呂 · 金字經 · 重到湖上

元 - 任昱

雙調 · 沉醉東風 · 信筆

元 - 任昱

雙調 · 清江引 · 錢塘懷古

元 - 任昱

中呂 · 紅繡鞋 · 重到吳門

元 - 任昱

黃鐘 · 紅錦袍

元 - 徐再思

中呂 · 喜春來 · 閨怨

元 - 徐再思

仙呂 · 一半兒

元 - 徐再思

南呂 · 閱金經 · 春

元 - 徐再思

黃鐘 · 人月圓 · 甘露懷古

元 - 徐再思

越調 · 天淨沙 · 漁父

元 - 徐再思

越調 · 憑欄人 · 詠史

元 - 徐再思

雙調 · 蟾宮曲 · 春情 🔥

元 - 徐再思

雙調 · 蟾宮曲 · 西湖尋春

元 - 徐再思

雙調 · 清江引 · 相思

元 - 徐再思

雙調 · 賣花聲

元 - 徐再思

雙調 · 水仙子 · 居庸關中秋對月

元 - 宋方壺

中呂 · 紅繡鞋 · 閱世 🔥

元 - 宋方壺

雙調 · 清江引 · 託詠

元 - 宋方壺

中呂 · 滿庭芳

元 - 周德清

中呂 · 紅繡鞋 · 郊行

元 - 周德清

雙調 · 蟾宮曲 · 倚篷窗無語嗟呀

元 - 周德清

雙調 · 清江引

元 - 鍾嗣成

雙調 · 折桂令 · 西域吉誠甫

元 - 鍾嗣成

南呂 · 一枝花 · 醜齋自敘

元 - 鍾嗣成

南呂 · 幹荷葉 · 詠史

元 - 無名氏

正宮 · 醉太平 · 譏貪小利者

元 - 無名氏

雙調 · 水仙子

元 - 無名氏

南呂 · 罵玉郎帶感皇恩採茶歌 · 鏖兵

元 - 無名氏

大石調 · 初生月兒

元 - 無名氏

商調 · 梧葉兒 · 嘲貪漢

元 - 無名氏

中呂 · 迎仙客 · 七月

元 - 無名氏

中呂 · 滿庭芳 · 刺鴇母

元 - 無名氏

中呂 · 十二月帶堯民歌 · 相思

元 - 無名氏

越調 · 小桃紅 · 別憶

元 - 無名氏

雙調 · 水仙子 · 風情

元 - 無名氏

南呂 · 一枝花 · 漁隱

元 - 無名氏

雙調 · 折桂令 · 憶別

元 - 劉庭信

南呂 · 一枝花 · 春日送別

元 - 劉庭信

商調 · 金絡索桂梧桐 · 詠別

元 - 高明

南呂 · 四塊玉 · 風情

元 - 蘭楚芳

中呂 · 紅繡鞋 · 詠虼蚤

元 - 楊景賢

般涉調 · 耍孩兒 · 莊家不識勾欄

元 - 杜仁杰

中呂 · 普天樂

元 - 滕賓

正宮 · 鸚鵡曲 · 四首

元 - 馮子振

雙調 · 雁兒落帶得勝令 🔥

元 - 鄧賓子

大石調 · 青杏子 · 騁懷

元 - 曾瑞

雙調 · 蟾宮曲 · 懷古

元 - 阿魯威

中呂 · 山坡羊

元 - 趙善慶

雙調 · 慶東原 · 泊羅陽驛

元 - 趙善慶

越調 · 憑欄人 · 春日懷古

元 - 趙善慶

越調 · 柳營曲 · 嘆世

元 - 馬謙齋

雙調 · 沉醉東風 · 自悟

元 - 馬謙齋

正宮 · 叨叨令 · 自嘆

元 - 周文質

越調 · 寨兒令

元 - 周文質

正宮 · 金殿喜重重 · 秋思(南北合套)

元 - 範居中

越調 · 冬景

元 - 蘇彥文

南呂 · 四塊玉

元 - 劉時中

中呂 · 朝天子 · 邸萬戶席上

元 - 劉時中

正宮 · 端正好 · 上高監司 🔥

元 - 劉時中

中呂 · 醉高歌帶攤破喜春來 · 旅中

元 - 顧德潤

般涉調 · 哨遍 · 看錢奴 🔥

元 - 錢霖

雙調 · 清江引

元 - 曹德

雙調 · 沉醉東風 · 村居

元 - 曹德

仙呂 · 後庭花(一)

元 - 呂止庵

仙呂 · 後庭花(二)

元 - 呂止庵

雙調 · 落梅風

元 - 李致遠

雙調 · 水仙子

元 - 楊朝英

雙調 · 水仙子 · 自足

元 - 楊朝英

越調 · 柳營曲 · 金陵故址 🔥

元 - 查德卿

越調 · 天淨沙 · 閒題

元 - 吳西逸

雙調 · 蟾宮曲 · 紀舊

元 - 吳西逸

雙調 · 折桂令 · 題《錄鬼薄》

元 - 周浩

雙調 · 折桂令 · 贈胡存善

元 - 王舉之

正宮 · 醉太平 · 警世

元 - 汪元亨

雙調 · 雁兒落帶得勝令 · 歸隱

元 - 汪元亨

雙調 · 沉醉東風 · 歸田

元 - 汪元亨

越調 · 小桃紅 · 秋江

元 - 倪瓚

中呂 · 喜春來 · 相思

元 - 曾瑞

雙調 · 折桂令

元 - 虞集

中呂 · 紅繡鞋 · 勸收心

元 - 劉時中

雙調 · 折桂令四首

元 - 劉時中

雙調 · 殿前歡

元 - 劉時中

中呂 · 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 · 冬

元 - 馬謙齋

雙調 · 蟾宮曲 · 自樂

元 - 孫周卿

越調 · 黃薔薇過慶元貞 · 御水流紅葉

元 - 顧德潤

雙調 · 沉醉東風 · 隱居

元 - 曹德

中呂 · 喜春來 · 和則明韻

元 - 曹德

雙調 · 折桂令 · 自述

元 - 曹德

越調 · 黃薔薇過慶元貞

元 - 高克禮

越調 · 黃薔薇帶過慶元貞 · 天寶遺事

元 - 高克禮

雙調 · 折桂令 · 問蘇卿

元 - 王曄

雙調 · 殿前歡 · 再問

元 - 王曄

中呂 · 普天樂 · 春日多雨

元 - 王仲元

仙呂 · 醉扶歸

元 - 呂止庵

仙呂 · 後庭花

元 - 呂止庵

仙呂 · 解三酲

元 - 真真

中呂 · 普天樂 · 別情

元 - 查德卿

越調 · 柳營曲 · 江上

元 - 查德卿

雙調 · 殿前歡

元 - 吳西逸

越調 · 天淨沙 · 閒題

元 - 吳西逸

黃鐘 · 刮地風 · 別思

元 - 趙顯宏

中呂 · 滿庭芳 · 樵

元 - 趙顯宏

越調 · 小桃紅 · 磕瓜

元 - 李伯瑜

中呂 · 陽春曲 · 贈茶肆

元 - 李德載

正宮 · 醉太平

元 - 程景初

仙呂 · 醉中天 · 佳人臉上黑痣

元 - 杜遵禮

中呂 · 普天樂 · 嘲西席

元 - 張鳴善

雙調 · 折桂令 · 七夕

元 - 王舉之

中呂 · 醉高歌過紅繡鞋 · 寄金鶯兒

元 - 賈固

中呂 · 朝天子 · 秋夜客懷

元 - 周德清

雙調 · 凌波仙 · 吊周仲彬

元 - 鍾嗣成

中呂 · 朝天子 · 歸隱

元 - 汪元亨

雙調 · 沉醉東風

元 - 一分兒

中呂 · 普天樂

元 - 楊維楨

雙調 · 水仙子 · 贈李奴婢

元 - 夏庭芝

越調 · 寨兒令 · 戒嫖蕩

元 - 劉庭信

雙調 · 水仙子 · 相思

元 - 劉庭信

雙調 · 沉醉東風

元 - 蘭楚芳

仙呂 · 一半兒

元 - 無名氏

仙呂 · 遊四門

元 - 無名氏

仙呂 · 寄生草

元 - 無名氏

中呂 · 喜春來

元 - 無名氏

中呂 · 紅繡鞋

元 - 無名氏

黃鐘 · 紅錦袍

元 - 無名氏

大石調 · 陽關三疊

元 - 無名氏

商調 · 梧葉兒 · 嘲女人身長

元 - 無名氏

商調 · 梧葉兒 · 正月

元 - 無名氏

雙調 · 水仙子 · 雜詠

元 - 無名氏

雙調 · 水仙子 · 喻紙鳶

元 - 無名氏

黃河行

元 - 貢泰父

太常引 · 樂府小云

元 - 張可久

太常引 · 黃山西樓

元 - 張可久

太常引 · 永嘉林熙翁城南舊院

元 - 張可久

婆羅門引 · 江上晚泊望月

元 - 宋褧

婆羅門引 · 重陽與元帥竇子溫暨衆友東城賞菊即席賦

元 - 李俊民

人月圓 · 雪中游虎丘

元 - 張可久

人月圓 · 爲細君壽

元 - 魏初

人月圓 · 吳門懷古

元 - 張可久

人月圓 · 春晚次韻

元 - 張可久

渡江雲

元 - 邵亨貞

哨遍 · 題坐忘齋

元 - 朱晞顏

一萼紅 · 盆梅

元 - 朱晞顏

點絳脣 · 樓下清歌

元 - 李祁

南浦 · 次韻答南金見寄

元 - 邵亨貞

南浦 · 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

元 - 陶宗儀

多麗 · 爲友生書所見

元 - 張翥

塞翁吟 · 短綠抽堤草

元 - 仇遠

宋史趙普列傳

元 - 脫脫

菩薩蠻二首

元 - 蕭淑蘭

滿江紅·己巳二月二十二日遊北門,有感

元 - 陸文圭

登平山堂故址

元 - 李孝光

沉醉東風 · 有所感

元 - 周德清

泊閶門

元 - 顧瑛

定武蘭亭十三跋 🔥

元 - 趙孟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春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雨水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驚蟄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春分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清明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穀雨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夏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滿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種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夏至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暑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處暑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白露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秋分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寒露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霜降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冬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雪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雪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寒

元 - 吳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寒

元 - 吳澄

西廂記 · 第一本 · 楔子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一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二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三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四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一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二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三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三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二本 · 第四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三本 · 楔子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一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二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三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四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四本 · 楔子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四本 · 第一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四本 · 第二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四本 · 第三折 🔥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四本 · 第四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五本 · 楔子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五本 · 第一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五本 · 第二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五本 · 第三折

元 - 王實甫

西廂記 · 第五本 · 第四折

元 - 王實甫

越調 · 天淨沙 · 江上

元 - 張可久

司馬光

元 - 脫脫

中呂· 普天樂 · 垂虹夜月

元 - 徐再思

越調 · 小桃紅 · 雜詠(二首)

元 - 盍西村

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三折) 🔥

元 - 關漢卿

中呂 · 普天樂 🔥

元 - 姚燧

越調 · 憑闌人

元 - 姚燧

正宮 · 叨叨令 · 道情 🔥

元 - 鄧玉賓

雙調 · 清江引 · 詠梅 🔥

元 - 貫雲石

雙調 · 折桂令 · 丙子游越懷古

元 - 喬吉

雙調 · 折桂令 · 秋思 🔥

元 - 喬吉

雙調 · 水仙子 · 若川秋夕聞砧

元 - 喬吉

雙調 · 雁兒落過得勝令 · 憶別

元 - 喬吉

中呂 · 普天樂 · 江頭秋行

元 - 趙善慶

雙調 · 折桂令 · 西湖

元 - 趙善慶

中呂 · 喜春來 · 永康驛中

元 - 張可久

雙調 · 落梅風 · 春情

元 - 張可久

雙調 · 壽陽曲 · 四時(其三)

元 - 吳西逸

中呂 · 紅繡鞋 · 警世

元 - 張養浩

感天動地竇娥冤(第四折)

元 - 關漢卿

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第二折) 🔥

元 - 關漢卿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一折) 🔥

元 - 關漢卿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三折)

元 - 關漢卿

溫太真玉鏡臺(第一折)

元 - 關漢卿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四折) 🔥

元 - 關漢卿

閨怨佳人拜月亭(第一折)

元 - 關漢卿

黃鐘 · 侍香金童

元 - 關漢卿

仙呂 · 點絳脣 · 辭朝寧可身

元 - 不忽木

仙呂 · 一半兒 · 題情 🔥

元 - 關漢卿

商調 · 集賢賓 🔥

元 - 馬致遠

賀新郎

元 - 宋褧

折桂令·棋 🔥

元 - 鮮于必仁

雜劇 ·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元 - 馬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