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簡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爲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峯。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詩人 (498)

納蘭性德 🔥

清滿洲正黃旗人,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臺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臺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兄)女愛新覺羅氏。從祖妹康熙惠妃納喇氏(金臺石曾孫、明珠從弟索爾和女),從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納喇氏子)。康熙十年(1671年),時十七歲進太學。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舉,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會試,因患寒疾,未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與容若爲從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齒相彷)愛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爲皇戚,故常伴帝側,授三等侍衛職,尋晉一等侍衛,數隨帝出巡塞外,並奉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葬於京西皁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皁甲屯)。容若「生長華閥,淡於榮利」(《清詩別裁集》),愛才喜客,「書史友生外,無他好也。」(《清詩別裁集》)所與遊者皆一時名士,與世所稱落落寡合者,如嚴蓀友、顧梁汾、陳迦陵、姜湛園尤相契厚。詩文均工,詩得唐開元、大曆間豐格;詞尤享名,喜學北宋,論者謂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詩情飄忽要眇,斷腸人遠,傷心事多,年之不永,即於韻語中知之。」(《清詩別裁集》)譚復堂以之與項蓮生、蔣鹿潭爲「清詞三鼎足」。今人以其與曹實庵、顧梁汾稱「京華三絕」。集宋元來諸家經解,刻《通志堂九經解》。有《通志堂集》。詞集《側帽集》、《飲水詞》。生平見《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傳·納蘭性德傳〉》。

曹雪芹 🔥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爲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牀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爲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王國維 🔥

王國維,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國學大師。

龔自珍 🔥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顧貞觀 🔥

顧貞觀,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峯,亦作華封,號梁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康熙五年舉人,擢祕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並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

黃景仁 🔥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纔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譚嗣同 🔥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鄭燮 🔥

清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應科舉爲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進士。授範縣知縣,爲人疏放不羈,日事詩酒。及調濰縣,有政聲。「以歲飢爲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歎絕。工詩詞,不屑作熟語,詞遠祖辛,近師陳,痛快淋漓,獨樹一幟。善書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寫竹最多,蘭石次之,間有松菊。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

沈復 🔥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袁枚 🔥

袁枚,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衆。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梁啓超 🔥

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爲《飲冰室合集》。

李鴻章 🔥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作爲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爲“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爲“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爲“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爲“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林則徐 🔥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峯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朱彝尊 🔥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蔣坦

蔣坦,字平伯,號藹卿,浙江錢塘人。秀才出身,擅長書法。道光七年與青梅竹馬的表妹關瑛(秋芙)訂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長年居住於杭州西湖。鹹豐年間秋芙病卒。鹹豐十一年,太平軍攻杭州,蔣坦避禍慈溪,投靠朋友王景曾,又回錢塘,不久餓死。著有《秋燈瑣憶》、《息影庵初存詩》、《集外詩》、《微波集》等。徐世昌《晚晴蓉詩匯》曰:“後秋芙死,藹卿爲制《秋燈瑣憶》,皆幽閨遺事”。秋芙被林語堂形容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兩個女性之一,另一個是沈復之妻芸娘。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闢、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高鼎 🔥

高鼎,清代後期詩人。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有《拙吾詩文稿》。其人無甚事蹟,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爲他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詩稿》等。

顧太清 🔥

顧太清,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爲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爲現代文學界公認爲"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爲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鍾情十分。雖爲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爲。

曹貞吉 🔥

曹貞吉,清代著名詩詞家,字升六,又字升階、迪清,號實庵,安丘縣城東關(今屬山東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以疾辭湖廣學政,歸裏卒。嗜書,工詩文,與嘉善詩人曹爾堪並稱爲“南北二曹”,詞尤有名,被譽爲清初詞壇上“最爲大雅”的詞家。

蔣士銓 🔥

蔣士銓,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清代戲曲家,文學家。江西鉛山(今屬江西)人,祖籍湖州長興(今浙江長興)。精通戲曲,工詩古文,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士銓所著《忠雅堂詩集》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其戲曲創作存《紅雪樓九種曲》等四十九種。

賀雙卿 🔥

賀雙卿,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人,江蘇金壇薛埠丹陽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莊青,字秋碧,爲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餘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爲神女”。雙卿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天賦、最具才華的女詞人,後人尊其爲“清代第一女詞人”。

大須 🔥

大須,字芥航,清代江蘇鎮江焦山定慧寺僧。生卒年與俗姓均不詳,大約公元1868年前後在世。鹽城(今屬江蘇省)人。出身書香家庭,因父病,祖母命捨身,年十二祝髮於焦山。甚受了禪長老賞識,囑其本師傅法。後繼席主焦山定慧寺達十四年。須公工詩,五言律詩尤爲著名。詩風瀟灑清雋,秀麗可喜。又善畫蘭竹,所繪亦有名於時。作品惜多不傳。

蒲松齡

清山東淄川人,字留仙,號劍臣,又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少時應試,爲學政施閏章所激賞,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貢生。久爲鄉村塾師,中間一度至寶應縣爲幕賓。博採傳聞,作小說《聊齋志異》,談狐說鬼,實對時弊多所抨擊。另有詩文集及俚曲,均以“聊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說《醒世姻緣》亦出其手。

朱用純

朱用純(1627 ~ 1698 年),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明諸生,入清隱居教讀,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爲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輟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

陳維崧 🔥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徐錫麟

清末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光復會成員,字伯蓀,號光漢子。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東浦鎮名門望族,其父徐鳳鳴秀才出身,曾任山陰縣吏,家有田百餘畝。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中秀才。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〇一年)任紹興府學堂經學兼算學教習,後陞副監督。光緒二十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煥卿、龔味生,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太炎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〇五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爲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〇六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〇七年)改名爲陸軍小學監督、巡警學堂監督。 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〇七年)二月,伯蓀與秋競雄相約於皖浙同時舉義反清。起義原定六月九日舉行,因一會黨人員在上海被捕,供出部分革命黨人的別名暗號,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拿辦。恩銘召伯蓀計議,伯蓀見己號在列,知事迫,遂決定於五月廿八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舉義。又因恩銘廿八日有事,要求將畢業典禮提前兩天,無奈起義只得改於廿六日。是時外援不至,準備未周。五月廿六日,起義倉卒發動。即日伯蓀藉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際,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率學生軍起義,攻佔安慶軍械所,與清軍激戰四小時,終因孤軍無援、寡不敵衆,而卒被捕擒僇。受審時,伯蓀直書親供:「我蓄志排滿已十餘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爲漢人復仇。」翌日晨凌遲,提至撫署東轅門側,先剖心,祭恩銘;再斬首。伯蓀臨刑時,神色不變,毫無懼容,「大呼排滿不止」。遺體則與陳伯平、馬宗漢一同葬於杭州西湖邊孤山南麓,爲「三烈士墓」。

畢沅 🔥

畢沅,字纕蘅,亦字秋帆,清代官員、學者。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 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鑑》,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

黃遵憲 🔥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爲“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慧霖

慧霖,字梅盦,新建人,本姓李。有《松雲精舍詩錄》。

姚鼐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傳,一字夢谷。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四庫全書》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主江南鐘山、紫陽等書院講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簡深古,近歐陽修、曾鞏,與方苞、劉大櫆合爲桐城派。選《古文辭類纂》以明義法。有《九經說》、《三傳補註》、《惜抱軒全集》等。

薛凝波

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其詞清麗婉約。

尤侗

尤侗,字同人,更字展成,別字悔庵,又曰艮齋,晚自號西堂老人,長洲人。貢生,官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歷官侍講。有《西堂集》。

孔尚任 🔥

清山東曲阜人,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別號雲亭山人。康熙二十五年由監生授國子監博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博學工詩文,通音律。以戲曲《桃花扇》負盛名,書凡三易稿而成。另有傳奇《小忽雷》(與顧彩合撰)及《湖海集》、《岸堂稿》、《長留集》、《闕裏新志》等。

趙執信 🔥

清山東益都人,字伸符,號秋谷。康熙十八年進士。官至右春坊右贊善。二十八年,因在國忌日至洪昇家看《長生殿》演出,革職。娶王士禛甥女,曾向士禛問古詩聲調,未復,乃憤而自行探索,著《聲調譜》及《後譜》;又著《談龍錄》,非議王士禛“神韻說”。與閻若璩爲忘年交,所作文章,於經學亦頗具識見。另有《禮俗權衡》、《飴山詩文集》。

吳嘉紀

吳嘉紀,字賓賢,號野人,清揚州府泰州安豐場人(今東臺市安豐鎮)。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於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於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一千二百六十五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校》本。

趙翼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梁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朱杏孫

未詳

丁澎

清浙江仁和人,字飛濤,號藥園。回族。順治十二年進士,官主事。充河南鄉試副考官,薦升郎中。科場案起,以違例被劾,謫塞上五年。工詩。早年與毛先舒、柴紹炳等人稱“西泠十子”,後又與宋琬、施閏章等人號“燕臺七子”。有《信美堂詩選》、《扶荔堂集》。

於懿

暫無簡介

巨贊

暫無簡介

牛燾

暫無簡介

王文治

清安徽歙縣人,自祖父時起遷江蘇江寧,字後村。不事科舉。康熙四十五年,家刻詩集《吳越遊草》,後又刻《後村雜著》,《後村詩集》。

文廷式 🔥

清江西萍鄉人,字道希,一作道爔、道溪,號芸閣、雲閣、薌德,自號純常子。晚清翰林、詞人,政壇“清流派”領袖之一,帝黨重要人物,與福山王懿榮、南通張謇、常熟曾之撰並稱「四大公車」。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升侍讀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官。曾任珍妃、瑾妃老師,與汪鳴鑾、張謇等被稱爲“翁(同龢)門六子”,是帝黨重要人物。 甲午戰爭期間多次上疏反對對日求和,中日宣戰後與張百熙等五十餘名京官上聯銜糾參督臣植黨疏,參奏李鴻章及其同僚盛宣懷、張士彬、丁汝昌、衛汝貴、龔照璵、劉含芳、李經方等。《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支持康有爲組織強學會,探討強國之路。次年二月,遭御史楊崇伊參劾,被革職驅逐出京。 戊戌政變後,清廷密電訪拿,遂出走日本。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夏,回國,與容閎、嚴復、章太炎等,參加唐才常召開的“國會”。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清廷復下令“嚴拿”。此後數年,文廷式顛沛流離於萍鄉、上海、南京、長沙之間。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卒。 著雜記《純常子枝語》四十卷。另有《中興政要》一卷,《雲起軒詞鈔》一卷,《大元倉庫記》一卷。曾譯《鐵木真帖木兒用兵論》兩編二十七章。

王文清

清湖南寧鄉人,字廷鑑,號九溪。雍正二年進士,官嶽州府教授。乾隆間薦舉經學,分修《三禮》及《律呂正義》,累官宗人府主事,乞養歸。曾主講嶽麓書院。治經學,尤深於《禮》。有《周禮會要》、《儀禮分節句讀》、《考古源流》、《鋤經餘草》、《樂律問對》、《詩文略》等。

王時翔

清江蘇鎮洋人,字皋謨,一字抱翼,號小山。諸生。雍正間以薦舉任晉江知縣,以寬和爲治。乾隆初,官至成都知府。有《小山全稿》。

王者政

王者政,字春舫,文登人。道光己丑進士,官龍安知府,與王培荀合刻《蜀道聯轡集》。

王泰偕

暫無簡介

王又曾

清浙江秀水人,字受銘,號谷原。乾隆十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工詩,與同縣錢載、朱沛然等號南郭五子。爲詩力求不蹈襲前人,時稱爲秀水派。有《丁辛老屋集》。

王策

清江蘇太倉人,字漢舒。諸生。以詞名,尤侗曾邀主其家。有《香雪詞鈔》。

王謝

清江蘇昭文人,字絮卿。邵淵亮妻。工畫,善吹簫鼓琴。有《瘦紅閣集》。

王士禛 🔥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王士祿

清山東新城人,字子底,號西樵山人。順治九年進士,授萊州府教授,遷國子監助教,擢吏部考功員外郎。以故下獄半年,後得昭雪。與弟王士祜、王士禛均有詩名,號爲三王。作品沖和淡泊。詩集初有《表微堂詩刻》,後有《十笏草堂詩選》、《辛甲集》、《上浮集》,另有《炊聞詞》。

方文

方文,又名一來,字爾止,一字明農,桐城人。明諸生。有《塗山集》。

王嗣暉

王嗣暉,海寧人。有《滋蘭室遺稿》。

王竹修

王竹修,字養拙,號虛庵,又號逸叟。臺中人,光緒間生員。〖參考連橫《臺灣詩薈》附錄,作者簡介。〗其父因施九緞事件遭受牽連,光緒十六年(1890)王竹修自請代父受罪,然未獲臺灣巡撫劉銘傳同意〖參考王竹修〈敬步紫蕉贈韻〉一詩自注雲:「是時,餘廿一,方遭施案所累」、「庚寅(1890)十一月,餘自泉州到臺北稟請代父受罪,劉爵撫(按:指劉銘傳)不許。」〗,致使生活困蹇窮愁。日治後,王氏喪妻又患耳病,幸賴諸弟資助,始度過難關。昭和四年(1929)創「東墩吟社」,並任社長,後因病力辭,與同宗王石鵬擔任該社顧問。王氏擅詩,與新化王則修、南投張達修並稱「三修」,又因工於書法,與王石鵬、王則修並稱「三王」。除閒詠詩外,王竹修亦熱衷擊鉢聯吟與課題徵詩,連橫《臺灣詩薈》謂其著有《養拙詩鈔》,未刊。〖參考張淑玲《臺灣南投地區傳統詩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5月。〗今王氏詩作據《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報》、《詩報》、《南瀛詩選》等報刊合集輯錄編校。(向麗頻撰)

毛先舒

毛先舒,初名騤,字稚黃,錢塘人。有《東苑詩鈔》、《思古堂集》。

王貞儀

清江蘇上元人,原籍安徽天長,字德卿。諸生詹枚妻。十一歲隨父赴吉林,奔祖父喪,居吉五年,讀書習騎射。旋迴江南,隨家轉徙京師、陝西、湖北、廣東。通天文、算學、醫學,工詩文、繪畫。曾痛斥風水迷信之說。對歲差原理有清晰瞭解,並能駁正前人著作中的錯誤。有《德風亭集》、《星象圖釋》、《籌算易知》、《重訂策算證僞》、《西洋籌算增刪》、《沉痾囈語》等。

方孝標

方孝標,原名玄成,避聖祖諱,以字行,號樓岡,桐城人。順治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學士。有《鈍齋詩選》。

毛奇齡

毛奇齡,原名甡,字大可,一字於一,又字齊於,別號河右,又號西河,又有僧彌、僧開、初晴、秋晴、晚晴、春莊、春遲諸號,蕭山人。諸生。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有《西河集》。

王猷定

王猷(yóu)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詩人。字於一,號軫石,江西南昌人,貢生。曾在史可法幕下效命,明亡不仕,日以詩文自娛。晚寓浙中西湖僧舍。猷定工詩古文,鬱勃多奇氣,其行書楷法,亦名重一時。著有《四照堂集》。

王啓座

王啓座,字玉斧,山東新城人。諸生。有《蓮香亭詩草》。

王闓運 🔥

王闓運,字壬秋,湘潭人。鹹豐丁巳補行壬子舉人,光緒戊申,賜翰林院檢討。有《湘綺樓詩文集》。

方苞

清安徽桐城人,字鳳九,一字靈皋,晚號望溪。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式,以母病歸,未應殿試。五十年,以爲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獄。兩年後,免罪入旗。因大學士李光地薦,入直南書房,改直蒙養齋,充武英殿修書總裁。世宗即位,得出旗歸原籍。雍正、乾隆間,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以事削銜。爲學宗程朱,文章學韓歐,爲桐城派古文初祖,號爲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選八股文成《欽定四書文》。有《望溪文集》。

王鵬運 🔥

清廣西臨桂人,字佑遐,號幼霞,晚號半塘老人、鶩翁。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十,皆關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於蘇州。工詞,爲晚清名家之一,有《味梨詞》、《鶩翁詞》等集,後刪定爲《半塘定稿》。又匯刻《花間集》及宋、元諸家詞爲《四印齋所刻詞》。

王曇

清浙江秀水人,又名良士,字仲瞿,號蠡舟,昭明閣外史。乾隆五十九年舉人。工畫,好遊俠,兼通兵家言,善騎射。少以任俠破家。其座主吳省欽薦其知兵,謂能作掌中雷。吳被斥,曇亦因此爲士大夫所不齒。詩文奇肆,縱橫萬裏。有《煙霞萬古樓集》。

王易

王易(1889---1956),字曉湘,號簡庵,江西南昌人。其父王益霖乃晚清進士,曾任兩江師範學堂教習。1912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中正大學等校教授。抗戰期間,曾在贛南爲蔣經國講授《孟子》。其論國學尚質,以經學、小學、哲學與史學爲國學之“四區”,以爲“至若文藝詞翰,作者過衆,灝瀚曼衍,敘次爲煩。況內實外華,非得苟舉;由學窺文,無待毛舉。果其讀書得有門徑,則用治文學,遊刃有餘。”(《國學概論》)故其詩風質樸高古,勁折孤峭。與彭澤汪闢疆、南昌餘謇、奉新熊公哲並稱“江西四才子”,又與黃侃、汪東、汪闢疆、柳詒徵、王伯沆、胡翔冬合稱“江南七彥”。建國後供職湖南文史館,著有《國學概論》、《修辭學通詮》、《詞曲史》、《樂府通論》等。

王曇影

暫無簡介

葉昌熾

葉昌熾,字頌魯,一字緣裻,號鞠裳,長洲人。光緒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講。

丘逢甲

丘逢甲,譜名秉淵,字仙根,號蟄仙,又號蟄庵、仲閼;乙未內渡後自署倉海君、南武山人、海東遺民、痛哭生。清淡水廳銅羅灣(今苗栗銅鑼)人。十四歲取中秀才,丁日昌贈以「東寧才子」之印;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進士,欽點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親老告歸,先後擔任宏文、羅山、崇文書院主講,兼任《臺灣通志》總局採訪工作。甲午戰敗,割臺議起,丘氏上書請願,反對割讓,與臺灣官紳共組臺灣民主國,並擔任義軍統領,督辦團練,以「抗倭守土」號召抗日。日軍抵臺不久,繼民主國總統唐景崧之後,避難廣東鎮平祖籍。西渡後致力於興學教育,曾擔任韓山、東山、景韓書院主講,創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機構:嶺東同文學堂,開新學風氣之先。又曾擔任廣東諮議局副議長,軍政府教育部長等。1912年病逝於鎮平,臨終遺言須向南葬,以示不忘臺灣。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詩作,多見於《柏莊詩草》,計古近體詩約二百五十首。內渡後詩作以《嶺雲海日樓詩鈔》爲主,乃丘逢甲病逝後,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編次,得十三卷,凡千餘首。茲以陳炎正編《柏莊詩草》〖此詩稿由陳炎正於1978年購得,又抄錄丘逢甲少作後,集爲《丘倉海先生詩文錄》,與《柏莊詩草》原稿影本合併出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嶺雲海日樓詩鈔》〖臺灣省文獻會本依據丘瑞甲、丘兆甲編輯,鄒魯校訂的《嶺雲海日樓詩鈔》(含《選外集》)加標點編印,於1994年出版,內容較爲完整,故據以爲底本。〗爲底本,並參照王國璠編《柏莊詩草》〖王國璠據《柏莊詩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將《丘倉海先生詩文錄》中的詩歌分出,題爲「倉海先生集外集」,併入該書。1980年由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簡稱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編,鄒魯校訂《嶺雲海日樓詩鈔》(簡稱鄒本)〖丘瑞甲、丘兆甲編輯,鄒魯校訂《嶺雲海日樓詩鈔》,內附丘瑞甲補輯《選外集》,1937年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部出版,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文獻館典藏。〗、黃志平、丘應樞、丘晨波編《嶺雲海日樓詩鈔》(簡稱徽本)〖黃志平、丘應樞、丘晨波編校,《嶺雲海日樓詩鈔》,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詩作十三卷、《選外集》、《選外集補遺》、《柏莊詩草》、《羅浮游草附錄》等。〗、黃志平、丘晨波編《丘逢甲集》〖黃志平、丘晨波主編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長沙嶽麓書社出版。爲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時間排序,但未區分選外集、補遺等。〗,並增補光緒己亥(1899)嶺南寶經閣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詩畸》、《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師友風義錄》、《臺灣詩乘》、《三六九小報》、《詩報》、《臺灣詩醇》、《東寧擊鉢吟後集》、《臺灣詩海》等輯錄編校。

葉恭綽

暫無簡介

葉慧光

清江蘇南匯人,字妙明。葉鳳毛女,王進之妻。卒年二十四。有《疏蘭詞》、《懷清樓稿》。

葉大莊

葉大莊,字臨恭,號損軒,閩縣人。同治癸酉舉人,歷官邳州知州。有《寫經齋初稿》、《續稿》。

葉紹本

葉紹本,字仁甫,號筠潭,歸安人。嘉慶辛酉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山西布政使,降鴻臚寺卿。有《白鶴山房詩鈔》。

田雯

清山東德州人,字綸霞,又字子綸、紫綸、號漪亭,又號山?子,晚號蒙齋。康熙三年進士,授中書,累遷工部郎中,督江南學政,歷江寧、貴州巡撫,官至戶部侍郎。詩師黃山谷,欲以奇麗駕王士禛之上。有《古歡堂集》、《黔書》等。

田茂遇

清江南青浦人,字楫公,號髴淵。夏允彝弟子。順治十四年舉人,授山東新城知縣,不赴。康熙間舉鴻博,罷歸。晚築水西草堂,觴詠以終。詩文均有名。選有《燕臺文鈔》、《詞壇妙品》。自著有《水西草堂集》、《清平詞》、《綠水詞》。

左輔 🔥

清江蘇武進人,字仲甫,一字蘅友,號杏莊。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歷知安徽南陵、霍丘等縣,時稱循吏。道光間官至湖南巡撫。有《念宛齋集》等。

白孕彩

白孕彩,字居實,平定人。明諸生。有《測魚集》。

任大椿

清江蘇興化人,字幼植,一字子田。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充《四庫全書》纂修官,累遷御史。早年工詞章,後乃潛心經學,尤熟於《爾雅》、《說文》、《廣雅》。有《弁服釋例》、《深衣釋例》、《字林考逸》、《釋繪》、《小學鉤沉》、《子田詩集》等。

全祖望

清浙江鄞縣人,字紹衣,號謝山。乾隆元年進士,選庶吉士。借讀《永樂大典》,鈔難得之書。散館後以知縣用,不就。後曾主蕺山及廣東端溪書院講席。生平欽佩黃宗羲,學問長於史學,對明末忠烈及清初學者事蹟,最爲留意,所撰《鮚埼亭集》,收此類人士碑、表、傳、志極多。又續補黃宗羲《宋元學案》。另有《經史問答》、《勾餘土音》、《漢書地理志稽疑》,並校《水經注》,箋《困學紀聞》,輯《甬上耆舊詩》。

朱鶴齡

明末諸生,字長孺,號愚庵,吳江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年七十八歲。穎敏好學,初專力詞賦,嘗箋註杜甫、李商隱詩,故所作頗出入二家。入清,屏居著述,晨夕不輟,行不識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謂之愚,遂自號愚庵。及與顧炎武友,思覃力於經學,頗有造詣。有《愚庵小集》。

朱仕玠

清福建建寧人,字璧豐,號筠園。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貢生。授德化教諭,後升內黃知縣,未上任而卒。有《筠園詩稿》、《小琉球漫志》、《龍山漫錄》等。

朱祖謀 🔥

淸末民國初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邨。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進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纂總校。歷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廣東學政。因病辭歸。入民國,在滬爲寓公。卒年七十五。早年工詩,及交王半塘,始專於詞。爲「淸季四家」之一,論者以爲堪稱詞學一大結穴。以碧山爲骨,夢窗爲神,東坡爲姿態。書合顏柳於一爐;寫人畫梅多饒逸趣。著作豐富。輯刊《彊邨叢書》,收唐至元一百六十餘家。編有《湖州詞徵》、《國朝湖州詞徵》、《滄海遺音集》、《宋詞三百首》。有詞集《彊邨詞》,晚歲刪定爲《彊邨語業》。

朱青長

朱青長,名策勳,又字篤臣,號還齋、天完、天頑,四川江安人。幼學經史詩文,曾遊歷南北達十年之久。光緒二十九年中舉,遂留居成都,與其門人弟子組創“東華學社”。辛亥革命後,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殺害,青長赴京告狀。時王闓運任國史館總裁,特聘他爲國史館總顧問。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辭職返川。朱德任護國軍旅長駐瀘州時,曾師事青長。後曾任成都高等師範教授,著有《東華學派全書》及《易大義五十問》、《易經圖解》、《還齋詩》、《還齋詞》等多種。

朱中楣

朱中楣,字遠山,廬陵人。明宗室議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禮部尚書振裕母。有《石園隨草》。

江開

江開,字龍門,廬江人。道光乙未舉人,官陝西知縣。有《浩然堂詩集》。

江湜

“湜(shí)”一作“堤”或“提”。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三與鄉試,皆不第,出爲幕友,歷山東、福建等省。在京師得親戚資助,捐得浙江候補縣丞。鹹豐十年,奔走避兵,自杭而蘇,又自蘇而浙,再至福建,憂憤而死。詩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詩錄》。

江瑛

江瑛,字蕊珊,甘泉人,解元江璧妹,汪階符室。

吳德功

吳德功,字汝能,號立軒。世居彰化,受業於從叔吳子超及柯承暉、陳肇興、蔡醒甫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緒十七年(1891)臺灣省設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縣誌》。光緒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縣採訪冊,因乙未割臺,遂佚失。日軍入臺北城之初,吳德功曾應臺中知府孫傳袞之邀,計議防範事宜,並籌設「聯甲局」,募練勇、捕盜賊,對彰化社會秩序的維持,貢獻頗大。日本領檯後,執政者曾多方敦請吳氏出仕,委以職務。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吳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擔任參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擔任臺中師範學校教職、明治三十三年(1900)應臺灣總督之邀參加「揚文會」,明治三十五年(1902)獲頒紳章。《臺灣士紳錄》評之曰:「忠誠悃篤,急公好義,邑中大小事件,人無不就謀,謀而莫不通」。畢生重視社會福利,彰化育嬰堂、忠義祠、節孝祠之籌建,皆由吳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兩案紀略》、《讓臺記》、《瑞桃齋詩話》、《瑞桃齋詩稿》、《瑞桃齋文稿》等。其中,後三部與文學相關。讀其詩,將有助於晚清至日治中期臺灣中部士紳在政權轉移後的心路歷程及現實處境之瞭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吳德功捐給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瑞桃齋詩稿》手鈔本爲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吳研因(一作“吳妍因”)

江陰貫莊人,光緒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學,在江陰、蘇州等地任小學教員期間,結合教學實踐,編纂白話文小學教科書。後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後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等職。愛好詩詞,著有《鳳吹詩集》。郭沫若、俞平伯、馬敘倫爲書題辭。

吳偉業 🔥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人。明崇禎辛未一甲二名進士,歷官庶子。福王時,召拜少詹事。入國朝,授祕書院侍講,擢國子監祭酒。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爲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爲“梅村體”。有《梅村集》。

吳湖帆

淸末江蘇蘇州人,初名翼燕,後更多萬,又名倩,字遹駿,東莊,號倩菴,別署醜簃,書畫署名湖帆,書畫家吳大澄孫。。擅國畫。早年與溥儒並稱「南吳北溥」,後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有「畫壇三吳一馮」之稱,又與收藏大家錢鏡塘並稱「鑑定雙璧」。歷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美術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浙江美術學院國畫教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何振岱

暫無簡介

吳兆騫

清江南吳江人,字漢槎。吳兆寬弟。少有才名,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顧貞觀求明珠子納蘭性德爲之緩頰,舊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學集資納贖,始得放歸,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

阮恩灤

清江蘇儀徵人,字湄川。阮元孫女,杭州諸生沈霖元室。善書畫,嗜琴,人呼琴女。有《慈暉館詩鈔》。

吳敬梓

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軒,一字文木。諸生。受博學鴻詞薦,不赴。從此不應科舉。家本富,以好客、樂施與,貧至斷炊。多與名士交遊,而厭惡以八股文自鳴之士。有小說《儒林外史》,抨擊科舉制度甚烈。另有《文木山房集》。

吳慶坻

吳慶坻,字子修,錢塘人。光緒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湖南提學使。有《補松廬詩錄》。

餘懷

餘懷,字澹心,別號鬘持老人,莆田人。有《味外軒稿》。

吳森札

暫無簡介

吳汝綸

清安徽桐城人,字摯甫。同治四年進士。曾爲曾國藩、李鴻章幕賓。光緒時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嘗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東遊叢錄》。於經史子集多有點評,爲桐城派後期作家。曾爲嚴復《天演論》作序,備加稱道。有《桐城吳先生全書》。

呂採芝

清江蘇陽湖人,字壽華。趙鏞謨妻。早寡。工詩詞。有《幽竹齋詩》、《秋笳詞》。

吳尚憙

暫無簡介

吳文溥

清浙江嘉興人,字澹川。貢生。工詩,有韜略。有《南野堂集》。

吳綃

清江南長洲人,字素公,又字冰仙,號片霞。許瑤妻。工設色花卉,畫蘭竹有生趣。兼善琴,工小楷。能詩,嘗與吳偉業相唱和。有《嘯雪庵詩鈔》。

吳殳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又有常熟人、婁縣人之說,一名喬,字修齡,別號滄塵子。工詩,善學晚唐。有《好山詩》、《舒拂集》、《正錢錄》、《圍爐詩話》。亦長史學,與戴笠合纂《懷陵流寇始終錄》,爲記載明末農民戰爭的重要著作。又工武技,曾從名師石敬巖、項元池等習技,精研各家刀法、槍法,有《手臂錄》。

佟世南

名或作世男。清遼陽人,字梅岑。有《東白堂詞選初集》、《篆字彙》。

吳瑗(文青)

暫無簡介

呂碧城

呂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賢錫,字遁天、明因,後改字聖因,法號寶蓮,別署蘭清、信芳詞侶、曉珠等。清代山西省學政呂鳳岐三女。母名嚴士瑜,工詩善畫、頗有才名。幼承家學,七歲能作巨幅山水畫,十二歲詩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報》編輯,不久任天津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18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在上海蔘加南社。與秋瑾爲摯友,力倡女權運動,反對封建專制。所作詩詞清麗明快,多寫異域風情,饒有新意,頗得樊增祥激賞,譽之爲“姑射嬋娟子”,龍榆生稱之爲近三百年名家詞之“殿軍”。通曉英、法、德三國文字,精研釋典,大力弘揚佛旨。著有《曉珠詞》4卷、《歐美漫遊錄》、《名學淺說》、《文史綱要》、《美利堅建國史綱》等。

吳綺

清江蘇江都人,字園次,號豐南,又號聽翁、紅豆詞人。順治十一年拔貢生,薦授祕書院中書舍人。康熙時官至湖州府知府,捕豪猾,脩名勝,以失上官意被劾罷。居廢圃,有求詩文者,以花木爲潤筆,因名其圃爲“種字林”。詩詞駢文有盛名,才華富豔。有《林蕙堂集》、《藝香詞》等。

吳藻 🔥

清浙江仁和女子,字蘋香,號玉岑子。商人黃某妻。幼而好學,工詞,善畫。曾自制樂府曰“喬影”,吳中一時傳唱。後移家南湖。有《香南雪北廬集》、《花簾詞》。

吳錫麒 🔥

清浙江錢塘人,字聖徵,號穀人。乾隆四十年進士,由編修累官國子監祭酒。嘗主講揚州安定、樂儀書院。善詩詞,尤工駢體文,與邵齊燾等人並稱八家。所著《有正味齋集》,傳誦甚廣,高麗使至,不惜重價購買。

何慧生

何慧生,字蓮因,善化人。臨桂龍啓瑞繼室。有《梅神吟館詩集》。

吳錫麟

吳錫麟,字上麒,號竹泉,嘉興人。乾隆乙酉舉人,官遂安教諭,改廣東鹽大使。有《自怡集》、《嶺南詩鈔》。

李福

清江蘇吳縣人,字備五,號子仙。嘉慶十五年舉人。工詩詞,善行楷書,亦能畫。有《嘯月軒集》、《拜玉詞》、《古今體詩存》。

宋永清

宋永清(?~?)山東萊陽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漢軍正紅旗監生任鳳山知縣。善察民情,雅意文教,頗有宦績。工詩,著有《溪翁詩草》。〖參考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銀本。〗(施懿琳撰)

改琦

清江蘇松江人,字七薌,號伯蘊,又號香白,別號玉壺外史。先世本西域人。工詩詞,擅畫仕女及花草蘭竹。世以新羅山人比之。所繪《紅樓夢圖詠》有刻本。

李振裕

清江西吉水人。字維饒,號醒齋。康熙九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視學江南時,兼重文行,士風爲之一變。有《白石山房集》。

李良年

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諸生。與兄李繩遠、弟李符並著詩名,時稱三李。又與朱彝尊稱朱李。詩初學唐人,持格律甚嚴。古文長於議論。曾舉博學鴻儒科,罷歸。有《秋錦山房集》。

李嶽瑞

暫無簡介

李因篤

清陝西富平人,字天生,一字子德。明末諸生。學宗朱熹,與李顒學說不同而相友善。顧炎武入陝,居其家,又同至雁門以北墾殖。炎武在山東遭人誣陷,又遠走三千里,設法營救。康熙間舉博學鴻詞,授檢討,不久即歸。工詩,精音韻。有《受祺堂集》等。

李宣龔

李宣龔(1876~1953)福建閩縣人。字拔可,號觀槿,又號墨巢。清光緒甲午舉人,官至江蘇候補知府。民國後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多年。

李景祥

李景祥,字書雲,鄞縣人。光緒乙未進士,歷官義州知州。有《愛日廬詩鈔》。

杜文瀾

清浙江秀水人,字小舫。入貲爲縣丞。官至江蘇道員、署兩淮鹽運使。曾贊畫鎮壓太平軍,爲曾國藩所倚重。有《曼陀羅閣瑣記》、《採香詞》、《萬紅友詞律校勘記》、《古謠諺》、《平定粵寇記略》、《江南北大營紀事》。

李師中

李師中,字正甫,號蝶園,高密人。乾隆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歷官御史。

杜貴墀

暫無簡介

宋凌雲

暫無簡介

李雯

李雯,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少與陳子龍、宋徵輿齊名,合稱“雲間三子”。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清軍入關時,李雯正在京城,因而被清朝政府羈留,並被推薦授官爲內閣中書舍人,充順天鄉試同考官。順治三年(1646)南歸葬父,第二年在返京途中染病,後不治而亡。著有《蓼齋集》四十七卷、《蓼齋後集》五卷。

宋湘

清廣東嘉應人,字煥襄,號芷灣。嘉慶四年進士。由編修知雲南曲靖府、永昌府。捐俸購木棉,教民紡織。練鄉兵,除暴亂。道光間,官至湖北督糧道。工詩,所作能自成一家面目。有《不易居齋集》、《紅豆山房詩鈔》

宋琬

清山東萊陽人,字玉叔,號荔裳。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浙江按察使。順治中,康熙初兩遭誣告,被囚數年。晚年復起爲四川按察使。工詩,多愁苦之音。與施閏章齊名,稱“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李慈銘

清浙江會稽人,字㤅伯,號蓴客。室名越縵堂。光緒六年進士,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數上封事,不避權要。於人不輕許可,譏評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黃之失。甲午戰爭起,敗訊至,感憤鬱鬱,卒於官。學識淵博,爲文沉博,詩尤工,自成一家,於史功力尤深。日記三十餘年不斷,朝廷政事、讀書心得無不收錄,爲一生心力所萃。另有《白華絳跗閣詩詞》、《越縵堂文集》等。文章多從日記抄出,餘著尚多,均無刻本。

李昌垣

李昌垣,字長文,宛平人。順治丁亥進士,歷官侍讀學士。

李符

清浙江秀水人,原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又號桃鄉。善詩詞,工駢體。與兄李繩遠、李良年號浙西三李。與朱彝尊等結詩社。後客居福建茶官署,暴卒。有《香草居集》。

宋徵輿 🔥

清江南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直方,一字轅文。明末諸生(俗稱秀才),與陳子龍、李雯均爲畿社名士,並稱“雲間三子”。明亡後先後考中清朝舉人、進士(順治四年進士),開始仕清。官至副都御史。工詩,精煉則不及子龍。著有《林屋詩文稿》、《廣平雜記》、《瑣聞錄》。《四庫全書提要》雲: “徵輿爲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以古學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 ,而精練不及子龍 ,故聲譽亦稍亞之雲。”。 宋徵輿是雲間詞派中最先填詞者,對促進雲間詞派形成有重大影響,雖然此後陳子龍的填詞成就超過他而成爲盟主,但是宋徵輿的開創之功卻不容忽視。據野史筆記傳說,宋徵輿十六歲時與當時名妓柳如是相戀,因當時松江知府方岳貢下令驅逐外地來的“流妓”,柳如是因之前是蘇州人氏,處於被驅逐對象,因此找宋徵輿商量,宋性格軟弱,建議“姑避其鋒”,柳如是大怒,與其斷絕關係,陳寅恪《柳如是別傳》採用了這個說法,但是未知是否確鑿。這個說法雖然是野史,卻不斷被研究柳如是和宋徵輿的學者當做史實用以支撐自己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寫出,聊備一說。

宋育仁

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順人。博通羣籍,尤深經學,爲王闓運及門高弟。乙未割臺之役,有感事五首,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見連橫《臺灣詩錄》,今據以移錄。(吳福助撰)

沈慄

暫無簡介

沈岸登

清浙江平湖人,一作嘉興人,字覃九,號南渟,又號惰耕村叟。工詞,與龔翔麟、朱彝尊等稱“浙西六家”。兼善詩、書、畫。有《黑蝶齋詩詞鈔》、《古今體詞韻》、《春秋紀異》。

沈承瑞

沈承瑞,字香餘,漢軍旗人。優貢,考授訓導。有《香餘詩鈔》。

汪中

清江蘇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貧,賴母授讀。少長,遊書肆,借閱經史百家書籍,過目成誦,遂爲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漢魏六朝爲則,卓然爲清代中葉大家。篤志經學,尤精《周官》、《左氏傳》,兼治諸子。與同鄉王念孫、劉臺拱爲友,服膺顧炎武,自許爲私淑弟子。曾應湖廣總督畢沅之聘,撰《黃鶴樓銘》等文,傳誦一時。後至杭州文瀾閣掌《四庫全書》,旋卒。有《廣陵通典》、《春秋後傳》、《容甫先生遺詩》、《述學內外篇》。

沈鵲應

沈鵲應,字孟雅,侯官人。前江西巡撫沈瑜慶女,同邑前參政林旭室。旭遭戊戌政變之禍,鵲應以死殉。

汪沆

清浙江錢塘人,字師李,一字西顥,號艮園,又號槐塘。諸生。早歲能詩,與杭世駿齊名。爲學極博。乾隆初,舉博學鴻詞,報罷後寄居天津查氏水西莊,南北稱詩者奉爲壇坫。好爲有用之學,於農田、水利、邊防、軍政,靡不條貫。有《湛華軒雜錄》、《讀書日札》、《新安紀程》、《全閩採風錄》、《蒙古氏族略》、《汪氏文獻錄》、《槐堂詩文集》。

汪淑娟

汪淑娟,字玉卿,錢唐人。孝廉金繩武室,繩武有《泡影詞》。

汪懋麟

清江南江都人,字季角,號蛟門、覺堂。康熙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與修《明史》,被劾歸。文章師法王安石,詩爲王士禛弟子,而慷慨深沉,風格與乃師不同。有《百尺梧桐閣詩集、文集、遺稿》、《錦瑟詞》。

沈德潛

清江蘇長洲人,字確士,號歸愚。乾隆元年,以廩生試博學鴻詞。四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讀、左庶子、侍講學士、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官至禮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賜詩極多。卒諡文愨。論詩專主格律,所作平正通達,然實乏才氣。有選本《唐詩別裁》、《明詩別裁》、《國朝詩別裁》、《古詩源》,著有《竹嘯軒詩鈔》、《歸愚詩文鈔》、《說詩晬語》。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爲徐氏《一柱樓詩》作序,奪諡,並毀墓碑。

汪宜秋

暫無簡介

沈皞日

清浙江平湖人,字融谷,號柘西。康熙時貢生。官湖南辰州府同知。工詩詞。有《楚遊草》、《燕遊草》、《拓西精舍詞》等。

沈芳

暫無簡介

汪琬

汪琬,字苕文,又字鈍庵,學者稱鈍翁,又稱堯峯先生,長洲人。順治乙未進士,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編修。有《鈍翁前後類稿》。

汪輝祖

清浙江蕭山人,幼名鰲,字煥曾,號龍莊,晚號歸廬。乾隆四十年進士,任湖南寧遠知縣,調署道州知州,旋被劾去官。任官前曾作幕友三十餘年,善於吏治。有《佐治藥言》、《學治臆說》、《病榻夢痕錄》(自編年譜),另有《史姓韻編》、《二十四史同姓名錄》等。

沈曾植

沈曾植,字子培,號乙盦,嘉興人。光緒庚辰進士,歷官安徽布政使,署巡撫。

沈用濟

清浙江錢塘人,字方舟。康熙監生。喜爲詩。遊魯、楚、閩、粵,詩益進。在粵與屈大均、梁佩蘭交。後客京師。與費錫璜合著《漢詩說》。另有《方舟集》。

沈尹默

暫無簡介

邵長蘅

江蘇武進人,字子湘,號青門山人,諸生。生於明思宗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讀書一目數行,十歲補諸生,康熙中曾應博學鴻詞科。江蘇巡撫宋犖聘致幕中。善寫文章,爲王士禛、汪琬所稱道,主張爲文必多讀書。卒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早年詩學唐人,後改學宋人,前後詩風迥異。內容多爲寫景、弔古,常藉以寄託懷念明室之意。其詩具有渾脫蒼涼、流暢自然的特點。文宗唐宋,繼承唐順之,歸有光爲文傳統,與侯方域、魏禧齊名。著有《青門集》、《八大山人傳》。

車萬育

清湖南邵陽人,字與山,號雲崖,又號鶴田。康熙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轉兵科掌印。以敢言著名。罷官後,居南京,築懷園,多與名士往來。善書法,所藏明代墨跡最富。另著有《歷代君臣交儆錄》、《奏疏》等。

周之琦 🔥

清河南祥符人。嘉慶十三年進士。道光間歷江西、湖北、廣西巡撫,上疏言地方鹽務礦務水利等事數十次。後以病乞休。

周茂源

清初江南華亭人。字宿來。順治六年進士。官處州知府,募民開鑿山路三百五十餘裏,行人稱便。罷官後潛心著述。有《鶴靜堂集》等。

周壽昌

清湖南長沙人,字應甫,一字荇農,晚號自庵。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至侍講。太平軍攻湘時嘗劾賽尚阿、和春作戰不力,稱敢言。後隨辦京畿防務,不畏上官,敢據實開釋無辜。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光緒初罷官居京師,專注著述。詩文書畫均爲時所重。心力所瘁,則在兩《漢書》,有《漢書注校補》、《後漢書注補正》、《三國志注證遺》、《思益堂集》等。

周容

明末清初浙江鄞人,字鄮山。明諸生。明亡爲僧,後以母在返俗。蹤跡天涯,所交皆當時遺民。康熙時有以博學鴻詞薦者,以死拒。有《春涵堂詩文集》。

周翼椿

周翼椿,字德媗,詒繁侄女,長沙徐樹錄室。

周星譽 🔥

清浙江山陰人,原籍河南祥符,字畇叔,一字叔雲。道光三十年進士,改庶吉士。歷任江南道監察御史,禮部給事中,官至兩廣鹽運使兼署廣東按察使。爲御史時,疏劾王有齡、何桂清,有直聲。中法戰爭時,徵兵籌餉以濟劉永福。工詩詞,曾辦“益社”,一時名流雲集。又善繪折枝花卉。有《漚堂詩詞日記》、《傳忠堂古文》。

邱圓

清初康熙年間(約和王漁洋同時)戲曲作家,江蘇常熟人,字嶼雪。 生平縱情詩酒,放蕩不羈。仕途失意後寄居蘇州。王國維《曲錄》中提到他的作品有九種,今存《虎囊彈》、《黨人碑》、《四大慶》第二本等,《虎囊彈》即其中較著名的一種,可惜傳本已經殘缺,現存六個單齣。又能詩,《海虞詩苑·卷五》收其詩五首。《常昭合志》有傳。

周岸登

暫無簡介

賙濟 🔥

清江蘇荊溪人,字保緒,一字介存,號未齋,晚號止庵。嘉慶十年進士。官淮安府學教授。習經世之學,與包世臣齊名。好古兵略,兼精武術。曾應邀緝淮北鹽梟。後隱居金陵,潛心著述,成《晉略》以寓平生經世之學,非徒考訂。又有《說文字錄》、《介存齋詩》、《味雋齋詞》等。

周祖同

暫無簡介

周貽繁

周貽繁,字茹馨,湘潭人。元氏縣知縣張玠室。姊詒端,即文襄左侯夫人也。繁與姊並傳詩學於母王。文襄曾合刻其詞爲《慈雲詩鈔》。

宗婉

宗婉,字婉生,常熟人。山西同知蕭瓚、北河州判錦炤母。有《夢湘樓稿》。

嶽鍾琪

清四川成都人,字東美,號容齋。嶽升龍子。康熙五十年由捐納同知改武職,任松潘鎮中軍遊擊,擢副將。以平定西藏亂事,擢四川提督。雍正初,參贊年羹堯軍事,討羅卜藏丹津於青海。年羹堯得罪後,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後改實授。又以寧遠大將軍率軍攻噶爾丹策零。鍾琪兵權既重,疑忌者多。諸生曾靜遣弟子張熙投書,勸使反清。鍾琪立即告發。十年,被鄂爾泰等所劾,被召還京,奪官下獄。乾隆二年,得釋。十三年,再起爲四川提督,平大金川有功,封公爵。卒諡襄勤。

屈蕙纕

屈蕙纕,字逸珊,臨海人,前暑鳳陽府知府王詠霓室。有詩集,妹蓮纕亦工詩詞。

易順鼎

易順鼎,字實甫,一字中實,龍陽人。光緒乙亥舉人,歷官廣東欽廉道。有《琴志樓集》。

林朝崧

林朝崧,號癡仙,又號無悶道人。臺灣臺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時期臺灣最富盛名的傳統詩社「櫟社」創始人,臺灣豪族霧峯林家下厝林文明之養子。朝崧年少時即熱衷詩歌創作,1895年日本領檯,時年廿一,與家人內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臺,停留數月後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臺定居。返臺後,他與洪棄生、賴紹堯、林幼春、陳瑚、呂敦禮、陳懷澄等詩友時相唱和作詩。1901年其詩題已出現「櫟社」之名,1902年他與侄子幼春-及彰化賴紹堯出面倡組櫟社,1906年櫟社正式組織化,以癡仙等九人爲創始者。隨著1906年底臺南南社、1909年臺北瀛社的成立,臺灣三大詩社鼎足分立之勢乃告確定。1910年櫟社在癡仙主持下,於臺中舉行庚戌春會,共有社員二十人、南北詩友三十一人蔘加,這是日治時臺灣詩社第一次大規模的共同集會活動。1911年櫟社邀請梁啓超訪臺,梁氏對癡仙、幼春叔侄之文學才華,深表肯定。癡仙晚年當對兩件社會活動十分投入,其一是臺中中學的創設,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組的「同化會」。同化會由於臺灣總督府的打壓,旋歸失敗,癡仙經此打擊,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癡仙詩的內容,多描述日本領檯後傳統文人苦悶無奈的心境,以及對祖國孺慕怨責的情緒,後作品則可看出逐漸強化對臺灣本土的認同與關注。詩風以感傷頹靡爲主調,文字清麗多姿,可說是日治前期臺灣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詩人。  林朝崧詩,目前通行之版本爲《無悶草堂詩存》,在他去世十餘年後,由櫟社詩友合力編輯,由鹿港信昌社印行,於昭和八年(1933)分成兩冊裝訂(上冊爲一至三卷,下冊爲四至五卷)出版。全書五卷,收錄各體詩共八百餘首,附錄詩餘一卷,共四十五題六十一首。龍文出版社「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第八、九冊兩冊所收《無悶草堂詩存》,系根據原刊本複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爲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見於其他已出版詩集,或未出版櫟社詩稿的林朝崧詩。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二種所收《無悶草堂詩存》,乃根據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錯字。。其詩另有一原始版本,名爲《無悶草堂詩鈔》於1919~1923年連載於《臺灣文藝叢志》(未以單行本出版)。兩種版本所收作品頗有出入,但《詩鈔》所收總數較《詩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

林以寧

林以寧,字亞清,錢塘人。御史錢肇修室。有《墨莊詩鈔》、《鳳簫樓集》。

林紓

古文家,翻譯家,原名羣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 林紓少孤家貧,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旁聽,感動過私塾教師。自言「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二千餘卷。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自言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但卻又能看清「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僞。 林紓性情急躁,思想屬保守派,與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意見相左。其實林紓並不反對白話,他還寫過白話詩,他只是反對盡廢古文。林紓稱胡適是「左右校長而出」的「秦二世」。不過胡適對林紓的成績仍有正面的評價,《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的小說。古文裏很少有滑稽的風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長於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與《迦因小傳》等書。古文的應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周作人指出:「他介紹外國文學,雖然用了班、馬的古文,其努力與成績絕不在任何人之下。……老實說,我們幾乎都因了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引起一點對於外國文學的興味,我個人還曾經很模仿過他的譯文。」亞瑟·威利評論說:「狄更斯……所有過度的經營、過分的誇張和不自禁的饒舌,(在林譯裏)都消失了。幽默仍在,不過被簡潔的文體改變了。狄更斯由於過度繁冗所損壞的每一地方,林紓都從容地、適當地補救過來。」 琴南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只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後來他與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國的作品。林紓譯書的速度極快,他自己曾經形容「耳受手追,聲已筆止」,當然也有不少誤譯,評價譭譽參半,林紓自己也把責任推掉:「鄙人不審西文,但能筆達,即有訛錯,均出不知」。甚至把許多極好的劇本,譯成了小說,鄭振鐸曾指出:「如莎士比亞的劇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紀》、《亨利第六》、《凱撒遺事》以及易卜生的《羣鬼》(梅孽)都是被他譯得變成了另外一部書了。」林紓與魏易合作完成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公元1901年),他在書前的「例言」說:「是書開場、伏脈、接筍、結穴,處處均得古文家義法」。 林紓一生著譯甚豐,共譯小說超過213部,翻譯小說最多的是英國哈葛德的作品,其他還包括有莎士比亞、笛福、斯威夫特、蘭姆、史蒂文森、狄更斯、司各特、科南·道爾、歐文、雨果、大仲馬、小仲馬、巴爾扎克、伊索、易卜生、託爾斯泰等名家的作品。稿酬如潮,他的好友陳衍(石遺)戲稱他的書房是「造幣廠」。根據錢鍾書的觀察,在譯完《離恨天》(Paul et Virginie,公元 1913年)之前,林譯本十之七八都很出色,後期的譯筆逐漸退步,無甚趣味。

況周頤 🔥

暫無簡介

範鹹

清浙江錢塘人,字貞吉,號九池。雍正元年進士。官至御史,曾巡視臺灣。有《周易原始》、《讀經小識》、《碧山樓古今文稿》、《柱下奏議》、《臺灣府志》、《浣浦詩鈔》等。

林占梅

林占梅,構築潛園,雅集詩騷。文酒之盛,冠於北臺。著有《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餘草》八卷,其中《潛園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約有詩一千九百餘首,寫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詠骨肉親友、園居、遊歷、時事、興懷之作。五言古、近體,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作品風格多樣,平易曉暢法白居易,感時憂國似陸放翁,傷感興懷如吳梅村。臺澎道徐宗幹評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茲據臺灣分館藏《潛園琴餘草》爲底本,並參照下列對校本編校:李清河藏《潛園琴餘草》(以下簡稱李本)、李清河藏《潛園詩抄》(以下簡稱李抄本)、連雅堂《臺灣詩薈》(以下簡稱薈本)、臺灣文獻叢刊《潛園琴餘草簡編》(以下簡稱臺銀本)、《新竹文獻會通訊》(以下簡稱文獻本)、陳培桂《淡水廳志》、林維丞《滄海拾遺》、蔡振豐《苑裏志》、鄭鵬雲《師友風義錄》、連橫《臺灣詩乘》、王松《臺陽詩話續編》、林欽賜《瀛洲詩集》、賴子清《臺灣詩醇》、曾笑雲《東寧擊鉢吟後集》、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蛻萒老人《大屯山房譚薈》。

林旭

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號晚翠。光緒十九年舉人。任內閣中書。倡閩學會,又助康有爲開保國會。百日維新間,與譚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銜入軍機,參與新政。政變起,被捕遇害。爲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軒詩集》。

林古度

林古度,字茂之,號那子,莆田人。

侯文曜

暫無簡介

俞士彪

暫無簡介

金農

清浙江仁和人,字壽門,又字司農、吉金,號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百二硯田富翁、荊蠻民等二十多種。中年遍遊南北,以後居揚州近二十年,爲揚州八怪之一。書法古勁,有所創新,自稱“漆書”。五十以後始從事繪畫,初畫竹、梅,繼畫馬,最後畫佛,畫法獨創一格,拙厚靜逸。乾隆元年舉鴻博,不赴。亦工詩。有《冬心先生集》。

金和

暫無簡介

俞慶曾

俞慶曾,字吉初,號琴愔,德清人。上元光緒戊子舉人宗舜年繼室。有《繡墨軒遺稿》。

奕繪

清宗室,榮親王永琪孫,字子章,號幻園,又號太素道人。嘉慶間襲貝勒。好風雅,喜著述。有《明善堂集》。

金逸

清江蘇長洲人,字纖纖,一字仙仙。諸生陳基(竹士)妻。師事袁枚。工詩。詩人郭麟見其作品,以爲得未曾有。二十五歲卒。有《瘦吟樓詩草》。

冒殷書

冒殷書,字文足,號借廬,如皋人。諸生。有《梨雨堂集》、《春浮集》、《何文居集》、《萬卷樓》初、二集。

俞樾

清浙江德清人,字蔭甫,號曲園。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任河南學政。未幾罷歸。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等書院,在杭州詁經精舍最久,達三十一年,寓蘇州,所居名春在園。治經學以高郵王氏父子爲宗。自雲大要在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成《羣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三書。其餘著述尚多,有《春在堂隨筆》、《茶香室叢鈔》、《詁經精舍自課文》、《賓萌集》、《春在堂詩編》等。爲一代大師,聲名遠及日本。

金兆蕃

暫無簡介

俞陛雲

暫無簡介

金聖嘆

明末清初江南吳縣人,名採,字若採。入清,改名人瑞,字聖嘆。明諸生。所居名貫華堂,又有唱經堂之名。評《離騷》、《莊子》、《史記》、《杜詩》、《西廂記》、《水滸》爲“六才子書”,又有唐詩、古文選本。順治十八年,清世祖去世後,以知縣任維初貪殘,與諸生倪用賓等聚哭文廟,被巡撫朱國治指爲“震驚先帝之靈”,解南京處斬。另有《沉吟樓詩鈔》。

姚華

暫無簡介

柯輅

柯輅,字瞻莪,號淳庵,福建晉江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8)舉人,嘉慶四年(1799)任嘉義訓導。著有《閩中文獻》、《閩中舊事》、《東瀛筆談》、《淳庵詩文集》等〖參考蔣師轍《臺灣通志》臺銀本、連橫《臺灣詩乘》臺銀本。〗。(江寶釵撰)

姚元之

清安徽桐城人,字伯昂,號薦青。嘉慶十年進士。授編修。道光間官至左都御史。以事降調內閣學士。曾從學於姚鼐,書畫並工,熟於掌故。後以年老休致。有《竹葉亭雜詩稿》、《竹葉亭雜記》。

查冬榮

查冬榮,字子珍,號辛香,海寧人。諸生。有《詩禪室集》。

柯培元

柯培元,頗爲詳瞻。原稿今藏南京圖書館,1961年在臺有《臺灣文獻叢刊》第九十二種之點校本流傳〖參考柯培元《噶瑪蘭志略》羅振玉〈跋〉、百吉(夏德儀)〈後記〉。〗。以下詩作據清代臺灣方誌所引輯錄。(施懿琳撰)

查慎行 🔥

清浙江海寧人,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改字悔餘,晚號初白老人。黃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舉人,四十二年以獻詩賜進士出身,授編修。後歸裏。雍正間,受弟嗣庭獄株連,旋得釋,歸後即卒。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爲東南詩壇領袖。有《他山詩鈔》、《敬業堂集》。

姚燮

清浙江鎮海人,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舉人。遍讀經史百家及道藏、釋典,詩詞、駢體文皆聞於時,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詩篇反映鴉片戰爭時情事,悲憤激昂。又著《今樂考證》,爲研究戲曲史重要資料。集名《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紀昀

清直隸獻縣人,字曉嵐,號石雲,又號春帆。乾隆十九年進士。自編修累官侍讀學士。以姻家盧見曾案漏言,戍烏魯木齊。釋還後再授編修。三十八年,被舉爲四庫全書館總纂,在館十年,纂成全書,並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嘉慶間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諡文達。另有《紀文達公集》、《閱微草堂筆記》。

洪昇

清浙江錢塘人,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南屏樵者。康熙七年國子監生。二十八年,因在“國喪”期間演所著《長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詞曲著名,《長生殿》外,有《四嬋娟》等,另有《稗畦集》、《續集》。

洪炳文

暫無簡介

胡漢民

暫無簡介

洪亮吉

清江蘇陽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授編修。嘉慶四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後,言事者日少”,釋還。自號更生居士,居家十年而卒。少時詩與黃景仁齊名,交誼亦篤,時號洪黃。景仁家貧,客死汾州,亮吉親赴山西,爲經紀喪事。文工駢體,與孔廣森並肩。學術長於輿地,而論人口增加過速之害,實爲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有《春秋左傳詁》、《卷施閣集》、《更生齋集》等。

計東

計東,字甫草,號改亭,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有《改亭集》。

夏孫桐

暫無簡介

孫顯

孫顯,字勖三,無錫人。諸生。有《妙香居小草》。

徐坊

徐坊,字梧生,臨清人。歷官國子丞。贈太子少保,諡忠勤。有《徐忠勤公遺詩》。

孫原湘

清江蘇昭文人,字子瀟,晚號心青。嘉慶十年進士,改庶吉士。不仕。善駢文、書畫,尤工詩。與舒位、王曇齊名。其詩風神秀逸。有《天真閣集》等。

孫瑩培

孫瑩培,字□□,錢唐人。仁和阮子祥室。

孫雲鳳

清浙江仁和人,字碧梧。程懋庭妻,隨園女弟子之一。工詞,佳者絕似北宋人語。通音律,善畫花卉。有《玉簫樓集》、《湘筠館詩》等。

孫致彌

清江蘇嘉定人,字愷似,號松坪。康熙二十七年進士。官至侍讀學士。未第時,因薦召對稱旨,以布衣賜二品服,充朝鮮採訪使。後及第爲官,乃因故連染去官,幾遭殺身之禍,久而得解。有書名,以跌宕流逸見長。有《杕左堂集》。

徐燦 🔥

清江蘇崑山人,字朗亭,號玉峯。乾隆六年舉人。有《畫前易衍》。

孫元衡

清安徽桐城人,字湘南。貢生。官至東昌知府。有《赤嵌集》,乃康熙四十四年任臺灣同知後所作,記土風物產。

徐搢珊

暫無簡介

徐元瑞

清江蘇江都人,字延香。徐石麒女。性慧,幼即能詩,通音律。石麒每對女度曲,有不合,即爲之正拍。兼工填詞。有《詩餘繡閒集》。

孫鼎臣

清湖南善化人,字子餘,號芝房。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累官翰林院侍讀。因反對起用琦善、賽尚阿等人而乞歸。好詩文,探求古今學術政教治亂所由。深研經濟,有《鹽論》等數十篇。匯爲《蒼筤集》。

徐釚

清江南吳江人,字電發,號拙存、虹亭、楓江漁父。監生。康熙十八年召試博學鴻儒,授檢討。在史館稱大作手,賦性蕭閒,不久乞歸。文章敘述有法,詩頗華秀,又工詞。有《南州草堂集》、《詞苑叢談》、《菊莊詞》,又續唐人孟棨《本事詩》。

徐嘉幹

徐嘉幹,字耘叔。清安徽歙縣人。新安太學生。曾任丁曰健幕客。丁氏政尚嚴峻,犯者無生還者。左右往往不敢勸諫,獨嘉幹動輒爭之,活人無數。性好吟詠,神似李賀、李商隱。

殷秉璣

殷秉璣,字莖仙,常熟人。陳錫祺室。著有《隱梅廬遺詩》。

書山

書山,姓鈕祜祿氏,字英崿。滿洲鑲黃旗人,爲禮部侍郎德齡之子。曾任內閣中書。清乾隆七年(1742)任巡視臺灣監察御史,四月初八到差,留一年。乾隆九年(1744)六月二十日差滿,二十五日卸任,升任吏科掌印給事中。乾隆十二年(1747)四月十六日以巡臺御史任內,派州、縣輪值供應,多設吏胥,爲福建巡撫陳大受所劾,詔革職留任。厥後,先後擔任刑部右侍郎、左部左侍郎等職。乾隆二十六年(1761)還京,署兵部侍郎。乾隆四十年(1775)病卒。〖參考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清耆獻類選編》謂書山於乾隆六年(1741)轉刑科給事中,巡視臺灣,八年(1743)轉任吏掌印給事中。〗(施懿琳撰)

袁佑

清直隸東明人,字杜少,號霽軒。康熙十一年拔貢,官內閣中書。十八年,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院編修。遷中允。所撰《詩》、《禮》、《左》、《史》、《老》、《莊》、《荀》、《楊》、《離騷》、《杜詩》註釋皆散佚,存門人所刻《霽軒詩鈔》。

袁克文

淸 河南項城人,字豹岑,一字抱存,號寒雲、龜菴。袁慰亭次子。好研究金石古錢,工書,能詩詞,崑曲名票。好藏書、古玩,精於鑑賞,曾與傅藏園、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對所收藏宋巾箱本《周易》、《尚書》、《論語》、《孟子》等八種尤爲喜愛,闢「八經室」貯之。民國時與張學良、張叢碧、愛新覺羅·溥侗稱「四大公子」。父死後久旅上海,變賣所藏爲生。有《寒雲手寫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種》、《古錢隨筆》、《圭塘唱和詩》、《圍爐倡和詩》、《寒雲詩集》、《寒雲詞集》。所寫掌故、筆記如《辛丙祕苑》、《洰土私乘》等頗多獨特之資料。

袁綬

清浙江錢塘人,字紫卿。袁枚孫女。幼讀祖父詩,輒怡然意開。所爲詩沉著痛快,無閨閣氣。有《簪芸閣詩稿》。

莊盤珠

莊盤珠,字蓮佩,陽湖人。舉人吳軾室。有《紫薇軒集》。

華巖

華巖,字秋嶽,一字德嵩,號新羅山人,仁和籍臨汀人。有《離垢集》。張浦山曰:“秋嶽善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皆能脫去時習,力追古法,不求妍媚。其寫動物尤佳,山水未免過於求脫,反有失處。詩亦古質。”

莊棫 🔥

清江蘇丹徒人,字中白。先世爲鹽商。少時以輸餉得部主事。後家中落,謀食淮南、江寧,校正羣籍,爲曾國藩所禮敬。治《易》、《春秋》,通曆數。有《周易通義》、《靜觀堂文》等。

袁世凱

暫無簡介

袁昶

清浙江桐廬人,字重黎,一字爽秋。光緒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講實學,不主故常。官至太常寺卿。以反對用義和團排外,被殺。後追復原職,諡忠節。有《浙西村叢刻》、《袁昶日記》。

莫友芝

清貴州獨山人,字子偲,號郘亭,晚號眲叟。莫與儔子。道光十一年舉人。家世傳業,通文字訓詁之學,與鄭珍俱爲西南大師。工詩。尤工真行篆隸書。鹹豐間以知縣用,棄去,遊江南,客曾國藩幕,與學者張文虎、張裕釗等校讎經史。有《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郘亭詩鈔》、《遵義府志》、《聲韻考略》等。

袁嘉

暫無簡介

陸求可

陸求可,字鹹一,江蘇山陽人。順治乙未進士,官福建參議。

陳家慶

暫無簡介

郭麐 🔥

淸江蘇吳江人,遷居嘉善,字祥伯,號頻伽,晚號蘧菴、復菴。一眉色白,人稱「郭白眉」。諸生。屢試不第,遂專力於詩、古文。師姚鼐。詞爲「浙西派」殿軍。醉後畫竹石。詩詞清雋明秀,尤善言情。有《靈芬館集》、《靈芬館詞》等。

郭則澐

暫無簡介

陳素安

暫無簡介

陳世祥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字善百,號散木。明學禎舉人。入清官知縣。有《楚雲章句》、《半豹吟》、《園集》、《含影詞》、《種瑤草》等。

陳澧 🔥

清廣東番禺人,字蘭甫。道光十二年舉人。六應會試不中。嘗選知縣,不出。主學海堂數十年,晚爲菊坡精舍山長。於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古文、駢文、填詞、書法,無不研習。會通漢宋,無門戶之見。所著各書,以《東塾讀書記》爲一生讀書心得之總彙。另有《漢儒通義》、《聲律通考》、《漢書水道圖說》、《東塾集》等。

陶淑

陶淑,字夢琴,新城人。卓亭司馬第四女,寧陽周炳如室。工詩,有《綠雲樓詩存》。

郭步韞

郭步韞,湘潭人。邵士懷母。有《獨吟樓詩鈔》。

陸嵩

清江蘇元和人,字希孫,號方山。貢生。遊幕多年,後官鎮江府訓導。居鎮江二十餘年,親歷鴉片戰爭時兵禍。晚年避兵,卒於青浦金澤。詩以感時之作爲多。有《意苕山館集》。

陸蓉佩

陸蓉佩,字□□,陽湖人,陸鼎晉女。同邑趙念植聘室,念植亡過門守貞。

陳潔

暫無簡介

陳寶琛

淸末民國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長菴,改字伯潛,字伯潛,號弢菴、陶菴、橘隱,晚號聽水、滄趣。陳家累代簪纓,爲榕城望族。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寶琛年十三歲,縣學秀才,十八歲中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三人進士,三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好論時政,合稱「淸流四諫」。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復。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調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 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請募勇參用西法教練》,主張「變化以盡利,任人以責實,籌餉以持久」,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被降五級,回鄉閉門讀書,修葺先祖「賜書樓」,構築「滄趣樓」。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鰲峯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鐵路總辦,修漳廈鐵路,並任福建高等學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學)監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創立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大)。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毓慶宮行走,任溥儀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遜位,後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錄》。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張勳復闢時,推舉爲內閣議政大臣。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滿洲國 成立,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溥儀,拒受僞職。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時病逝於北平住處,春秋八十有八。喪聞,溥儀震悼,賜奠醊,賜祭一罈,特諡文忠,晉贈太師,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九千元治喪葬。有藏書十萬冊,「淸末陳氏私家藏書之多,冠於全閩」。著有《陳文忠公奏議》、《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律賦》、《南遊草》等。

陳洵

暫無簡介

陳祖綬

暫無簡介

陳衍

陳衍,入張之洞幕。後任官報局總編、學部主事。清亡後,以詩文自娛。在臺年餘,成詩文百餘篇,名曰《旅臺詩鈔》,今未得見。著有《石遺室詩文集》、《石遺室詩話》三十二卷等。編有《金詩記事》、《元詩記事》等。  以下所錄,以1999年錢仲聯編《石遺室詩集》與臺灣相關者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薈》進行編校。錢仲聯編《石遺室詩集》共收陳衍詩作十二卷,補遺一卷,合十三卷。詩作均選自家刻本,首印爲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遺室詩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間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後九年之詩作,編爲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稱「初集」。同時,又從前三卷所選剩餘部分中再選一卷,名爲「補遺」。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詩續」。陳氏最後十年之作,則未嘗結集刊刻。(施懿琳撰)

陳銳

陳銳,字伯韜,武陵人。光緒癸巳舉人,江蘇試用知縣。有《抱碧齋詩集》。

陳文述

陳文述,初名文傑,字譜香,又字雋甫、雲伯,英白,後改名文述,別號元龍、退庵、雲伯,又號碧城外史、頤道居士、蓮可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慶五年舉人,官昭文、全椒、江都、常熟等知縣。詩學吳梅村、錢牧齋,博雅綺麗,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時稱“楊陳”,著有《碧城詩館詩鈔》、《頤道堂集》等。

陳方恪

暫無簡介

高士奇

清浙江錢塘人,字澹人,號江村。家貧,以監生就順天鄉試,不利,充書寫序班。以明珠薦,入內廷供奉,授詹事府錄事。累遷爲少詹事,權勢漸盛,與王鴻緒等相結,爲郭琇所劾,休致回籍。旋再召進京修書,仍直南書房。官至禮部侍郎,未就任而歸。卒諡文恪。著有《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扈從日錄》、《松亭行紀》、《江村銷夏錄》、《北墅抱甕錄》等。

高珩

高珩,字蔥佩,號念東,淄川人。明崇禎癸未進士。入國朝,官至刑部侍郎。有《棲雲閣集》。

高燮

暫無簡介

乾隆

即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後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爲“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採用籠絡與懲罰並行手段,既於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後大案不下數十起,並借修書之便,銷燬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於“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於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並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佈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顒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諡純皇帝。

張伯行 🔥

清河南儀封人,字孝先,號敬庵、恕齋。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授中書科中書。歷官山東濟寧道、江蘇按察使福建、江蘇兩省巡撫、戶部侍郎、禮部尚書。居官二十餘年,聖祖稱之爲“天下第一清官”。在蘇撫任時,與總督噶禮互參訐。其學以程朱爲主,及門受學者數千人。卒贈太子太保,諡清恪。有《伊洛淵源錄》、《養正類編》、《困學錄》、《正誼堂文集》、《居濟一得》等。

張鵬翮

清四川遂寧人,字運青。康熙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擢河道總督,秉承康熙帝指示,治理黃河。雍正初至武英殿大學士。卒諡文端。有《張文端公全集》。

曹寅

清代詩人、詞人、藏書家、崑曲作家。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內務府包衣滿洲正白旗旗鼓佐領下人,祖籍直隸豐潤縣(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一說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人。曹璽子。世爲康熙近臣。曹寅的母親孫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爲皇子時,曹寅也曾入宮擔任康熙的侍讀,日後又成爲侍衛,也因此備受康熙信任。康熙二年,其父曹璽出任江寧織造(駐地江蘇省江寧府,今南京市),織造是專門爲宮廷準備所需衣料與織物的官職。而曹璽是織造官由三年一任改爲專差久任的第一人。曹璽一直做到康熙二十三年病死於任上,贈工部尚書。曹璽死後五個月康熙帝南巡,曾親至織造府撫慰家屬。曹寅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曹寅以內務府廣儲司郎中銜出任蘇州織造(駐地江蘇省蘇州府,今蘇州市),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又轉任其父曾經擔任的江寧織造,兼蘇州織造。與其姻親蘇州織造李煦輪流兼任兩淮巡鹽御史。康熙曾經六次南巡,除第一次駐蹕江寧將軍衙門以外,其餘五次均以織造衙門爲行在。而其中四次是曹寅負責接待,共辦理四次接駕大典。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曹寅領其母孫氏(即康熙帝乳母)上堂朝拜,康熙很高興,說「此吾家老人也」,併爲孫氏書「萱瑞堂」三字。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予曹寅「三品郎中加五級」再加一級。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加曹寅通政使司通政使銜。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曹寅染瘧疾,康熙帝得知後,特命從宮中送外國藥品金雞納(奎寧)至江南,未及,曹寅卒於織造任上,其子曹顒接任織造。三年後,曹顒驟逝,康熙帝考慮曹家定居江南已久,不便遷移,命曹宣之子曹頫過繼給曹寅,繼任江寧織造。曹家在江南,負有的不只是織造的職務。由於與皇帝的特殊關係,負責監察江南官員,可直接呈遞密疏。起初密摺內容主要是江南地方雨水、莊稼、物價等情況,後也及於地方官民輿論與動靜上。曹寅在地方上,官聲良好。如章學誠的丙辰劄記:「曹寅爲兩淮巡鹽御史....與同旗李煦互相番代.....(李喣)較曹用事爲久矣。然曹至今爲學士大夫所稱,而李無聞焉。」而宋和的《陳鵬年傳》也記載,康熙四十四年南巡時,江寧府知府陳鵬年因爲反對上司爲了供應皇帝南巡向百姓加稅,而得罪兩江總督,總督陷害陳鵬年,太子胤礽怒欲殺之,曹寅「免冠叩頭,爲鵬年請」,叩頭至血被額頭,最終康熙帝準許寬免陳鵬年。曹寅在江南,也憑藉著其才情與身份,結交知名文士、學者與明朝遺民。其中施潤章、朱彝尊、陳維崧、尤侗、洪昇、保持明遺民身份的方仲舒等,與他交情亦深。他也利用他的力量照顧貧寒文人。像是朱彝尊《曝書亭集》就是他出資刊印的。曹寅爲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鈔》八卷、《詩鈔別集》四卷、《詞鈔》一卷、《詞鈔別集》一卷、《文鈔》一卷傳世。原配顧氏,早卒,後娶李煦父李士禎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張惠言 🔥

清江蘇武進人,字皋文,一作皋聞。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初工駢文,詞藻極美。又工詞,爲常州詞派創始人。後治古文,學韓愈、歐陽修,號爲陽湖派古文。再進而治經學,深於《易》、《禮》,卓然爲經師。工篆書。有《周易虞氏義》、《虞氏消息》、《易候》、《茗柯文編》、《茗柯詞》。又選有《詞選》、《七十家賦鈔》。

曹爾堪

清浙江嘉善人,字子顧,號顧庵。順治九年進士,授編修,官侍講學士。多識掌故。工詩。填詞與曹申吉齊名,稱南北二曹。罷歸後,優遊田園間。有《南溪文略》、《南溪詞》。(《清史列傳》卷七〇)

張景祁

清浙江錢塘人,字蘩甫,號韻梅,又號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進士,官福建連江、臺灣淡水知縣。工詩詞。歷經甲午戰後割臺等世變,多感傷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詩》、《新蘅詞》。

張晉

清山西陽城人,字雋三。諸生。工詩,長於七古。足跡半天下,後落拓以死。有《豔雪堂詩集》。

張若霳

張若?(?~?),字樹堂,安徽桐城人。拔貢。清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由漳州府同知調署臺灣海防捕盜同知。翌年十一月兼攝臺灣知縣,同時爲範鹹、六十七纂輯《重修臺灣府志》擔任「監刻」一職。(楊永智撰)

曹慎儀

曹慎儀(約乾嘉期間),字叔蕙,清江西新建人,禮部尚書曹文恪(脩先)公孫女,雪浦侍郎同裏顧侍郎清昕室。

曹溶

曹溶,字潔躬,號秋嶽,嘉興人。明崇禎丁丑進士,官御史。入國朝,歷官戶部侍郎,降廣東布政使,再降山西陽和道。康熙戊午舉博學鴻詞,以丁憂未赴。有《靜惕堂集》。

張際亮

清福建建寧人,字享甫,號華胥大夫。道光十八年舉人。有狂名,鄉試時易名享輔始得中式。歷遊天下山川,窮探奇勝。詩歌沈雄悲壯。有《金臺殘淚記》、《思伯子堂詩集》、《松寥山人集》、《婁光堂稿》等。

張佩綸

清直隸豐潤人,字幼樵,一字繩庵,又字簣齋。同治十年進士,擢侍講。光緒間官侍講學士,署左都副御史。以糾彈大臣名著一時。中法戰爭期間會辦福建軍務,馬尾之役,以戒備不嚴,艦隊、船廠被毀,乃逃避鄉間。褫職戍邊。後釋還,入李鴻章幕。佐辦庚子議和。旋稱疾不出。有《澗於集》、《澗於日記》。

曹鑑冰

清江蘇金山人,字葦堅,號月娥。曹爾垓女,張殷六妻。家貧,以教讀自給。能書善畫,詩詞清新婉轉。人稱葦堅先生。有《繡餘試硯稿》、《清閨吟》。

康熙

暫無簡介

康有爲

清廣東南海人,初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十四年,首次上書光緒帝,建議變法。後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倡今文經學,借鼓吹孔子託古改制,言變法改良。二十一年《馬關條約》簽訂,有爲聯合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上書清帝,要求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等,鼓吹變法維新。二十四年,得光緒帝召見,促成“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起,逃亡國外。後持保皇立場,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與張勳共謀復闢帝制。有《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等。

張慎儀

暫無簡介

張爾田

淸末近現代初錢塘人,一名採田,字孟劬,號遁菴,又號遁堪。初官刑部,後以知府候補江蘇。丁外艱歸。民國初,應聘入清史館,預修《清史稿》。又歷任政治大學、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晚年任燕京大學國學總導師。精於史學。工詩文,文古潔雋永,詩步趨李義山。詞尤有名,淵源家學,復與鄭瘦碧相切磋。有《遁庵文集》、《遁菴樂府》、《玉玉谿年譜會箋》。

張問陶

清四川遂寧人,字仲冶,號船山、藥庵退守,又自號蜀山老猿、老船。乾隆五十五年進士。授檢討,改御史,再改吏部郎中,出知山東萊州府。以忤上官,稱病去職。卒於蘇州。詩稱一代名家,沈鬱空靈,能自出新意。亦工畫。有《船山詩草》。

張珊英

暫無簡介

張維屏 🔥

清廣東番禺人,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珠海老漁。道光二年進士。歷官黃梅、廣濟知縣、南康知府。於經義、古文、駢體、詞曲、書法、醫學,無不究心。尤工詩,與黃培芳、譚敬昭稱“粵東三子”。所作《三元里》、《三將軍歌》等,反映鴉片戰爭中抗敵英傑,尤足稱道。有《聽松廬詩鈔》、《松心詩錄》、《松心文鈔》、《藝談錄》、《國朝詩人徵略》等。

梁清標

梁清標,字玉立,一字蒼巖,號棠村,正定人。明崇禎癸未進士,改庶吉士。入國朝,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有《蕉林集》。

梅曾亮

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清江蘇上元人。道光二年 (公元1822年)進士,官戶部郎中。梅曾亮少喜駢文,與同邑管同交好,轉攻古文。二人師事桐城派姚鼐,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師二十餘年,承姚鼐餘勢,文名頗盛,治古文者多從之問義法,有繼主文壇之勢。詩亦清秀。晚年主講揚州書院。有《柏梘山房文集》。

許德蘋

許德蘋,字香濱,吳縣人,自號採白仙子。本揚州鄧氏女,父母早亡遂爲蘇州許氏女。麼鳳詞人朱和羲側室,鹹豐辛酉殉粵匪難。

梁章鉅

清福建長樂人,字閎中,一字茝林,晚年自號退庵。嘉慶七年進士,改禮部主事,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洞悉江蘇地方利弊,用人理財,能持大體。鴉片戰爭時,曾駐兵上海,旋以病開缺。有《經塵》、《夏小正通釋》、《歸田瑣記》等。

許淑慧

許淑慧,字定生,青浦人。善畫工詩,適夫而寡,歸而養母,以節孝稱。

梁同書

清浙江錢塘人,字元穎,晚號山舟,自署不翁、新吾長翁。梁詩正子。乾隆十二年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以憂歸,不復仕。工書法,少學顏、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後愈臻變化,純任自然,爲當世獨絕。有《頻羅庵遺集》、《集杜》、《直語補證》等。

清聖祖玄燁

聖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建元康熙。葬景陵。有《御製文》一集、二集、三集、四集。

清宣宗旻寧

宣宗成皇帝,仁宗睿皇帝第二子。在位三十年,建元道光。葬慕陵。有《養正書屋詩文全集》、《御製詩》初集、餘集、《巡幸盛京詩》。

梁鼎芬

清廣東番禺人,字星海。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爲張之洞倚重,聘主廣雅書院、鐘山書院講席。之洞推行新政,言學事惟鼎芬是任。累官署布政使。以劾袁世凱去官。卒後,清室諡文忠。

梁啓勳

梁啓勳,(1876--1965)字仲策,廣東新會人,梁啓超之弟。早年在康有爲萬木草堂修業。1896年在上海《時務報》擔任修改譯稿工作。1902年入上海震旦學院(今復旦大學),後旅居美國數年。1912年任天津《庸言》雜誌撰述,翌年任《大中華》雜誌撰述。1914年任北京中國銀行監理官,又任幣制局參事。1928年脫離政界。1931年執教於青島大學。1933年在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任訓育主任。1938年任職於中國聯合準備銀行。北平解放前夕,他爲北平地下黨組織做過有益的工作。1951年7月,被聘任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啓勳著有《詞學》二卷、《稼軒詞疏證》六卷、《中國韻文概論》三卷、《曼殊室隨筆》五卷、《海波詞》四卷。還翻譯過《大社會》,後更名爲《社會心理之分析》。

章鈺

暫無簡介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裏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爲高士。詩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爲六卷,前五卷爲詩歌,第六卷爲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爲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爲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爲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進行參校。(江寶釵撰)

符兆綸

符兆綸,字雪樵,號卓峯居士,宜黃人。道光壬辰舉人,歷官福清、屏南、建陽知縣。有《卓峯草堂詩鈔》。

許誦珠

許誦珠,字寶娟,自號悟空道人,海寧人。江蘇督糧道槤季女,舉人歸安朱鏡仁室。

傅熊湘

暫無簡介

麥孟華

暫無簡介

傅山

傅山,字青主,又字嗇廬,陽曲人。明諸生。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不試,授內閣中書。有《霜紅龕集》。

彭端淑

清四川丹棱人,字樂齋。雍正十一年進士。自吏部郎中出爲廣東肇羅道,依律判斷州縣大量積案。後主講成都錦江書院。年八十一卒。與弟彭遵泗、彭肇洙以詩古文名蜀中,時號“三彭”。有《白鶴堂集》。

彭孫遹

清浙江海鹽人,字駿孫,號羨門。順治十六年進士。康熙間舉博學鴻詞,考列第一,授編修。歷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爲《明史》總裁。以才學富贍、詞採清華,有名於時。有《南集》、《延露詞》。身後,其子彭景曾刻《松桂堂全集》。

彭泰來

清廣東高要人,字子大,號春洲。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官英德教諭。有《詩義堂集》、《昨夢軒文集》。

彭玉麟

清湖南衡陽人,字雪琴,號退省齋主人。諸生。道光末參與鎮壓李沅發起事。後至耒陽爲人經理典當,以典當資募勇虛張聲勢阻退逼近縣境之太平軍。復投曾國藩,分統湘軍水師。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記名。以後佐陸軍下九江、安牀,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師破九洑洲,進而截斷天京糧道。戰後,定長江水師營制,每年巡閱長江,名頗著。中法戰爭時,率部駐虎門,上疏力排和議。官至兵部尚書。卒諡剛直。

惠遠謨

惠遠謨,字虛中,號澹峯。蘇州玄妙觀道士。有《學吟稿》。

曾國藩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爲禮部侍郎。鹹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爲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佈《討粵匪檄》。數年間,攻佔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佔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覆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後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於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後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製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於官。諡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於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曾廉

暫無簡介

程頌萬

暫無簡介

葛宜

清浙江海鹽人,字南有。朱爾邁妻。書、畫、算、弈無不精妙。兼通天文,能以儀器觀測星象。有《玉窗遺稿》。

董俞

清江蘇華亭人,字蒼水,號樗亭。董含弟。順治十七年舉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未中。詩文與含齊名,時稱“二董”。著有《樗亭集》、《浮湘集》、《度嶺集》。

萬斯大

清浙江鄞縣人,字充宗,晚號跛翁,學者稱褐夫先生。萬斯同兄。不應清朝科舉。精通經學,以爲非通諸經則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無由悟傳注之失。尤精《春秋》、《三禮》,融會諸家,不拘漢、宋。懷疑《周禮》非周公所作,而系後人僞託。有《學禮質疑》、《周官辨非》、《儀禮商》、《禮記偶箋》、《學春秋隨筆》等。

董士錫 🔥

清江蘇武進人,字晉卿,一字損甫。嘉慶副貢生,候選直隸州州判。受其舅張惠言指授,工古文詩賦,尤精《虞氏易》。歷主通州、揚州、泰州書院講席。曾受河督黎世序聘修《續行水金鑑》。有《齊物論齋集》、《遁甲變通錄》等。

董以寧

董以寧,字文友,號宛齋,武進人。諸生。有《正誼堂詩集》。

舒位

清順天大興人,家居蘇州,字立人,小字犀禪,號鐵雲。乾隆五十三年舉人。家貧,遊幕爲生。從黔西道王朝梧至貴州,爲之治文書。時勒保以鎮壓苗民在黔,賞其才識,常與計軍事。勒保調四川爲經略,鎮壓白蓮教軍,招之往,以母老路遠辭歸。性情篤摯,好學不倦,爲詩專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亦善書畫。有《瓶水齋集》及雜劇數種。

程恩澤

清安徽歙縣人,字雲芬,號春海。嘉慶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官至戶部右侍郎。博學有盛名,與阮元併爲嘉慶、道光間儒林之首,而享年較短,又不輕著書,故傳世之作,僅《國策地名考》、《程侍郎遺集》。

董元愷

清江蘇長洲人,字舜民。順治十七年舉人。後遭詿誤,際遇坎坷,故其詞激昂哀怨。有《蒼梧詞》。

項鴻祚 🔥

清詞名家,浙江錢塘人,原名繼章,後改名廷紀,字蓮生。生於嘉慶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舉人。屢應進士試試不第,幽憂不振。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僅三十八歲。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與龔自珍同時爲「西湖雙傑」。「善詞,上溯溫、韋,下逮周密、吳文英。」(《清史稿》),其詞多表現抑鬱、感傷之情,著有《憶雲樓詞甲乙丙丁稿》四卷,《補遺》一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其自序雲:「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豔而苦,其感於物也鬱而深;連峯巉巉,中夜猿嘯,復如清湘戛瑟,魚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悽,則山鬼晨吟,瓊妃暮泣,風鬟雨鬢,相對支離;不無累德之言,抑亦傷心之極致矣!」(《憶雲樓詞·甲稿·序》)又云:「不爲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時異境遷,結習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嬌之過腔,茫茫誰復知者?」(《憶雲樓詞·丙稿·序》)又云:「當沉鬱無憀之極,僅託之綺羅薌澤以洩其思,蓋辭婉而情傷矣!」(《憶雲樓詞·丁稿·序》)於此略見作者之情趣。 項鴻祚論詞雲:「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雲樓詞·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傷心之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淒涼,翠綃彈淚千行。並作一江春水,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蓮生詞出入於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豔、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容若、蔣鹿潭詞風較近。譚復堂《篋中詞》評爲「蕩氣迴腸,一波三折」,「幽豔哀斷」。缺點在於題材狹窄,且囿於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朱彊村《彊村語業》評:「無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爲閒情,茲意了生平」,道出蓮生詞的創作特點和侷限所在。譚復堂評曰:「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樂善好施。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別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蔣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譚復堂《篋中詞》評曰:「蓮生,古之傷心人也!蕩氣迴腸,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無其率,有夢窗之深細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諸子,競尚填詞,辨韻辨律,翕然同聲,幾使姜、張俯首。及觀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丙稿序》雲:『不爲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貴,項蓮生之富,而填詞皆幽豔哀斷,異曲同工,所謂別有懷抱者也。」

鄒祗謨

清初江南武進人,字籲士,號程村。順治十五年進士。與陳維崧、黃永、董以寧號毗陵四子。記憶力特強,古今人爵裏姓氏、世次年譜,無不悉記。見魏禧兄弟古文,大爲讚賞,逢人輒稱道,寧都三魏由此知名。有《遠志齋集》。

馮雲驌

清山西代州人,字懿生。康熙十五年進士。歷任編修、禮科給事中等官。有《翠滴樓詩集》。

楊葆光

清江蘇婁縣人,字古醞,號蘇盦,又號紅豆詞人。諸生。同治間,居保定蓮池書院,與修《畿輔通志》。光緒間官浙江景寧知縣。駢散文詩詞均有名。有《蘇盦集》。

黃鈞宰

暫無簡介

黃永

黃永是清初詞人,與陳維崧、董以寧、鄒祗謨時合稱“毗陵四子”,字雲孫,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刑部員外郎。黃永《溪南詞》以日常生活爲主要題材,語言清淺淡雅,與內容相得益彰。藝術手法上以化用典故爲住,其思想受老莊理論影響較大。這與其十八年因奏銷案罷歸還鄉有莫大的聯繫。《溪南詞》中用了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格式,其中長調、小令居多。《溪南詞》中的長調大多作於中年放廢之後,不僅存留數量較多,且具有明顯的向稼軒詞學習的痕跡:在內容上,多表現壯志銷磨的憤懣,以悲慨豪放爲主要風格;同時,又寫有許多農村詞,並在詞中表現出諧謔的一面;在寫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經史典故,具有稼軒“以文爲詞”的特點。這些都是黃永長調詞中“稼軒風”的明證,從中正可窺見清初“稼軒風”在詞壇重振之一斑。

馮幵

暫無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

暫無簡介

馮煦

馮煦,字夢華,號蒿庵,金壇人。光緒丙戌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安徽巡撫。

楊賓

清浙江山陰人,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爲人作幕。其父坐事長流寧古塔,請代父戍不許,與弟先後出塞省父。習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著《柳邊紀略》,爲世所稱。另有《晞髮堂集》、《楊大瓢雜文殘稿》。

黃人

暫無簡介

黃宗羲

黃宗羲,字太沖,號梨洲,餘姚人,明御史尊素子。魯王以爲左僉都御史。國朝康熙戊午舉博學鴻詞,庚申薦修《明史》,均辭。從祀孔廟。有《南雷詩歷》。

黃之雋

清江蘇華亭人,字石牧,號?堂。康熙六十年進士,官編修。曾提督福建學政。坐事罷官。性喜藏書,工詩文,著述甚富。有《?堂集》,又集句爲《香屑集》。

楊芳燦

清江蘇金匱人,字才叔,號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歷官甘肅伏羌知縣、靈州知州,有能名。入爲戶部員外郎。工駢文詩詞。有《直率齋稿》、《芙蓉山館詩詞稿》、《芙蓉山館駢體文》等。生卒均在十二月中。

馮武

清江蘇常熟人,字竇伯,號簡緣。馮班侄。書法學馮班。年八十一時,館於蘇州繆曰芑家,述《書法正傳》一書。另有《遙擲集》。

黃堂

黃堂,字雨椽,號秋水,瀘溪人。乾隆辛巳進士,官宿松知縣。有《秋水詩鈔》。

楊繼端

楊繼端,字古雪,遂寧人,同知楊緝五女,船山太守弟,主薄張問萊室,有《古雪齋詩集》。

黃增 🔥

暫無簡介

黃德貞

暫無簡介

黃燮清

清浙江海鹽人,原名憲清,字韻甫,又字韻珊,別號吟香詩舫主人。道光十五年舉人。家居著述自娛。鹹豐間知湖北宜都、松滋縣,有政聲。工詩詞及曲。有《倚晴樓詩集》、《拙宜園詞》、《國朝詞綜續編》及傳奇《居官鑑》、《帝女花》等。

楊玉銜

暫無簡介

楊圻

楊圻,初名朝慶,更名鑑瑩,又名圻,字雲史,號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爲詹事府主簿,二十七爲戶部郎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官郵傳部郎中,出任英屬南洋領事。入民國,任吳佩孚祕書長,亦曾經商。抗日戰爭爆發,居香港,病卒。

馮班

馮班,字定遠,號鈍吟,常熟人。有《定遠集》、《鈍吟集》、《遊仙詩》。

楊昌浚

清湖南湘鄉人,字石泉。鹹豐二年以諸生從羅澤南練鄉勇,鎮壓太平軍,轉戰鄂贛。同治元年隨左宗棠入浙江,屢破李世賢、汪海洋部。累擢至浙江巡撫。坐餘杭葛畢氏冤案罷官。後再起佐左宗棠新疆軍事。官至陝甘總督。以湟中一帶回民再起反抗罷官。有《平浙紀略》、《平定關隴紀略》。

雷氏

雷氏,合陽人。諸生史繼魯室。有《彌清閣集》。

厲鶚 🔥

清浙江錢塘人,字太鴻,一字雄飛,號樊榭,又號南湖花隱、西溪漁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舉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試博學鴻詞科不遇。搜奇嗜博,嘗館揚州馬嶰谷、馬半槎小玲瓏山館數年,盡閱其善本祕籍,多見宋人集。學殖廣博,尤諳遼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詩紀事》。詩詞皆工,詩品清高,而長於用書。論詞崇周美成、姜白石,繼朱竹垞之「浙西詞派」名家。有《樊榭山房集》、《遼史拾遺》、《南宋院畫錄》等,又與查蓮坡 同撰《絕妙好詞箋》。杭堇浦曰:「太鴻詩精深華妙,裁斷衆流,自新城、長水盛行一時,海內操觚者莫不乞靈於兩家,太鴻獨矯之以孤澹。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鄉稱詩,於宋元之後未之或過也。」沈歸愚曰:「樊榭徵士學問淹洽,尤熟精兩宋典實,人無敢難者。詩亦清高,五言在劉慎虛、常建之間。今浙西談藝家,專以飣餖(dìng dòu)掃扯(chě)爲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王蘭泉曰:「徵君詩幽新雋妙,刻琢研煉,五言尤勝,大抵取法陶謝及王孟韋柳,而別有自得之趣。瑩然而清,窅(yǎo)然精深貌;深遠貌而邃,擷宋詩之精詣而去其疏蕪。時沈文愨方以漢魏盛唐倡吳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細之思得韻得味,正亦從書卷中醞釀得來。」生平見《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列傳·厲鶚傳〉》。

甯調元

淸湖南醴陵人,字仙霞,號太一,筆名有闢支、屈魂,化名林士逸,。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年加入華興會,次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創辦雜誌,鼓吹反淸革命,遭淸廷通緝,亡日本。萍瀏醴起義爆發後,回國策應,在嶽州被捕,入獄三年。出獄後赴北京,主編《帝國日報》。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初在上海蔘加民社,創辦《民聲日報》。後赴廣東任三佛鐵路總辦。二次革命期間來滬,參與討袁之役。後赴武漢討袁起義,被捕後遇害於武昌。其詩激昂悲壯,風格沉鬱,作品多寫於獄中,著有《太一遺書》。《明夷詞鈔》均爲太一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〇七年)至宣統元年(西元一九〇九年)獄中之作。

廖燕

清廣東曲江人,本名燕生,字人也,又字夢醒,號柴舟。諸生,旋棄去。議論激烈,如謂明太祖用八股取士,等於秦皇焚書,即其一端。工詩,善草書。有《二十七松堂集》。

熊璉

熊璉,字商珍,號澹仙,又號茹雪山人,如皋人。有《澹仙詩鈔》。

趙友蘭

清江蘇無錫人,字佩芸,一字書卿。王某妻。工詞,煉字精深,調音諧暢。有《澹音閣詞》。

趙文哲

清江蘇上海人,字升之、損之,號璞庵、璞函。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官至戶部主事。緬甸之役,從阿桂軍。還至四川,入溫福幕,預大金川之役。三十八年,木果木之戰,大營覆沒,從溫福死難。贈光祿寺少卿。工詩文,早年即有盛名,從軍之後,得江山之助,所作尤變化新奇。有《媕雅堂集》、《娵隅集》等。

蔡見先

蔡見先,字振豐,又字啓運,號應時、運時,以字行。清新竹縣人。其先原籍福建同安,累世武職。蔡氏博學能文,喜兵書,好交遊,時與諸名士詩文唱酬。光緒十二年(1886)將“竹社”、“梅社”改組爲“梅竹吟社”,並擔任社長。光緒十七年(1891)取中秀才,二十年(1894)遷居苗栗苑裏。乙未割臺之際,曾襄助表兄丘逢甲舉兵抗日。明治三十年(1897),與鹿港文人洪棄生、許劍漁等共創“鹿苑吟社”。同年三月,應苗栗支廳長橫堀氏之聘,擔任事務囑託,並授佩紳章。十月,又應苑裏事務署長淺井氏之邀,編修《苑裏志》,旋任苗栗辦務署參事。明治三十九年(1906),與林癡仙、林幼春等人創立“櫟社”,爲創社九老之一。明治四十年(1907),任苑裏區長。四十三年(1910),“奇峯吟社”因新竹縣知事櫻井勉離去,改由蔡啓運擔任社長。明治四十四年(1911)四月病逝,年五十七。蔡氏生平好擊鉢吟,其子蔡汝修編《臺海擊鉢吟集》,收錄其擊鉢吟作百餘首。所着《養餘軒詩鈔》,今已佚。〖參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雜報”欄,詩人作古,1911年4月25日,第三版;《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雜着”欄,蔡啓運先生事略,1911年5月2日,第一版;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710至711。〗 今蔡氏詩作據《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竹梅吟稿》、鄭鵬雲編《師友風義錄》、《萊園第三週年詩會稿》、蔡汝修編《臺海擊鉢吟集》、《櫟社第一集‧啓運詩草》、曾笑雲編《東寧擊鉢吟前後集》等資料輯錄編校。(江寶釵撰)

管同

清江蘇上元人,字異之。道光五年舉人。姚鼐弟子。以文名家,論文提倡陽剛之美,兼工詩。有志經世,不獲用。有《因寄軒詩文集》、《七經紀聞》、《孟子年譜》、《文中子考》等。

蔡琬

清漢軍正白旗人,字季玉。綏遠將軍蔡毓榮女,尚書高其倬妻。相傳其母系吳三桂藩府舊人,號“八面觀音”。其倬奏疏移檄,每與琬商酌定稿。工詩。有《蘊真軒詩鈔、詩餘》。

蔣春霖 🔥

晚清詞人。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寄籍大興。鹹豐中曾官至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後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藥死)。早年工詩,中年毀詩而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雲樓詞》以身遭鹹豐年間兵事(太平天國運動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特多感傷之音,有”詞史“之稱。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雲樓燼餘稿》。

趙我佩

趙我佩,字君蘭,仁和人,趙慶熺女,□礪軒室。

趙端

趙端,字立山,錢塘人。官盧龍知縣。有《驪城雜詠》。

趙純碧

趙純碧,字粹媛,武進人,同縣諸生李嶽生室。有《微波閣詩》。

蔡碧吟

蔡碧吟,蔡氏招臺南舉人羅秀惠入贅。(注)孰料,羅氏放誕風流,不久即蕩盡蔡家資財,晚年夫婦以賣字爲生。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結集出版,茲據《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詩報》、《臺海詩珠》等報刊合集輯錄編校。(蔡美端撰)註文:參考守一生〈碧吟女史〉,《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8月17日。蔡碧吟議贅羅秀惠一案,頗多報導,可參考〈就蔡碧吟議贅羅秀惠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8月27日,第一版、「蟬琴蛙鼓」,《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8月28日、「蔡羅結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1月26日,第三版。

蔣敦復

清江蘇寶山人,原名爾鍔,字純甫,號劍人。諸生。少時一度出家爲僧,名鐵岸,一稱妙塵。曾以策幹楊秀清,後又作詩獻曾國藩。識英語。後在上海爲人傭書。有《嘯古堂集》等。

蔣景祁

清江蘇武進人,一作宜興人,字京少。諸生。康熙十六年,應順天鄉試失利;十八年舉鴻博,又不中。官至府同知。工詩詞。有《東舍集》、《梧月詞》、《罨畫溪詞》等。

趙芬

趙芬,字儀姞,一字子逸,號次鴻,晚號善約老人,上海人。戶部侍郎趙秉衝女,批驗大使烏程汪延澤繼室,日楨母。工詩詞,有《濾月軒集》。

蔣晱

暫無簡介

趙慶熹

暫無簡介

趙熙

趙熙,字堯生,別號香宋,四川榮縣人。清光緒十八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轉官監察禦史,有直聲。民國後,退居榮縣,修志講學外,唯以讀書吟詠爲事。詩詞書法,俱爲海內所重,有《趙熙集》傳世。

劉光第

清四川富順人,字裴村。光緒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在官十餘年,因讞獄忤長官,遂退而絕跡不至署。戊戌夏,以陳寶箴薦,加四品卿銜參與新政。政變被殺,爲“戊戌六君子”之一。有《介白堂詩文集》。

劉永濟

暫無簡介

劉師培

暫無簡介

鄭文焯 🔥

鄭文焯,字叔問,一字小坡,漢軍旗人。光緒乙亥舉人,官內閣中書。有《大鶴山人詩集》。

鄭元昭

暫無簡介

鄧漢儀

清江蘇泰州人,字孝威。康熙十八年召試鴻博,官中書舍人。貫穿經史百家之學,尤工詩,與吳偉業、龔鼎孳相唱和。嘗次近代名人之詩爲《詩觀》。有《過嶺集》。

鄭日奎

清江西貴溪人,字次公,號靜庵。順治十六年進士,官工部主事。康熙中與王士禛同典四川鄉試,士禛有“水部風流似鄭虔”句以贊之。有《靜庵集》。

劉開

清安徽桐城人,字方來,號孟塗。諸生。姚鼐弟子。爲人落拓不羈,喜交遊,與人談論,輒罄肺腑。爲文亦縱橫多奇氣。有《孟塗詩文集》、《論語補註》、《大學正旨》等。

鄭孝胥

暫無簡介

鄧廷楨 🔥

清江蘇江寧人,字維周,號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又號剛木老人。嘉慶六年進士。授編修。道光間擢至兩廣總督。與林則徐協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後調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擢至陝西巡撫。精吏治。有《雙硯齋詩鈔》。

齊體物

齊體物,號誠庵。滿州人,漢軍正黃旗。清康熙丙辰年(1676)進士。康熙三十年(1691)由漳州海防同知調任臺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參考高拱乾《臺灣府志》,臺銀本。〗(施懿琳撰)

德隱

清初江蘇太湖洞庭西山香林庵女僧,蘇州人,生卒年不詳,大約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前後在世。俗姓趙,名昭,字子惠,寒山隱君宦光女。祖母陸卿子,母親文端容俱擅詞翰,能繼家學。適平湖士子馬班,亦山水高隱之流。明亡後,馬氏家破,遂入空門。於太湖西山中匿影二十餘年,實吳越間一奇女子。詩風沉雄挺拔,絕無脂粉媚態,格調深沉,意境悠遠,當時頗享詩名。有《侶雲居稿》,又其詩不少收入《檇李詩繫》。

鄭用錫

鄭用錫,漳泉械鬥紛起,撰〈勸和論〉開導村民,又挺身勸解,獲保全者不少,逝後於同治十一年(1872)獲祀鄉賢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與堂弟鄭用鑑合撰淡水廳方誌,後世纂修者多以此爲基礎;又著有《周禮解疑》、《周易折中衍義》。鹹豐元年(1851)開始修築「北郭園」,此庭園遂成爲北臺重要的文學據點。鄭氏工詩文,詩歌內容小至雜物微詠、個人心緒、家庭瑣事、園林賞玩、交遊酬答,大至反映社會現象,關心桑梓國事,或歡愉憂嘆,或憤慨悲憫,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詩人。文字淺顯質樸,不事修飾,喜好說理,楊浚以爲是邵雍擊壤吟的流衍,頗加推許;但連橫以爲其詩「平淡、未佳」,王國璠則謂:「古體出於宋儒擊壤一派,雖有令人繁雜之譏,卻具『帝力與我何有』之樂。近體必琢必鍊,致氣息神采,大受束縛,流於生澀。獨五言律絕,頗有田園之趣,應可傳也。」鄭氏詩作目前存有兩種版本,其一是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的《北郭園詩鈔稿本》;其二系次子鄭如梁委託福建舉人楊浚編修的《北郭園全集》,於同治九年(1870)刊刻,爲北臺灣最早出版的詩文集。此二版本,內容相去甚遠,各有特色,基金會所藏較接近鄭用錫作品原貌,可惜爲殘本,內容並不完整;楊浚編修的刊本,雖經楊氏刪脩潤飾,但所存作品較多,且較爲普遍,臺灣文獻叢刊本中之《北郭園詩鈔》、龍文出版社之《北郭園詩鈔》,均採此版本。茲以《北郭園全集》爲底本,參照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所藏之《北郭園詩鈔稿本》(以下簡稱「稿本」)編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認的字體,則由黃哲永、謝永基兩位先生協助辨識完成。(黃美娥撰)

鄧瑜

鄧瑜,字慧珏,金匱人。奉化知縣恩錫女,錢塘舉人、知縣諸可寶繼室。有《清足居詩詞集》。

劉大櫆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雍正七年副貢生。乾隆年間先後被薦應舉博學鴻詞科,報罷。晚官黟縣教諭。工文章。方苞譽爲“今之韓、歐”。友人姚範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劉、姚爲桐城派之代表。論文強調“義理、書卷、經濟”,要求作品闡發程朱理學,又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進一步發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有《海峯文集》、《海峯詩集》。

樊初荀

樊初荀,字佚,沁水人。康熙庚戌進士。

樊增祥

樊增祥,字嘉父,號雲門、樊山,別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曾任陝西宜川、渭南等縣令。後累官至陝西布政使、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逃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曾爲參政院參政。擅長詩、駢文、詞,爲近代晚唐詩派代表詩人。著有《樊山全書》。  樊增祥關係臺灣詩二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以校錄。(吳福助撰)

鄭際魁

鄭際魁,清乾隆年間(1736~1795)鳳山縣人。生員。以下詩作據清修臺灣方誌所引輯錄。(吳福助撰)

談印梅

談印梅,字湘卿,歸安人。談學庭次女,南河主簿孫亭昆均室。詩學得孫秋士先生指授,與姊印蓮、夫族姑佩芬稱歸安三女史,有《菱湖三女史集》合刻。

潘榕

暫無簡介

潘飛聲

潘飛聲,字蘭史,廣東番禺人〖參考林鶴年《福雅堂詩鈔》題詞;又王松《友竹行窩遺稿》附《哀輓錄》,註明潘氏裏籍爲「上海」,姑存疑。〗。生平不詳。(楊永智撰)

魯一同

清江蘇清河人,字通甫,一字蘭岑。道光十五年舉人。好言經世,凡田賦、兵戎、河道。地形悉得其精奧。文章氣勢挺拔,切於事情。嘗佐清河知縣吳棠守城御太平軍。有《通甫類稿》、《邳州志》、《清河縣誌》。

黎簡

清廣東順德人,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又號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乾隆五十四年拔貢。詩畫書稱三絕,詩學李賀、黃庭堅,刻求新穎,書得晉人意。性喜山水,所居百花村,有衆香亭、藥煙閣等勝。名流來粵者無不過訪。有《五百四峯草堂詩文鈔》、《藥煙閣詞鈔》、《芙蓉亭樂府》等。

黎庶蕃

黎庶蕃,字晉甫,號椒園,遵義人。鹹豐壬子舉人,官兩淮鹽大使。有《椒園詩鈔》。

薛時雨

清安徽全椒人,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人。鹹豐三年進士,授嘉興知縣,官至杭州知府。太平軍起,參李鴻章軍幕,以招撫流亡振興文教爲任。去官後,主講崇文尊經、惜芳等書院,從遊者甚衆。有《藤香館詩刪》、《詞刪》等。

錢林

清浙江仁和人,原名福林,字東生,一字志枚,號金粟。嘉慶十三年進士,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左遷庶子。熟於本朝名臣言行,及河漕、鹽榷、錢法諸大政。有《文獻徵存錄》、《玉山草堂詩集》。

錢枚

清浙江仁和人,字枚叔,一字實庭,號謝庵。嘉慶四年進士,官吏部文選司立事。詩詞清麗。有《心齋草堂集》、《微波詞》。

錢泳

清江蘇金匱人,初名鶴,字立羣,號臺仙、梅溪。諸生。嘗客遊畢沅幕中。與翁方綱、包世臣等人交遊。工篆、隸、詩畫,精鐫碑版,學識淵博。有《履園叢話》、《說文識小錄》、《梅花溪詩鈔》、《蘭林集》。

錢芳標

清江南華亭人,原名鼎瑞,字葆馚,一字寶汾,號蓴。錢士貴子。康熙五年舉人,授內閣中書。博聞宏覽。工詩,尤精詞,有名東南。舉鴻博,丁內艱不赴。有《金門稿》、《湘瑟詞》。

錢斐仲

錢斐仲,字餐霞,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錢昌齡女,候選訓導德清戚士元室。工詞。著有詞話一卷。

錢大昕

清江蘇嘉定人,字曉徵,一字及之,號辛楣、竹汀居士。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歷官少詹事、廣東學政。五十歲即回籍,歷主鐘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精研經史、金石、文字、音韻、天算、輿地諸學,考史之功,號爲清代第一。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藝文志》、《元史氏族表》、《恆言錄》、《疑年錄》、《潛研堂集》等。

駱綺蘭

清江蘇句容人,字佩香,號秋亭。金陵龔世治妻。早寡,遷居丹徒。工詩,爲袁枚女弟子。作畫亦有天趣。有《聽秋軒詩稿》。

錢載

清浙江秀水人,字坤一,號蘀石,又號瓠尊、壺尊,晚號萬松居士。乾隆十七年成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左侍郎。自少不耐爲八股文,故得第甚晚。工詩與書法,善水墨畫,尤工蘭竹。又善鑑別法書名畫。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貧,晚年賣畫爲生。有《蘀石齋詩文集》。

鮑之芬

鮑之芬,字佩芳,一字浣雲,丹徒人。皋三女,知縣徐彬室。

繆公恩

暫無簡介

戴名世

清安徽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憂庵。身後人稱宋潛虛先生(戴氏出自先秦宋國)。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授編修。自少時即留心明史,遍訪遺書,網羅故老傳聞,得方孝標《滇黔紀聞》,採其內容入己作。左都御史趙申喬劾奏所撰《南山集》用永曆年號,遂得罪下獄,被殺,家屬充發黑龍江。今存《潛虛先生文集》。

戴延介

字受滋,號竹友,安徽休寧籍,寄居吳門(今江蘇蘇州)。官巵部郎中。寫蘭竹,神韻超逸,書學黃堅以意趣勝。著《銀藤花館詞》。

謝章鋌

清福建長樂人,字枚如。道光間已有詩名。光緒三年進士。官內閣中書。爲致用書院山長。好遊山水,遊必有詩。亦工詞。有《賭棋山莊集》、《酒邊詞》、《賭棋山莊詞話》等。

戴梓

清浙江錢塘人,字文開。通天文算法,能自制火器。三藩亂時,以布衣從康親王傑書軍,授道員。戰後,得康熙帝召見,授侍講,參與纂修《律呂正義》。後遭人讒毀,謫戍關東,靠售書畫文字度日。所造“連珠銃”,實爲原始機關槍。有《耕菸草堂詩鈔》。

魏禧

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寧都人。明諸生。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辭不就試。有《魏叔子集》。

魏源

清湖南邵陽人,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道光二年舉人,會試落第,納貲爲內閣中書,二十五年始成進士。熟於國故朝章,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治學以經世致用爲宗旨,與龔自珍齊名。入陶澍等幕,襄助籌辦漕、鹽、河諸大政。鴉片戰爭後作《海國圖志》,倡“師夷長技以制夷”說。成進士後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潛心著述。有《古微堂詩文集》、《聖武記》、《元史新編》、《老子本義》等。

邊浴禮

清直隸任丘人,字夔友,一字袖石。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嗜詩,博聞宏覽,於書無所不讀。有《袖石詩鈔》、《東郡趨庭集》、《健修堂詩錄》等。

魏憲

魏憲,字惟度,福清人。諸生。有《枕江堂集》。

嚴遂成 🔥

清浙江烏程人,字崧瞻,號海珊。雍正二年進士。乾隆元年舉薦博學鴻詞,不與試。官至雲南嵩明知州。歷遊豫、楚、滇、黔。詩工詠古,撰《明史雜詠》至四卷。有《海珊詩鈔》。

嚴元照 🔥

清浙江歸安人,字久能。諸生。治經務實學,尤熟於《爾雅》、《說文》。聚書數萬卷,多宋元刊本。有《爾雅匡名》、《娛親雅言》、《悔庵文鈔》、《詩鈔》等。

嚴虞惇

清江蘇常熟人,字寶成,號思庵。康熙三十六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館閣文字,多出其手。己卯科場獄興,以子侄有嫌,坐鐫級。旋起補國子監監丞,官至太僕寺少卿。著述甚富,有《讀書質疑》、《嚴太僕集》等。

羅元琦

羅元琦,字用璞,號昆圃,石屏人。乾隆戊午舉人,官隴西知縣。有《蘭陔堂詩集》。

蘇穆

蘇穆,一名姞,字佩蘘,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人,宜興賙濟側室。工詞,殉粵匪難。

譚敬昭

譚敬昭,字子晉,號康侯,陽春人。嘉慶丁丑進士,官戶部主事。有《聽雲樓詩草》。

譚獻 🔥

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生。少孤,潛心經學,「必求西漢諸儒微言大義,不屑屑章句。讀書日有程課,凡所論著,隱括於所爲日記」(《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文苑列傳·譚廷獻傳〉》)。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舉人。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後署秀水縣教諭。歷知安徽 歙縣、全椒、合肥、宿松諸縣。晚告歸,銳意撰述,爲一時物望所歸。張之洞延主經心書院,年餘謝歸。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卒於家,年七十。工駢體文,「導源漢魏」,師法六朝;詩優柔善入,惻然動人;又工詞,致力尤深,家藏前人詞曲甚富。承張皋文、周止菴之緒餘,力尊詞體,上溯《風》《騷》,詞之門庭,由是益廓。自爲詞窈眇而沉鬱,小令尤爲精絕。著有《復堂類集》、《復堂文》、《復堂詩》、《復堂詞》、《復堂日記》。嘗選清人詞輯爲《篋中詞》六卷,續三卷,至精審,學者奉爲圭臬。又曾評點《駢體文鈔》及周止菴《詞辨》,皆能度人金針者,亦近代詞壇之一大宗師也。

嚴繩孫

清江蘇無錫人,字蓀友。以詩古文辭擅名。康熙十八年,以布衣舉博學鴻儒,試日僅賦一詩而出。授檢討,修《明史》,充日講起居注官。遷右中允,乞歸。工書畫,有《秋水集》。

龐塏

清直隸任丘人,字霽公,號雪崖。康熙十四年舉人。試博學鴻詞,授檢討,分修《明史》,官至福建建寧府知府,政尚清簡,時將興大獄,塏力弭之。工詩,以自然爲宗,奇而不肆。有《叢碧山房文集》、《雜著》、《翰苑稿》等。

釋敬安

釋敬安,字寄禪,號八指頭陀,湘潭人,本姓黃。湘陰法華寺僧。後居京師法源寺。有《八指頭陀詩集》。

龐樹柏

暫無簡介

饒芝祥

暫無簡介

龔翔麟

龔翔麟,生於世祖順治十五年,卒於宗雍正十一年,年七十六歲。康熙二十年(1681)副貢生。由工部主事歷遷至御史。當官有幹實,在諫臺時,號稱敢言。初居武林田家灣,自號田居。後得橫河沈氏之居,謂之玉玲瓏山館,因獲宋宣和花綱石玉玲瓏,因以名其樓。刻書多,以春秋集傳爲主,名爲《玉玲瓏閣叢書》。藏書印有“玉玲瓏閣藏書圖記”、“龔稼村祕籍之印”等。翔麟工詩詞,與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稱“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詩稿》十卷,續三卷,《紅藕莊詞》三卷。 清藏書家、文學家。字天石,號佳育,別號蘅圃,又號稼村,晚號田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順天副貢生,由兵部車駕司主事、工部主事、遷廣東關稅官,後授陝西道監察御史。工於詩文,與朱彝尊等人稱“浙西六家”。有藏書樓“玉玲瓏閣”,爲橫河沈氏故居,因獲宋宣和花崗石玉玲瓏,因以名其樓。所藏異書甚多,藏書知名,甲於浙右。藏書處另有“紅藕莊”、“墨稼軒”等。刻書多種,以春秋集傳爲主,曾延聘黃虞稷爲其校刊圖書,名爲《玉玲瓏閣叢書》。藏書印有“玉玲瓏閣藏書圖記”、“龔稼村祕籍之印”、“玉玲瓏山館”、“紅藕莊”、“蘅圃曾觀”、“紅菡萏湖莊”、“龔氏墨稼軒珍藏圖書”、“橫沙龔氏玉玲瓏閣收藏圖書”、“龔蘅圃祕籍之印”等。晚年家貧,以至於舉家食粥度日,遂遷居至張陀園,字號田居。著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選》、《蘭臺疏稿》、《浙西六家詞》等。

顧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明諸生。青年時“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發憤爲經世致用之學。曾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所至每墾田度地,結交豪傑之士,爲光復計。最後定居華陰。其時西南永曆政權已覆滅,仍不忘恢復。曾出雁門,至大同,有所營謀。卒於曲沃。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爲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爲一,於經史兵農音韻訓詁以及典章制度,無所不通。旅行中載書自隨,考察山川險要,土物民風,隨時發書查覈。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著作繁多,而畢生心力所注,在《日知錄》一書,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顧夢遊

明末清初江南江寧人,字與治。明崇禎十五年歲貢生。十歲作《荷花賦》。喜交結四方名士賢豪。入清不仕。善行草書。有《茂綠軒集》。

龔鼎孳

龔鼎孳,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人。明崇禎甲戌進士,官給事中。入國朝,歷官禮部尚書。諡端毅。有《定山堂詩集》。

序燈 🔥

序燈,明末清初浙江杭州法喜院僧。生卒年與俗姓均已失考。大約公元1655年前後在世。字奕是,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爲詩僧笑魯之孫,翼庵濟白之徒,嘯翁顯鵬之侄,一門詩僧,盡擅詩名。其詩詞藻華贍,氣度雍雅,時評甚高。有《嘯隱偶吟錄》。

胤禛

即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皇帝。聖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親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後頒詔訓飭各級文武官吏,列舉弊端,嚴令整頓。藉故鎮壓與之爭位的諸弟,胤(允)禵被圈禁,胤(允)祀、胤(允)禟於被廢黜後死亡。舅父隆科多、大將軍年羹堯原屬親信,也在雍正初年相繼得罪。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得罪,實遭隆、年二人牽連。康熙帝所親信之蘇、寧織造李、曹兩家亦遭重譴。甚至浙江士子亦因查、汪兩案而暫停鄉會試。又嚴令諸王不得對所屬旗人多派差使,停止宗室諸王兼管旗下事務。在中央設立軍機處。重用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爲重要省份總督。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在大多數省份行“攤丁入畝”之法。對西北方面,討伐羅卜藏丹津叛亂,擊敗準部噶爾丹策零之擾。對外則禁止西洋傳教士傳教,除在京者外,其餘西洋人一律安置澳門。又於雍正五年與俄國訂立《布連斯奇界約》及《恰克圖界約》,劃定中俄中段邊界。十三年八月,病卒。諡憲皇帝。

奭良

暫無簡介

夏仁虎

夏仁虎,南京人,字蔚如,號嘯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他兄弟五人,即夏仁溥、夏仁澍、夏仁析、夏仁虎、夏仁師,排行老四,鄉人成其爲“夏四先生”。夏仁虎自幼聰慧,在兄弟五人中,以他的學問事業最爲突出。清朝戊戌變法那年(1898年),25歲的夏仁虎以拔貢身份到北京參加殿試朝考,成績優秀,遂定居北京,開始了他整整30年的官宦生涯。他是晚清的秀才、拔貢、舉人,刑部、商部、郵傳部的小京官。辛亥革命後,他先後在民國北洋政府交通部、財政部爲官,併成爲國會議員。張作霖入關後,夏仁虎先後擔任國務院的政務處長、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和國務院祕書長。1927年北伐戰爭爆發,北洋政府作鳥獸散。1929年,時年55歲的夏仁虎棄官歸隱,專事著書和講學,擔任了北京大學講師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妄圖拉攏他,他毅然拒絕的日寇的利誘,保持了民族氣節!新中國成立後,他成爲中央文史館館員。晚年的夏仁虎儘管雙目失明,仍然筆耕不輟,直到196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夏仁虎和妻子張玉貞有八子一女,其中第六子夏承楹的妻子便是偉大的女性作家林海音。

陳端生

陳端生,字雲貞,清代彈詞女作家,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嫁淮南範秋塘 (陳寅恪猜測爲浙江秀水範璨之子範菼,郭沫若認爲是會稽範菼)。其夫範秋塘以科場案(一說繼母控忤逆)謫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緣》彈。後範遇赦歸,未至家而陳卒。著有《繪影閣詩集》(失傳),彈詞小說《再生緣》(一至十七卷)。《再生緣》共二十卷,陳寫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餘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繩續稿。最後由女作家侯芝整理爲八十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寶仁堂刊本,其後又有多種刊本、石印本和鉛印本。此作經改編爲蘇州彈詞書目,有一定影響 。彈詞《再生緣》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另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

林嗣環

林嗣環,字鐵崖,號起八。清代順治年間的福建晉江人(現泉州市安溪縣官橋鎮駟嶺村),當時的進士。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從小聰穎過人,七歲即能屬文。及長赴試,因文章峭奇卓絕,考官疑爲他人代筆,故不得中。林嗣環遇挫折不氣餒,倍加發憤攻讀,於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年壬午科中舉人,繼而於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醜科登進士及第。授太中大夫,持簡隨徵,便宜行事。後調任廣東瓊州府先憲兼提督學政。 中進士後,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山西左參政道。他小時家境清貧,長大後心高志遠。其博學善文,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略》《荔枝話》《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刪減版至今仍爲初中語文課文。《荔枝話》是一篇記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而且在農業經濟方面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他的這些著作都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無價之瑰寶。

李方膺

清代詩畫家,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爲“揚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爲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後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南京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爲揚州八怪之一。有《風竹圖》、《遊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幹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吳承勳

不詳

慈禧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宋起鳳

宋起鳳,字來儀,號紫庭,一號覺庵,河北滄州人,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副貢生。後任樂陽縣令,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任靈丘知縣,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宋起鳳擢升廣東羅定州知州,“居官廉明寬大,惠政多端”。晚好遊,足跡遍天下。著有《稗說》四卷,又有《核工記》。

張潮

清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字山來,一字心齋,號仲子,自稱三在道人。生於順治七年(西元一六五〇年)生。父張習孔官至侍郎。心齋少年能文,與冒闢疆、孔雲亭、陳迦陵等名士有詩文往來,言論詼諧,觀點精闢,處世瀟灑,交友不拘,姑蘇孝廉張爲泉曰:「老子化胡,潮子化吾;我心齋兄,自化化人,自娛娛人。」心齋不喜八股文,苦讀不第,後補官,僅至翰林院孔目。康熙四十六年(西元一七〇七年),卒。心齋著作等身,論文貴「真」,其文風格簡明、內容深長,廣爲衆人接受。嘗刻印《檀幾叢書》、《昭代叢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帙)等。亦精高階幻方,於《心齋雜組·卷下·算法圖補》嘗更正程賓渠《算法統宗》之百子圖(十階幻方)。著有《虞初新志》、《檀幾叢書》、《昭代叢書》、《花鳥春秋》、《玩月約》、《滇南憶舊錄》、《幽夢影》、《詩附錄》、《花影詞》、《心齋詩集》、《心齋雜組》、《補花底拾遺》、《奚囊寸錦》、《尺牘偶存》、《尺牘友聲二集》、《尺牘友聲三集》、《書本草》、《飲中八仙令》、《酒律》、《下酒物》、《聯莊》等。

魏秀仁

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號眠鶴主人、眠鶴道人,又號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縣東門外(今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東門村塔頭)人。外族祖爲閩縣謝震。父魏本唐,嘉慶己卯舉人。魏子安生於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舉,屢試不第,主講渭南象峯書院、成都芙蓉書院。著有《花月痕》等。卒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李毓秀

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享年八十三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據國學學者王俊閎考證,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因而缺少傳奇故事。史料記載,在年輕的時候,李毓秀師從同鄉學者黨冰壑,遊學近二十年。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爲秀才,致力於治學。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爲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

王弘撰

華陰人,字文修,一字無異,號太華山史。監生,博學工書,對書畫金石精鑑別。持反清復明之志,康熙十七年薦博學鴻詞,堅辭不就。世居華山,有讀易廬,著《易象圖述》、《山志》、《砥齋集》等。顧炎武稱王弘撰爲“關中聲氣之領袖”。 同時,王弘撰一生酷嗜金石、書法和繪畫,勤於書法創作,與傅山、鄭簋、孫承澤、周亮工、戴本孝、宋犖、戴廷栻、郭宗昌、“金陵八家”、吳門畫派後裔等一流書畫家、收藏家來往密切,切磋藝術,在明末清初的金石書畫圈中的影響很大。王弘撰還著有金石書畫專著《砥齋題跋》,其所著《待庵日札》、《北行日札》、《西歸日札》等著述,也保存了不少金石書畫的研究成果和藝術史料。

沈輅 🔥

不詳

陳沆

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著名詩人、文學家,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被魏源稱爲“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於下層官僚家庭。曾祖父陳嘉霽生前苦讀經書,屢試不得志,後抑鬱而死。祖父陳士珂,舉於鄉,終生未仕,做一個“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其父陳光詔,字金門,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舉人,官授知縣。他爲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極好。陳沆於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舉,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進士一甲一名,其策論文章,氣勢雄渾,論述精闢,筆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廣東省學政,典廣東鄉試(廣東省大主考),任會試同考官。次年,任禮部會試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卒年,《清史列傳》記爲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錫恩撰《陳修撰沆傳》則言年四十一,當爲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後歸葬於浠水縣西調軍山南麓。學宗宋儒,工詩。有《詩比興箋》、《近思錄補註》、《簡學齋詩存》、《白石山館遺稿》。

無名氏

清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陳於王 🔥

陳於王,字健夫,蘇州人,入瀋陽,隸漢軍,後居順天宛平(今北京豐臺一帶)人,平生嗜好詩文,著有《西峯草堂雜詩》。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桃花扇傳奇》問世後,陳於王有感於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陳後主覆轍的歷史事實,激憤難抑,吟詠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題桃花扇傳奇》:“玉樹歌殘跡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史惟圓

清江蘇宜興人,陽羨詞派重要詞人,字雲臣,號蝶庵,又號荊水釣客,原名策,又曾名若愚。史孟麟孫,陳維崧姻表親,論交三十年,意氣甚投。少時意氣豪壯,頗有抱負,後歷經滄桑,不求聞達,以隱逸終老。蔣景祁《瑤華集》選其詞多至四十五首,僅次於陳維崧與朱彝尊,可見其當時在詞壇之地位與影響。曹貞吉《摸魚兒·寄贈史雲臣》將其與南宋詞人蔣捷並提,譽以“平分髯客(陳維崧)旗鼓”。早期之作多曼聲輕雋,後期則轉爲恢奇狂逸。體現其“入微出厚”而重在“志意”的主張。著有《蝶庵詞》。

樂鈞

樂鈞,原名宮譜,字效堂,一字元淑,號蓮裳,別號夢花樓主。江西撫州府臨川長寧高坪村(今屬金溪縣陳坊積鄉高坪村)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從小聰敏好學,秀氣孤秉,喜作駢體文,利文20卷。弱冠補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學使翁方綱拔貢薦入國子監,聘爲怡親王府教席。嘉慶六年(1801)鄉試中舉,怡親王欲留,樂鈞以母老辭歸。後屢試不弟,未入仕途,先後遊歷於江淮、楚、粵之間,江南大吏爭相延聘,曾主揚州梅花書院講席。嘉慶十九年,因母去世過分傷心,不久亦卒。

邵瑞彭

淳安縣富文鄉楂林村人,一名壽籛(壽錢),字次公。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就讀於慈溪浙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祕書。

毛宗崗

清代初年文學批評家,字序始,號子庵,茂苑(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代崇禎五年。 毛宗崗效金聖嘆刪改《水滸傳》之作法,與其父毛綸增刪《三國志通俗演義》回目,並據明羅貫中版加以修訂成百二十回之通行本。其附加之修改和評價依據南宋朱熹《資治通鑑綱目》去增強了尊劉黜曹的正統觀念,又突顯了時人評點之風氣。《三國演義》現行本多據毛宗崗之傳世評改版爲基礎。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提及過他對三國時代三位歷史人物的個人看法:「吾以爲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亮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歷稽載籍,名將如雲,而絕倫超羣者莫如雲長。……歷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趙豔雪

清代女詩人,康熙時期天津佟宏妾。她作了《悼金夫人》:「逝水韶華去莫留,漫傷林下失風流。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袁簡齋《隨園詩話》也贊此詩「甚佳」。

陶宗亮

著有《春夢百痕》、《半巢吟》等。所著《續修茜涇紀略》,館存未見,書齋待考。《滄江紅雨樓詩》,館存未見,書齋待考。

潘榮陛

潘榮陛,生卒年不詳,字在廷。大興(今北京大興)人。雍正九年(公元 1731 年)入皇宮任事。後充宮闕製作督銷之職,職內頗留意於內府圖書藏籍。乾隆十年(公元 1746 年)退休家居,據其經歷,寫成《工務紀由》、《月令集覽》、《昏儀便俗》、《讀札須知》、《曠懷閒草》等。

高鶚

字蘭墅,一字雲士。因酷愛小說《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李靜山

不詳

翁方綱

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論詩創“肌理說”,著有《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文集》《小石帆亭著錄》等。

唐甄

唐甄,初名大陶,字鑄萬,號圃亭。四川省達縣(今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蒲家鎮)人,帝師唐瑜的第十一代孫,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論家。 唐甄與遂寧呂潛、新都費密,合稱“清初蜀中三傑”,與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並稱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啓蒙思想家”,被中宣部、國家教委列爲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傑出思想家”。

郭麐

郭麐(lín )字祥伯,號頻伽,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郭白眉 ,一號邃庵居士、薴蘿長者。江蘇吳江人。著作主要有《靈芬館詩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一卷、《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以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餘綺語》各二卷等。

顧彩

清戲曲作家,字天石,號補齋、湘槎,別號夢鶴居士,江蘇無錫人。其父顧宸,爲當地知名藏書之家,他閱讀一過,遂對文學戲曲有極大興趣。官至內閣中書。彩工曲,與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傳奇,皆彩爲之填詞。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後琵琶記各一本,《曲錄》傳於世。顧彩詩文集有《往深齋集》《闢疆園文稿》、《鶴邊詞》。戲曲作品有《楚辭譜傳奇》、《後琵琶記》、《大忽雷》,改《桃花扇》爲《南桃花扇》。

端木埰

端木埰,回族,字子疇,江寧人(今江蘇南京)。著名清朝文學家。清代文學家,任侍讀。工書,著有《賦源》等多種著作傳世。

劉炳照

劉炳照,原名銘照,字伯蔭,又字光珊,號蘋塘,又號語石,晚號復丁老人。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人。縣學生出身。捐納得五品銜候選訓導,誥封奉政大夫。以工詩詞知名,與俞樾、朱祖謀、葉衍蘭、吳昌碩、吳受福、朱鴻度、金武祥、惲毓巽、李寶嘉、李寶泉等文士唱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與夏孫桐、鄭文焯、費念慈、張上和、陳如升、於以堉、褚德輿等於蘇州城西藝圃結“鷗隱詞社”。

劉嗣綰

劉嗣綰,字簡之,又字芙初,號醇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從祖父始皆寓無錫之錦樹裏。所著有《尚絅堂集》,《箏船詞》。

史承謙

史承謙,字位存,江蘇宜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高宗乾隆中前後在世。諸生。工詞,與弟承豫稱“宜興二史。” 承謙著有《小眠齋詞》四卷,傳於世。

楊夔生

楊夔生,清代詩人。字伯夔,金匱(今無錫)人,詩人楊芳燦(字蓉裳)之子。生員,官至薊州知州。爲詩陶冶於唐、宋諸家,抑揚感慨,亦有閒適之作。論詞則謂北宋詞人失之過剛,南宋詞人力矯其弊,而流於纖膩。亦能詞及散文。有《真松閣詩詞集》。

錢德蒼

字沛思,號慎齋,江蘇長洲人,曾應科舉不第,爲人豪放不羈,常流連於酒旗歌扇之場。他愛好和熟悉戲曲藝術,所編選本具有演出腳本的特點。

顧嗣協

顧嗣協,字迂客,號依園(在蘇州家境寬裕,構築有依園),又號楞伽山人,江蘇長洲(屬蘇州)人。他出生於詩文極盛的江南,詩才甚高,是清代有名詩人,著有《依園詩集》(六卷)、《漪園近草》等。

金纓

金纓,清朝後期生於一個頗爲富有的書香人家。《格言聯璧》將流傳於世的格言,分爲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兇等 11 類,按儒家大學、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爲框架,收集市關這些內容的至理格言。  可以說是一座包羅萬象的格言寶庫。這些富贍充牣、雕鏤璀璨的格言警世醒心,教誨啓迪人們求真、向善、趨美,是古人心靈美的結晶。

周星蓮

清代道光年間書法家。初名日旿(一說日睜),字午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舉,官知縣、教習知習。以書名海內。 1868年(同治七年)嘗著《臨池管見》,以發明立法取勢用筆行神之意。兼工蘭竹梅花。有耕堂詩鈔。(《清畫家詩史》)

魏謙升

魏謙升,晚清時期學者,字滋伯,仁和人。九歲能文,弱冠後雄長壇坫。尤工書。以廩貢生選仙居縣訓導,不就。家居西馬塍,以著述自娛,垂五十年,有書三味齋稿。賊自湖州逼省城,家當其衝,或諷宜移居避之,不應。賊火其廬,乃挈妻子走靈隱山中。賊退,僑寓城中,嘯歌不輟,自號無無居士。城再陷,謙升方老病,驅至萬安橋下死,妻周氏同時殉節。周能書,世以鷗波夫婦擬之。

朱和羹 🔥

善書,鹹豐二年(1852年)著《臨池心解》成書。

劉濤

清初詩人。

秦賡彤

清代詩人。字臨士,無錫人。鹹豐六年(1856年)進士,官刑部員外郎。後以疾引歸,主講東林書院十餘年。著有《鐵華仙館詩文集》、《太極圖說解》等。

程允基

清安徽徽州人,字寓山。精琴理,所論鼓琴諸法,與松風閣諸譜不同。有《琴談》。

張淵懿

張淵懿,字硯銘,一字元清,號蟄園,青浦人。順治十年(1654)年舉人,以奏銷案坐廢鄉裏,遂寄情翰墨。廢黜之前頗爲活躍於雲間,曾先後組立“原社”,“春藻堂社”。康熙三十年(1691)還爲曹寅《柬亭圖》做詩跋,其卒當在此後若干年。著有《臨流詩》、《月聽軒詩餘》。其詞被選入《百名家詩餘》,但所作仍以自選於《清平初選》爲多,有101首。

費軒

費軒,字執御,原籍新繁(今四川新都),明末清初文學家費密(宇此度)孫,費錫璜子。其曾祖父因避兵亂遷居今揚州江都麾村鎮野田莊,後遂定居於此。費軒約生活於康乾年間,曾歸蜀應試,中式新繁,成舉人。其《夢香詞·望江南》一百餘首詠唱揚州,傳誦一時。

環山樵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爲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爲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爲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劉欽鄰

清江西宜豐天寶鄉人,字鄰臣,號江屛。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進士,授廣西富川知縣。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吳三桂叛亂,廣西將領孫延齡附應吳三桂攻富陽。富陽陷落後,江屛率家丁四十餘人與叛軍巷戰,終因寡不敵衆被捕。江屛被捕後,叛軍欲授官印誘降。江屛擲官印擲於地並怒斥叛軍,遂入重牢。在獄中,寫下了《絕命詩》、《殉難詩》各一首。

吳嘉紀

字賓賢,泰州(今江蘇泰州)人。清初詩人。他自幼生活貧苦,寫過不少反映民族矛盾和民生疾苦的詩。

李密庵

李密庵,清代詩人。

葛元煦

晚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號理齋,學古齋爲室名。少工篆、隸,不輕以酬應。家藏書畫甚巨。嘗輯刻叢書,有《嘯園叢書》傳世。另著有《滬遊雜記》一書。

石龐

字晦村,號天外,太湖(今屬安徽)人。自幼穎悟,善學,是清康熙年間難得的奇才。他不僅在詩、文、詞曲、繪畫、雕塑方面有很高造詣,對天文、地理、兵算也作過精深的研究。著有《天外談初集》。所撰傳奇6種:《因緣夢》、《後西廂》、《壺中天》、《無因種》、《詩囊恨》、《薄命緣》,均佚。 其《悟語》、《觀物篇》二部語錄體隨感錄,奇旬驚人,巧思絕世,是他思想的真實記錄。他的文學創作,才情卓越,別具一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天外談》所收詩文:“纖仄佻巧,墮入魔道”,“小有才而未讀書”,是一種偏見,需加辨正。

王守訓

字仲彝,號松溪。黃縣城東(今龍口市蘭高鎮)逄鮑村人。清光緒年間武英殿協修、纂修。自幼篤志好學,17歲入邑庠(縣學) ,補廩膳生(享受官府發給生活補貼的生員)。1870年(同治九年),考中山東省同治丁卯、庚午併科鄉試副榜。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順天舉人。次年,中進士,選爲翰林院庶吉士。在教館學習中,館課連列第二名,授教館檢討之職,繼授國史館協修,武英殿協修、纂修等職。在職期間,分管編修《國史·藝文志》。他稽經問史,日夜考據,勘誤訂正,不辭辛勞。1894年 (光緒二十年)正月 ,奉旨協助摯友、侍讀王懿榮回鄉辦團練,幹練認真,王懿榮贊之爲“合郡第一”。 主講瀛州書院數年。自幼篤志好學任職內,分管編修《國史·藝文志》。光緒二十年(1894),協助侍讀王懿榮回鄉辦軒練,工作幹練認真。於經籍文學多所瀏覽,收藏頗具規模,所藏書有6萬餘卷,藏於“文學天性齋”、“適齋”中。去世後,王懿榮悼曰:“文學爲士鄉三百年之冠”。同縣文人張庭詩在《縣誌續錄》中稱其“天才磊落,博深而求諸實用。” 王守訓一生宦海生涯(1886—1897)不長,更多的時間是著書立說,從事教育和收藏古籍。 其著述共17種,100卷。主要著作有《登州雜事》《登州詩話》《漢碑異文錄》《讀札筆記》《春秋地理補考》《韻字折衷》等。《登州雜事》手稿現存山東省博物館。在其掌教登州瀛洲書院時,“教諸生治經學、修品誼”“以浮華爲戒,求諸經世實用之學。”以智、德並重,注重學以致用。他的教學方法,除課堂授業外,還進行課外輔導。其書室名曰:“文學天性齋”。他“每月朔 (初一) 望(十五),輒接諸生,指正文字,列門牆者鹹斐然有章,人材蔚起”,被譽爲“時賢先聲”。

孫梁

清代人,字吟笙,號苦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間作小印。嗜金石學,間作小印,有漢人遺意。

萬樹

清江蘇宜興人,字紅友,又字花農,號山翁。國子監生。康熙十八年起,先後在福建、廣東任吳興祚幕僚。工詞曲,曾作傳奇及雜劇二十餘種。尤精詞律。有《詞律》、《香膽詞》、《擁雙豔三種曲》、《璇璣碎錦》等

丁晏

清江蘇山陽人,字儉卿,一字柘堂。道光元年舉人。鹹豐年間以在籍辦團練,由內閣中書加三品銜。治經學以漢儒傳注爲宗,而不廢宋儒之說。生平校訂著述書籍極多,有《毛鄭詩釋》、《三禮釋注》、《周易述傳》、《頤志齋文集》等共四十七種,已刊者匯刻爲《頤志齋叢書》。

葉衍蘭

葉衍蘭(1823-1897) 字蘭臺,號南雪。番禺(今廣州)人,原籍浙江餘姚。鹹豐六年(1856)進士。授戶部主事。賦詩綺才驚人,有"梁鴛鴦"之目。既長,以工詞負時譽,與沈世良、汪瑔並稱"粵東三家"。刻意於吳文英,而得張炎之神,反映時事之什,允稱詞史。又工書,精鑑賞,手繪清代學者遺像,各附以小傳,成《清代學者象傳》,自顧亭林至魏默深凡百十七人,其孫恭綽,爲影印傳世。又摹陳其年填詞圖、清微道人空山聽雨圖等。弟子昌廣生、潘飛聲等皆以詩名於時。有《課餘瑣談》、《館閣爵裏考》、《番禺縣續志稿》、《剪松閣隨筆》、《中華畫人室隨筆》、《海嶽樓詩》、《秋夢庵詞》等。

沈朝初

清江蘇吳縣人,字洪生,號東田。康熙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累官至侍讀學士。曾分纂《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明史》、《平定朔漠方略》、《唐類函續編》,凡歷五館。

金人望

金人望,字留村,歙縣人,康熙壬子副貢,官馬平知縣,同州知州,莊浪同知,既解組,構收帆別業,遂僑居涼州不歸。

曹元忠

曹元忠(1865-1923) 字夔一,號君直、凌波居士。江蘇吳縣人。光緒舉人。曾參加康有爲公車上書。官至內閣侍讀、資政院議員。民國後爲遺老。有《箋經室遺集》。

曾廣鈞

曾廣鈞(1866年-1929年),字重伯,號伋庵,又號伋安,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長孫。曾廣鈞爲曾國藩三子曾紀鴻長子。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甲午戰爭後,官廣西知府。

薛福成

清江蘇無錫人,字叔耘,一字庸庵。同治六年江南鄉試副貢生。參曾國藩、李鴻章幕府。官至湖南按察使。曾上《治平六策》、《海防十議》。旋任出使英、法、義(意)、比四國大臣。在外留心考察,力爭創設南洋各島領事,以保商爲急務。好爲古文辭,對遺聞軼事及海外狀況,尤多論列。有《庸庵文編、筆記》、《出使英法義比日記》等。

永嘉詩丐

不詳。

愛新覺羅福臨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二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爲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年號順治。

章駿飛

章駿飛,清代詩人,名士。生卒年及事蹟不詳。另有詩寫池州其他景點,如百荷公園:“傳說當年勝,琳宮開百牙。有山皆淨土,無沼不荷花。澹澹吹香細,亭亭拂露斜。記將題壁處,早晚拭籠紗。”

沈傳桂

沈傳桂(1792——1849),字隱之,一字閏生,號肝若,一號伽叔,江蘇長洲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副榜,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官松陵縣(今江蘇吳江)教諭。與朱綬、沈彥曾、吳嘉洤、戈載、王嘉祿及陳彬華合稱"吳中七子"。因其詞中愛用"夕陽"二字,世人稱之"沈夕陽"。現存《清夢庵二白詞》五卷,分卷名爲《鶯天笛夜新聲》一卷、《今雪雅餘》一卷、《蘭騷剩譜》一卷、《小臨印琴弄》一卷、《霏玉集》一卷,共230首。本文主要以沈傳桂及其詞作爲研究對象,梳理沈傳桂生平交遊情況,對沈傳桂及其詞作進行系統的研究,進而研究沈傳桂的詞學思想,力求全面客觀地評價沈傳桂在清代詞壇上的地位與貢獻。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論文選題緣起和意義,對沈傳桂研究現狀進行綜述。第二章對沈傳桂的生平及其著作進行考述。生平考以兩次中榜爲線索,將沈傳桂的人生際遇分爲三個方面,分別是"考中副榜,初顯聲名"、"高中舉人,交遊唱和"和"屢試不售,閉戶著書"。

周閒

周閒(1820年—1875年),字存伯,一字小園,號範湖居士,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晚清著名詞人、篆刻家、海上畫派名家。 嚴迪昌《清詞史》稱周閒足與鴉片戰爭時期詩史型詩人貝青喬並駕齊驅。鹹豐三年,佐戎幕剿滅嘉定小刀會,以功賜六品官。同治三年,官新陽令、候補知州同知。同治五年,因事與大吏齟齬,遭革職,隱居吳市,假筆墨以自娛。晚年寓居上海。 善畫花卉蔬果,遠師陳淳、惲壽平、李鱓,近參任熊,筆致雄渾秀腴。《嘉興府志》稱:“其畫濃部密緻,似宋人”。與任熊、姚燮、胡公壽爲藝文摯友,同蔣春霖、任薰、任頤、吳大徵、吳昌碩、張之萬等交遊密切。善篆刻,富金石派學養。喜用行楷,氣韻樸厚。作品有《任處士傳》、《範湖草堂詞》等。見《海上墨林》、《廣印人傳》、《清畫家詩史》、《金石家書畫集》、吳大澂《愙齋日記》、人民文學出版社《近代詞史》。

翁同龢

翁同龢(“龢”字讀hé,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聲甫,一字均齋,號叔平,又號瓶生,晚號松禪老人,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收藏家。 翁同龢是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之子。鹹豐六年(1856年)狀元及第。此後歷仕鹹豐、同治、光緒三朝,歷任翰林院修撰、陝西學政、文淵閣校理、翰林院贊善、詹事府右贊善、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庶子、太僕寺卿、內閣學士、署理刑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其中任戶部尚書最久,達十餘年。在此期間,他曾充當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師傅,並兩入軍機處,參與內政外交的決策。他尤其在甲午戰爭中堅決主戰,被視爲“帝黨”的代表、晚清清流派中“後清流”的領袖。甲午戰敗後,他主張變法圖強,並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起草“定國是詔”,拉開百日維新的序幕。但不久即被勒令開缺回籍,百日維新失敗後被革職編管,永不敘用。光緒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去世於常熟虞山,享年七十五歲。宣統元年(1909年)開復原官,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由遜帝溥儀賜諡號“文恭”。 翁同龢擅長詩文和書畫,尤其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被推爲“乾、嘉以後第一人”。遺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稿》等,被今人整理爲《翁同龢集》。

際智

際智,字愚庵,清初江南祗山寶林寺僧。江西(即今江西省境內)人。生卒年、俗姓及其他事蹟均不詳。大約公元1670年前後在世。能詩,詩風瀟灑勁健,頗具風骨。有《莖草堂集》。

孫華孫

孫華孫(?―1358),又名孫華,字元實,號果育老人。傳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大雅集》輯錄其詩14首,《元詩選(補遺)》錄其詩15首。《全元文》收其文2篇。當時人認爲“其所爲詩歌,流麗清遠,意出天巧,絕類王維、孟浩然”。《列朝詩集·小傳》等均以爲“永嘉人,僑居華亭”。然查閱貢師泰《玩齋集》、《孫元實墓誌銘》,華似爲孫父移居松江後纔出生。存疑。

王永彬

王永彬(1792年2月15日-1869年3月7日),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湖北荊州府枝江(今湖北宜都)人,清代學者,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時期。 著有《圍爐夜話》,與洪應明之《菜根譚》、陳繼儒之《小窗幽記》共稱爲“處世三大奇書”。

丁元英

丁元英(1789年—1854年),清朝詩人,字子龍。 生平 丁元英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家境富裕,自幼喜好文學。

劉彬

劉彬,字玉章,號鐵園,納西族,爲人忠義孝悌。安徽顥州府霍丘縣人。其父劉星海,原爲四將軍部將,隨永曆帝朱由榔入滇,累立戰功,官升總兵。他所著詩文較多,有《鐵園囈詩集》《萍寄偶吟醉餘草》。他的很多佳作均被《滇系》《雲南通志》《滇南詩略》《經世文編》《雲南叢書》等收錄。

沈紘

字昕伯,王國維就讀於東文學社時同學,摯交好友。其生卒不詳,大致與王國維(1877年—1927年)相似。

王維珍

王維珍,字穎初,一字席卿,號蓮西、蓮溪,又號大井逸人,天津人,生於道光七年(1827年),約卒於光緒十年(1884年)。鹹豐十年(1860)進士,官通政使司副使,掌接各省題本與臣民建言、陳情、申訴等事。同治十一年(1872)以事忤慈禧太后,被議處。工詩文,善書法,書法學歐陽詢,參以米芾、董其昌法,行書任意縱橫,淋漓痛快。著有《蓮西詩賦集》。

徐紫雲

徐紫雲(1644年-1675 年),字九青,號曼殊,人稱雲郎,揚州人,隸冒闢疆家班,崑劇演員。 徐紫雲工旦角,師承陳九。以善演《邯鄲夢》《燕子箋》諸劇著名。與陳其年交往甚密。康熙七年(1668年),徐紫雲隨陳其年到北京,不久即名傾都下,菊部歌兒多摹其音,京邑劇風爲之一變。 冒闢疆、龔鼎孳、陳其年諸名家均贈以詩,陳鵠等還繪有《雲郎出浴圖》《九青小像》等。《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收有冒鶴亭輯《雲郎小史》,張次溪輯《九青圖詠》,均載其事。

愛新覺羅·弘晝

愛新覺羅·弘晝(1711-1770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曆之弟,母爲純懿皇貴妃耿氏。 雍正十一年(1733年),晉封爲和碩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協同弘曆、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乾隆帝登基之後,弘晝倚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爲。歷任正白旗滿洲都統,遷鑲黃旗滿洲都統的職務,充玉碟館總裁,升爲議政大臣,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逝世,予諡爲恭。

王仕雲

王仕雲,字望如,號桐庵老人,安徽歙縣人,活動於明末清初。曾任廣東程鄉知縣 。曾在順治十四年在醉耕堂刊《王仕雲評論五才子水滸傳》中有自家評論(時盛金聖嘆評),後人亦常引用之。

李汝珍

李汝珍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少年時從凌廷堪(約1755―1809)學習古代禮制、樂律、歷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對疆域沿革特別感興趣。由於李汝珍對八股文不屑,導致他終生不達,最大的官做過河南縣丞,但他學問淵博,並精通音韻,青少年時代就有著作《音鑑》問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權貴,不善鑽營,始終沒有謀到像樣的官職。中年以後,他感到謀官無望,潛心鑽研學問。自1795年起到1815年,二十年時間寫成與《西遊記》、《封神榜》媲美的《鏡花緣》一書。

徐駿

徐駿,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進士 。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

潘鼐

潘鼐,字龍文,練江是其號,故而其著作名《潘練江詩稿》,是康熙二十三(1684年)的武舉人。

佚名

清朝所有佚名作者的總稱。

師道南

師道南,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寅街鎮武邑村人,望江令師範之子,清朝乾隆年間著名詩人。

陸清揚

陸清揚,生卒年不詳,字甫臣,號蘭陵生,蘭陵居士,又號“畫奴”,存含章樓文集,待月樓文集,陸清揚博學多才“詩書畫印”四絕,其詩意境高遠,瀟灑飄逸,含情幽邈,朦朧多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字運筆靈動雋秀,結字獨特,自成一體。 陸清揚之畫與其詩一樣,畫風純淨,意境深遠,由擅工筆,寫意亦佳。其印多用金文,古樸蒼拙,韻味十足。

張玿美

張玿美,字昆巖,甘肅武威人。康熙廩生,雍正元年(1723年)應孝廉方正科薦舉,授廣東惠來知今。繼升廉州知府,廣東雷瓊道。後辭官迴歸故里。曾主編《五涼考治六德集全志》,著作有《灌硯堂詩鈔》。其《涼州八景》最爲有名。

張雲敖

清代詩人。

陳糜

清朝人。

作品 (1634)

浮生六記· 卷一 · 閨房記樂(節選) 🔥

清 - 沈復

如夢令 🔥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如夢令 🔥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贈梁汾 🔥

清 - 納蘭性德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

清 - 納蘭性德

木蘭詞 · 擬古決絕詞柬友 🔥

清 - 納蘭性德

浮生六記 · 卷三 · 坎坷記愁

清 - 沈復

浮生六記 · 卷四 · 浪遊記快

清 - 沈復

秋燈瑣憶

清 - 蔣坦

蝶戀花 · 閱盡天涯離別苦

清 - 王國維

綺懷(其十五)

清 - 黃景仁

己亥雜詩 · 其五 🔥

清 - 龔自珍

己亥雜詩

清 - 龔自珍

病梅館記

清 - 龔自珍

祭妹文

清 - 袁枚

履園叢話·水學·三江

清 - 錢泳

獄中題壁

清 - 譚嗣同

清平樂 🔥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清 - 納蘭性德

採桑子 🔥

清 - 納蘭性德

湘月 🔥

清 - 龔自珍

十二月十五夜

清 - 袁枚

竹石

清 - 鄭燮

村居 🔥

清 - 高鼎

蝶戀花 · 出塞 🔥

清 - 納蘭性德

蝶戀花 🔥

清 - 納蘭性德

夢中作四截句(其二) 🔥

清 - 龔自珍

臨江仙 · 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

清 - 顧太清

琵琶仙 · 中秋 🔥

清 - 納蘭性德

採桑子 · 九日 🔥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蕭蕭幾葉風兼雨 🔥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

清 - 顧貞觀

金縷曲(其二) 🔥

清 - 顧貞觀

畫堂春 🔥

清 - 納蘭性德

暮雪 🔥

清 - 大須

採桑子

清 - 納蘭性德

夢江南 🔥

清 - 納蘭性德

歲暮到家/歲末到家 🔥

清 - 蔣士銓

紅樓夢十二曲 · 其二 · 終身誤

清 - 曹雪芹

唐多令 · 柳絮

清 - 曹雪芹

詠菊

清 - 曹雪芹

桂殿秋 · 思往事

清 - 朱彝尊

葬花吟

清 - 曹雪芹

沁園春 · 恨 🔥

清 - 鄭燮

蝶戀花 · 五月黃雲全覆地

清 - 曹貞吉

癸巳除夕偶成

清 - 黃景仁

雜感

清 - 黃景仁

高陽臺 🔥

清 - 朱彝尊

虞美人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王國維

浣溪沙

清 - 陳曾壽

攤破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不負如來不負卿

清 - 倉央嘉措

虞美人

清 - 王國維

臨江仙 · 寒柳 🔥

清 - 納蘭性德

七言詩

清 - 鄭燮

摸魚兒 · 午日雨眺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端午日詠盆中菊

清 - 顧太清

論詩(其二)

清 - 趙翼

長亭怨慢 · 雁

清 - 朱彝尊

謁嶽王墓 🔥

清 - 袁枚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 - 林則徐

好事近

清 - 陳維崧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

清 - 龔自珍

臨終詩 🔥

清 - 李鴻章

採桑子 · 塞上詠雪花

清 - 納蘭性德

浪淘沙 · 寫夢

清 - 龔自珍

南鄉子 · 爲亡婦題照

清 - 納蘭性德

所見

清 - 袁枚

虞美人 🔥

清 - 王國維

虞美人 · 秋夕信步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 伏雨朝寒愁不勝

清 - 納蘭性德

山中雪後

清 - 鄭燮

夢江南 · 江南好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

清 - 龔自珍

別老母

清 - 黃景仁

蝶戀花 · 蕭瑟蘭成看老去 🔥

清 - 納蘭性德

鳳凰臺上憶吹簫 · 贈鄰女韓西 🔥

清 - 賀雙卿

浣溪沙

清 - 王國維

朱子家訓

清 - 朱用純

少年中國說 🔥

清 - 梁啓超

讀陸放翁集 🔥

清 - 梁啓超

金縷曲 · 丁未五月歸國旋復東渡卻寄滬上諸君子

清 - 梁啓超

水調歌頭

清 - 梁啓超

浣溪沙 · 誰道飄零不可憐

清 - 納蘭性德

贈梁任父同年

清 - 黃遵憲

岳飛 🔥

清 - 畢沅

橫塘寄徐昭法

清 - 屈大均

蕉利村春望

清 - 屈大均

苦竹派道中

清 - 屈大均

丁卯臘月十三日恭逢家慈大人八十有四壽日喜賦五章

清 - 屈大均

丁卯臘月十三日恭逢家慈大人八十有四壽日喜賦五章

清 - 屈大均

庚午仲夏承大司馬吳公招同諸公奉陪京卿張公宴集城西禪院次張公元韻四首並以送行

清 - 屈大均

大寒

清 - 屈大均

篁村逢朱十

清 - 屈大均

代怨別曲

清 - 屈大均

古意

清 - 屈大均

清 - 屈大均

陳村口號

清 - 屈大均

瀟湘神 · 零陵作

清 - 屈大均

瀟湘神 · 零陵作

清 - 屈大均

楓橋夜泊

清 - 孫華孫

燕歸梁 · 仙姝和柳耆卿韻

清 - 丁澎

婆羅門引 · 送河間令夏公乘歸安州用稼軒別杜叔高韻

清 - 丁澎

寶鼎現 · 遣懷

清 - 丁澎

哨遍 · 簡施愚山

清 - 丁澎

醉花陰

清 - 於懿

林素園居士以詩僧見稱卻賦

清 - 巨贊

胡藍獄

清 - 尤侗

菩薩蠻 · 春愁二首

清 - 尤侗

二郎神 · 慢李笠翁招飲觀家姬新劇

清 - 尤侗

多麗 · 夏景

清 - 尤侗

北固山看大江

清 - 孔尚任

消夏

清 - 牛燾

好事近 · 湘舟有作

清 - 文廷式

蝶戀花 · 九十韶光如夢裏

清 - 文廷式

踏莎行 · 三首

清 - 王時翔

雨霖鈴

清 - 王時翔

滿路花

清 - 王時翔

夏雲峯二首

清 - 王時翔

過夾馬營

清 - 王者政

虞美人 · 天竹

清 - 王策

鳳凰臺上憶吹簫

清 - 王策

絳都春 · 野花用蔣竹山韻

清 - 王策

綺羅香 · 聞雁

清 - 王策

八犯玉交枝詠寒燈用《湘瑟詞》韻

清 - 王策

秋蕊香 · 紅豆

清 - 王謝

江上

清 - 王士禛

悼亡詩

清 - 王士禛

河滿子 · 效何凝體二首

清 - 王士祿

河滿子 · 效何凝體二首

清 - 王士祿

調笑令 · 成公智瓊

清 - 王士祿

調笑令 · 成公智瓊

清 - 王士祿

木蘭花令 · 茫茫

清 - 王士祿

木蘭花令 · 遣愁

清 - 王士祿

婆羅門引 · 憶舊

清 - 王士祿

一叢花 · 用張子野韻

清 - 王士祿

竹枝詞

清 - 方文

竹枝詞

清 - 方文

調笑令 · 閨情

清 - 王貞儀

瀟湘神

清 - 毛奇齡

瀟湘神

清 - 毛奇齡

遇陳王

清 - 毛奇齡

相見歡

清 - 毛奇齡

慶清朝慢 · 湖墅高會,同王丹麓、陸藎思諸公即席

清 - 毛奇齡

螺川早發

清 - 王猷定

秋日遊柿巖

清 - 王啓座

玲瓏四犯

清 - 王闓運

瑣窗寒 · 甲寅四月,夏氣猶寒,芍藥已殘,新荷未出。登樓晨望,靄然有作

清 - 王闓運

塞翁吟

清 - 王鵬運

鳳凰臺上憶吹簫 · 社集香草亭賦簫

清 - 王鵬運

定風波 · 和瞻園韻

清 - 王鵬運

百字令 · 題孫隘庵《南窗寄傲圖》

清 - 王國維

採桑子

清 - 王國維

點絳脣 · 屏卻相思

清 - 王國維

西河

清 - 王國維

蝶戀花

清 - 王國維

蝶戀花

清 - 王國維

蝶戀花

清 - 王國維

蝶戀花 · 百尺朱樓臨大道 🔥

清 - 王國維

滿庭芳 · 水抱孤城

清 - 王國維

人月圓 · 梅

清 - 王國維

點絳脣

清 - 王國維

清平樂 · 垂楊深院

清 - 王國維

多麗 · 煤山

清 - 王易

六州歌頭 · 自述

清 - 王易

漁歌子

清 - 王曇影

慶清朝 · 題王酉室半偈盦圖

清 - 葉昌熾

慶清朝 · 題王酉室半偈盦圖

清 - 葉昌熾

瑣窗寒 · 松蒿隱歸梓出朝陽門,詞以誌哀

清 - 葉昌熾

瑣窗寒 · 松蒿隱歸梓出朝陽門,詞以誌哀

清 - 葉昌熾

衡仲以西瓜見餉,兼約可園賞月

清 - 丘逢甲

衡仲以西瓜見餉,兼約可園賞月

清 - 丘逢甲

玉漏遲 · 冬深旅寄江壖,排悶自遣

清 - 葉恭綽

六州歌頭 · 居庸長城

清 - 葉恭綽

真珠簾 · 孤雁

清 - 葉慧光

秋霽 · 即景

清 - 葉紹本

壺中天 · 憶葑門舊居

清 - 葉紹本

浪淘沙 🔥

清 - 左輔

杏薄

清 - 白孕彩

賣花聲

清 - 朱彝尊

金縷曲

清 - 朱彝尊

減蘭

清 - 朱彝尊

天仙子

清 - 朱彝尊

天仙子

清 - 朱彝尊

洞仙歌

清 - 朱彝尊

洞仙歌

清 - 朱彝尊

眼兒媚

清 - 朱彝尊

霜天曉角 · 晚次東阿

清 - 朱彝尊

柳梢青 · 記遊

清 - 朱彝尊

解佩令 · 自題詞集 🔥

清 - 朱彝尊

暗香 · 詠紅豆

清 - 朱彝尊

春風嫋娜 · 遊絲 🔥

清 - 朱彝尊

賣花聲 · 雨花臺

清 - 朱彝尊

憶少年 · 飛花時節 🔥

清 - 朱彝尊

尸位學署岑寂無聊泛泛隨流跡近漁父每有聞見輒宣謳詠因名瀛涯漁唱

清 - 朱仕玠

暗香

清 - 朱祖謀

烏夜啼 · 同瞻園登戒壇千佛閣

清 - 朱祖謀

宴清都 · 壬寅小除夕陽山舟中

清 - 朱祖謀

金縷曲

清 - 朱祖謀

雨霖鈴 · 清明過何笛帆乘騮橋故居

清 - 朱祖謀

步蟾宮

清 - 朱祖謀

鶴沖天

清 - 朱祖謀

菊花新

清 - 朱祖謀

婆羅門引

清 - 朱祖謀

婆羅門引 · 六月既望,水西小榭納涼,憶己亥是夕龍樹寺舊遊。用夢窗韻

清 - 朱祖謀

暗香 · 半農誦示蘇龕和石帚之作,再踵其韻

清 - 朱祖謀

暗香疏影 · 秋晚過樵風別墅,分殘菊一叢,歸以夢窗譜寫之

清 - 朱祖謀

暗香疏影 · 湖帆靜淑夫婦屬題宋本梅花喜神譜,用覺翁自制夾鍾宮調

清 - 朱祖謀

河滿子

清 - 朱青長

穀雨前一日小室閒吟

清 - 朱中楣

水沙連

清 - 吳德功

酬呂鳳子二首

清 - 吳研因(一作“吳妍因”)

圓圓曲 🔥

清 - 吳偉業

沁園春 · 贈柳敬亭觀潮 🔥

清 - 吳偉業

塞翁吟 · 柬徐松叔,次周清真韻

清 - 吳湖帆

六州歌頭 · 次賀東山韻

清 - 吳湖帆

醉花陰 · 次李漱玉韻

清 - 吳湖帆

鶴沖天 · 次柳屯田韻

清 - 吳湖帆

傾杯樂 · 次柳屯田韻八首,仙呂調,都城國慶

清 - 吳湖帆

雨中花令 · 兩色牡丹

清 - 吳湖帆

調笑令 · 惲南田落花游魚圖二首

清 - 吳湖帆

調笑令 · 惲南田落花游魚圖二首

清 - 吳湖帆

洞仙歌 · 春初雨中樓望,書示嵐君

清 - 何振岱

絳都春 · 詠盆梅,寄示道之、翼之

清 - 何振岱

醉花陰

清 - 何振岱

慶清朝慢 · 除夕聽爆竹聲

清 - 阮恩灤

買陂塘

清 - 吳敬梓

綺羅香 · 願在衣而爲領

清 - 吳森札

醉花陰 · 冬夜

清 - 呂採芝

漁歌子 · 漁人

清 - 吳尚憙

阮郎歸 · 過十錦塘感舊

清 - 佟世南

開元樂 · 秋思

清 - 佟世南

壺天曉紅豆

清 - 吳瑗(文青)

南樓令

清 - 呂碧城

太常引 · 春半

清 - 吳綺

太常引 · 春半

清 - 吳綺

太常引 · 春半

清 - 吳綺

太常引 · 春半

清 - 吳綺

惜分飛 · 寒夜

清 - 吳綺

醉花陰 · 與詩堂納涼次宏載

清 - 吳綺

木蘭花令 · 詠六月玉蘭

清 - 吳綺

唐多令 · 其一 · 曾波閣玩月同雁冰諸君用稼軒韻

清 - 吳綺

唐多令 · 其二 · 將歸感舊

清 - 吳綺

唐多令 · 其三 · 猶記

清 - 吳綺

唐多令 · 其四 · 寒夜

清 - 吳綺

鶴沖天 · 題錢葆馚舍人小像

清 - 吳綺

太常引 · 賞心亭

清 - 吳綺

夜遊宮 · 華林園

清 - 吳綺

唐多令 · 初秋

清 - 吳綺

行香子

清 - 吳藻

調笑令

清 - 吳藻

金縷曲

清 - 吳藻

摸魚兒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臺城路

清 - 吳藻

少年遊

清 - 吳錫麒

人月圓 · 寄外見況周頤《粵西詞見》

清 - 何慧生

止宿王山史山館

清 - 李振裕

暗香 · 水仙

清 - 李良年

桂枝香憶往

清 - 李良年

孤松

清 - 李景祥

壺中天 · 海陵道中

清 - 杜文瀾

長亭怨慢悼顧鶯娘爲鹿潭作

清 - 杜文瀾

真珠簾 · 秋簾

清 - 杜貴墀

二郎神 · 秋葉

清 - 杜貴墀

齊天樂 · 秋苔

清 - 杜貴墀

踏莎行 · 立春

清 - 李雯

滿路花 · 和秦淮海

清 - 李雯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次清照韻

清 - 李雯

定風波 · 佛會

清 - 李雯

生查子 · 夏閨

清 - 宋琬

滿路花 · 胭脂井

清 - 宋琬

暗香 · 華希逸寫焚香圖見寄

清 - 李符

傾杯樂 · 黃雀

清 - 李符

釣船笛

清 - 李符

金縷歌登道場山絕頂

清 - 李符

醉花陰

清 - 宋育仁

巫山一段雲 · 梨花

清 - 沈慄

小茄園雜興

清 - 沈承瑞

小茄園雜興

清 - 沈承瑞

小茄園雜興

清 - 沈承瑞

琵琶仙 · 櫻桃

清 - 沈鵲應

相思引 · 送韻仙主人赴南宮試

清 - 汪淑娟

夏初臨懷覃九侄

清 - 沈皞日

綠意 · 春草

清 - 沈芳

吳公紳索洞庭遊稿賦此寄之

清 - 汪琬

芳草渡

清 - 沈曾植

芳草 · 長吉多神語,戲效其意

清 - 沈曾植

倦尋芳 · 渡汨羅

清 - 周之琦

倦尋芳 · 渡汨羅

清 - 周之琦

玲瓏四犯

清 - 周之琦

好事近 · 輿中雜書所見得四闋

清 - 周之琦

踏莎行 🔥

清 - 周之琦

思佳客 🔥

清 - 周之琦

芳草渡

清 - 周之琦

玲瓏四犯 · 虎丘春泛圖,爲張初白題

清 - 周之琦

河滿子

清 - 周之琦

河滿子

清 - 周之琦

醉花陰 · 玉河春望

清 - 周壽昌

江城梅花引 · 苦雨夜坐

清 - 周壽昌

永遇樂

清 - 周星譽

醉花陰 · 初三夜泊石門縣,微霽見月同夢西

清 - 周星譽

多麗 · 西湖,次蛻巖韻

清 - 周岸登

望海潮 · 蜀都賦

清 - 周岸登

夢橫塘 · 丁巳驚蟄日書感

清 - 周岸登

玲瓏四犯 · 爲法源寺丁香度,大石調

清 - 周岸登

多麗 · 代春人怨

清 - 周岸登

渡江雲 · 三犯淨社拈題,雨意,限韻

清 - 周岸登

多麗 · 積雨兼旬,忽放晴霽,是日由固口回城,輿中口占

清 - 周岸登

塞翁吟 · 丙寅夏仲苦雨兼旬,夜寒無寐,倚黃鐘商一解

清 - 周岸登

塞翁吟 · 簡庵賦贈,依韻酬之

清 - 周岸登

調笑轉踏 · 姑蘇臺

清 - 周岸登

夢橫塘 · 辛未驚蟄,金陵書感

清 - 周岸登

南柯子 · 代元草堂詩餘王從叔

清 - 周岸登

渡江雲 · 楊花 🔥

清 - 賙濟

渡江雲 · 回雁峯

清 - 周祖同

朝中措 · 草

清 - 周祖同

醉花陰 · 春暮

清 - 宗婉

減字木蘭花 · 和黍薌詞韻

清 - 屈蕙纕

河滿子 · 聞雁

清 - 易順鼎

六州歌頭 · 金陵弔古

清 - 易順鼎

絳都春 · 爲琴綺賦

清 - 易順鼎

逍遙樂 · 春草

清 - 易順鼎

洞仙歌 · 偶見豐臺花譜中有山陰王眉子詞三首,因用原韻,依調繼聲

清 - 易順鼎

春光好

清 - 易順鼎

哨遍 · 檃栝鮑明遠蕪城賦

清 - 易順鼎

漁歌子

清 - 易順鼎

絳都春 · 社題春水二首

清 - 易順鼎

絳都春 · 社題春水二首

清 - 易順鼎

絳都春 · 重賦春水

清 - 易順鼎

瀟湘神

清 - 易順鼎

賀新郎 · 題潘星齋畫梅團扇顧南雅學士所作也

清 - 林則徐

高陽臺 · 和嶰筠前輩韻 🔥

清 - 林則徐

相思樹

清 - 林朝崧

小重山 · 辛亥九日萊園登高

清 - 林朝崧

穀雨

清 - 林以寧

穀雨

清 - 林以寧

蘇武慢寒夜聞角 🔥

清 - 況周頤

定風波 · 中秋集愚園爲彊村補祝

清 - 況周頤

傾杯 · 丙辰自壽

清 - 況周頤

塞翁吟

清 - 況周頤

六州歌頭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美人脣1912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美人頸1912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美人腹1912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美人臍1912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美人肉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 題纗華詞1912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清 - 況周頤

減字浣溪沙

清 - 況周頤

臺江雜詠

清 - 範鹹

荔枝

清 - 範鹹

往歲鄭太夷丈居江南督幕賦枇杷詩絕愛之頃來大通督銷局所見殊夥欲去乃題此

清 - 林旭

虞美人影 · 影松巒峯

清 - 侯文曜

歸朝歡 · 送汪雯遠計偕

清 - 俞士彪

歸朝歡 · 送汪雯遠計偕

清 - 俞士彪

慶清朝慢 · 壬子臘八同毛大可陸藎思先生沈御泠陸雲士章天節柳靖公吳瑹符諸子宴集

清 - 俞士彪

瑣窗寒

清 - 俞士彪

玉漏遲 · 案《東白堂詞選》題作「別意」

清 - 俞士彪

河滿子

清 - 俞士彪

一萼紅 · 紅梅

清 - 俞慶曾

初夏

清 - 金逸

詠西瓜燈四首

清 - 俞樾

詠西瓜燈四首

清 - 俞樾

金縷曲

清 - 俞樾

瑣窗寒 · 詠骨牌

清 - 俞樾

河滿子 · 觀傀儡戲

清 - 俞樾

慶春澤慢 · 元宵日和竹樵翁

清 - 俞樾

哨遍

清 - 俞樾

絳都春 · 分詠京師詞人第宅,得洪稚存卷施行閣

清 - 金兆蕃

絳都春 · 古藤書屋,和龍伯

清 - 金兆蕃

絳都春 · 淥水亭,和閏枝

清 - 金兆蕃

絳都春 · 紅雨軒,和澤丞

清 - 金兆蕃

六州歌頭 · 歲暮感懷,用東山韻

清 - 金兆蕃

一萼紅 · 久雨初霽,出郊訪張詠清丈

清 - 金兆蕃

一萼紅 · 訪香山團城。乾隆時金川蕩平,閱武策勳於此

清 - 俞陛雲

芳草渡 · 蘭,擬清真

清 - 姚華

噶瑪蘭城

清 - 柯培元

三閭祠

清 - 查慎行

舟夜書所見 🔥

清 - 查慎行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 - 紀昀

步蟾宮 · 壽潘慶濟表兄封翁七十雙慶

清 - 洪炳文

百字令 · 寄懷協之,聞遊西湖,用東坡赤壁韻

清 - 胡漢民

宣府中元夜即事

清 - 計東

孫子瀟先生雙紅豆圖三首

清 - 夏孫桐

大酺 · 社園餞春

清 - 夏孫桐

訴衷情 · 爲藝風題雙紅豆圖

清 - 夏孫桐

孟夏朔日立夏作

清 - 徐坊

調笑令 · 即景

清 - 孫瑩培

百字令 · 和花海叔韻兼寄仙品

清 - 孫雲鳳

青玉案 · 弔古

清 - 徐燦

河滿子 · 閨情

清 - 徐燦

永遇樂 · 舟中感舊 🔥

清 - 徐燦

醉花陰 · 卜歸

清 - 徐元瑞

疏影 · 春露

清 - 孫鼎臣

鳳棲梧 · 春草

清 - 徐釚

開元樂 · 春夢

清 - 徐釚

蝶戀花 · 詠楊梅

清 - 徐釚

天香 · 龍涎香

清 - 徐釚

河滿子 · 春夜棠村公席上觀小伶演劇,同蛟門賦

清 - 徐釚

菩薩蠻 · 題蝶庵詞,寄陽羨史雲臣

清 - 徐釚

無題

清 - 徐嘉幹

瑣窗寒 · 苔

清 - 殷秉璣

立春

清 - 書山

山花子 · 林下荒苔道韞家

清 - 納蘭性德

天仙子

清 - 納蘭性德

天仙子 · 淥水亭秋夜

清 - 納蘭性德

風流子 · 秋郊射獵

清 - 納蘭性德

生查子

清 - 納蘭性德

生查子

清 - 納蘭性德

生查子

清 - 納蘭性德

好事近

清 - 納蘭性德

採桑子 · 謝家庭院殘更立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亡婦忌日有感 🔥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

清 - 納蘭性德

金縷曲 · 慰西溟

清 - 納蘭性德

南鄉子

清 - 納蘭性德

南樓令 · 塞外重九

清 - 納蘭性德

南歌子 · 古戍

清 - 納蘭性德

昭君怨

清 - 納蘭性德

點絳脣

清 - 納蘭性德

點絳脣 · 詠風蘭

清 - 納蘭性德

相見歡

清 - 納蘭性德

相見歡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浪淘沙令 · 夜雨做成秋

清 - 納蘭性德

浪淘沙令·紅影溼幽窗

清 - 納蘭性德

酒泉子

清 -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

清 -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 · 相逢不語

清 - 納蘭性德

望江南 · 詠弦月

清 - 納蘭性德

漁父

清 - 納蘭性德

眼兒媚 · 詠梅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問君何事輕離別 🔥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霧窗寒對遙天暮

清 - 納蘭性德

謁金門

清 - 納蘭性德

朝中措

清 - 納蘭性德

滿庭芳

清 - 納蘭性德

蝶戀花

清 - 納蘭性德

蝶戀花 🔥

清 - 納蘭性德

踏莎行

清 - 納蘭性德

鷓鴣天 · 離恨

清 - 納蘭性德

攤破浣溪沙

清 - 袁克文

赤壁

清 - 袁枚

清 - 袁枚

馬嵬

清 - 袁枚

南樓令 · 秋夜懷柔吉妹

清 - 袁綬

玉蝴蝶 · 立夏

清 - 莊盤珠

醉花陰

清 - 莊盤珠

婆羅門引 · 月下憶荷花

清 - 莊棫

六州歌頭

清 - 莊棫

相見歡

清 - 莊棫

相見歡

清 - 莊棫

鳳凰臺上憶吹簫

清 - 莊棫

迷神引 · 秋草

清 - 莊棫

唐多令

清 - 袁嘉

唐多令

清 - 袁嘉

破陣子

清 - 陸求可

婆羅門引

清 - 陸求可

雨霖鈴

清 - 陸求可

塞翁吟

清 - 陸求可

婆羅門引

清 - 陸求可

婆羅門引

清 - 陸求可

相思引 · 與畹姊話舊

清 - 陳家慶

一絡索 · 詠草

清 - 郭則澐

減蘭 · 閨怨

清 - 郭則澐

雨中花令 · 秋夜

清 - 郭則澐

減蘭

清 - 郭則澐

塞翁吟 · 贈雲薖

清 - 郭則澐

一萼紅 · 寧園紀遊,用石帚韻

清 - 郭則澐

一萼紅 · 夏雨初過,小園夜坐,次石帚韻寫懷

清 - 郭則澐

調笑令 · 詠蝶,示舍妹慕潔

清 - 陳素安

瑣窗寒 · 閨情

清 - 陳素安

鵲踏枝 · 病緒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愁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上曲陽春日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責草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問柳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冬閨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柬諸公敬亭宴集。代作

清 - 陳世祥

鵲踏枝 · 春寒

清 - 陳世祥

天仙子 · 立夏

清 - 陳世祥

大酺 · 寄友

清 - 陳世祥

齊天樂 · 十八灘舟中夜雨

清 - 陳澧

臨江仙 · 苔

清 - 陶淑

綺羅香 · 詠燈花

清 - 陸蓉佩

雨霖鈴 · 題外侄女屠瑤芳像

清 - 陳潔

傾杯樂 · 春遊和六禾

清 - 陳洵

雨霖鈴

清 - 陳洵

婆羅門引 · 五日

清 - 陳洵

玲瓏四犯 · 春日,飲李花下

清 - 陳洵

花犯 · 苔痕

清 - 陳洵

畫堂春

清 - 陳祖綬

夜遊宮 · 秋懷

清 - 陳維崧

醉落魄 · 詠鷹 🔥

清 - 陳維崧

賀新郎 🔥

清 - 陳維崧

南鄉子 · 邢州道上作 🔥

清 - 陳維崧

滿江紅 · 江村夏詠

清 - 陳維崧

滿江紅 · 江村夏詠

清 - 陳維崧

倦尋芳 · 早春偶過農部伯父廢園感賦

清 - 陳維崧

瑣窗寒 · 昔年樓上

清 - 陳維崧

多麗 · 題餘氏女子繡陳思洛神圖,爲阮亭賦

清 - 陳維崧

多麗 · 爲李雲田、周少君寶燈題坐月浣花圖

清 - 陳維崧

寶鼎現 · 甲辰元夕後一日次康伯可韻。是歲元夜月食

清 - 陳維崧

鶯啼序 · 春日遊平山堂即事

清 - 陳維崧

浣溪紗

清 - 陳衍

玲瓏四犯 · 寒硯

清 - 陳銳

雨霖鈴 · 題張次珊通參詞餞圖,用屯田韻

清 - 陳銳

滿路花 · 和吷盦詞韻

清 - 陳銳

水龍吟 · 枇杷詞舊無傳作,梁溪舟中,偶一爲之

清 - 陳銳

破陣子

清 - 陳方恪

疏影 · 梨花

清 - 陳方恪

暗香 · 壬子寄巢雲

清 - 陳曾壽

暗香 · 壬子寄巢雲

清 - 陳曾壽

一萼紅 · 孤山探梅

清 - 陳曾壽

一萼紅

清 - 陳曾壽

六幺令 · 花朝,次愔仲韻

清 - 陳曾壽

減蘭 · 題三潭泛舟照片

清 - 高燮

南樓令 · 正月初六日茸城歸舟,風雨不已,寫此寄慨

清 - 高燮

南樓令 · 正月初六日茸城歸舟,風雨不已,寫此寄慨

清 - 高燮

減蘭 · 前題

清 - 高燮

減蘭 · 姚叟虞琴爲我寫山廬好詞意,作梅蘭各一枝,以小詞報之

清 - 高燮

自題一絕

清 - 曹雪芹

元宵燈謎

清 - 曹雪芹

臨江仙 · 白玉堂前春解舞

清 - 曹雪芹

木蘭花慢 · 楊花 🔥

清 - 張惠言

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

清 - 張惠言

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

清 - 張惠言

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

清 - 張惠言

江城子 · 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清 - 張惠言

相見歡 · 四首

清 - 張惠言

鳳凰臺上憶吹簫 · 研露堂小集

清 - 曹爾堪

望湘人

清 - 張景祁

種松謠

清 - 張晉

金瓜茄

清 - 張若霳

瑣窗寒

清 - 曹慎儀

一叢花 · 並蒂蓮

清 - 曹貞吉

掃花遊 · 用宋人韻

清 - 曹貞吉

哨遍 · 題萬柳堂

清 - 曹貞吉

醉花陰 · 席上

清 - 曹溶

倦尋芳 · 湖口

清 - 曹溶

倦尋芳 · 招赤豹飲倦圃

清 - 曹溶

東風第一枝 · 園中摘茄

清 - 曹溶

真珠簾 · 題畫

清 - 曹溶

真珠簾 · 對菊

清 - 曹溶

南浦 · 木瓜

清 - 曹溶

南浦 · 寄香侯

清 - 曹溶

步蟾宮 · 卻燕

清 - 曹鑑冰

蝶戀花

清 - 康有爲

大酺 · 留別王子楚

清 - 張慎儀

減字木蘭花

清 - 張爾田

新雷 🔥

清 - 張維屏

瀟湘神 · 春日

清 - 梁清標

瀟湘神 · 春日

清 - 梁清標

瀟湘神 · 春日

清 - 梁清標

瀟湘神 · 春日

清 - 梁清標

春光好 · 旅況

清 - 梁清標

醉花陰 · 臨濟村賞薔薇

清 - 梁清標

絳都春 · 上幸真定恭賦

清 - 梁清標

御街行 · 元日

清 - 梁清標

倦尋芳 · 人日雪

清 - 梁清標

慶清朝慢 · 長至

清 - 梁清標

瑣窗寒 · 清明悼內

清 - 梁清標

鳳凰臺上憶吹簫 · 閨情

清 - 許德蘋

慶清朝慢

清 - 許德蘋

唐多令

清 - 許德蘋

清平樂 · 詠西瓜

清 - 許淑慧

攤破浣溪沙

清 - 梁啓勳

雨霖鈴 · 芭蕉,依黃勉仲體

清 - 章鈺

塞翁吟 · 殘棋

清 - 章鈺

清 - 章甫

鳳凰臺上憶吹簫 · 寄外子京師

清 - 許誦珠

憶仙姿 · 懷同縣寧仙霞調元

清 - 傅熊湘

解連環 · 酬任公,用夢窗別石帚韻

清 - 麥孟華

秋日登滕王閣

清 - 彭孫遹

河滿子 · 寄語

清 - 彭孫遹

生查子 · 旅夜

清 - 彭孫遹

攤破浣溪沙·讀高季迪缶鳴集

清 - 彭孫遹

玲瓏四犯 · 卻夢調元景病次家兄仲謀韻

清 - 彭孫遹

玲瓏四犯 · 卻夢調元景病次家兄仲謀韻

清 - 彭孫遹

玲瓏四犯 · 招夢用前韻

清 - 彭孫遹

玲瓏四犯 · 招夢用前韻

清 - 彭孫遹

歸朝歡 · 秋夜

清 - 彭孫遹

殘雨

清 - 彭泰來

立秋

清 - 惠遠謨

南柯子 · 戲題

清 - 曾廉

定風波 · 宴李氏宅

清 - 曾廉

浪淘沙 · 不見

清 - 曾廉

巫山一段雲

清 - 程頌萬

唐多令 · 秋海棠

清 - 程頌萬

唐多令

清 - 程頌萬

洞仙歌

清 - 程頌萬

定風波 · 飲蔡耐餘圃

清 - 程頌萬

唐多令 · 題畫,賀蔡辛父納姬

清 - 程頌萬

春光好 · 送別

清 - 葛宜

宴清都 · 詠苔

清 - 董俞

木蘭花慢 · 武林歸舟中作 🔥

清 - 董士錫

虞美人 · 韶華爭肯偎人住 🔥

清 - 董士錫

河滿子 · 同程村閒話

清 - 董以寧

哨遍 · 送孫無言從廣陵歸黃山

清 - 董以寧

賀聖朝 · 西江送富雲麓學士入都

清 - 董元愷

尋芳草 · 詠草

清 - 董元愷

漁家傲 · 題曹雪鴻荊溪釣隱圖

清 - 董元愷

太常引 · 客中聞歌

清 - 項鴻祚

水龍吟 · 秋聲 🔥

清 - 項鴻祚

清平樂 · 池上納涼 🔥

清 - 項鴻祚

隔簾聽 · 立夏日雨

清 - 鄒祗謨

戀芳草慢 · 詠草

清 - 鄒祗謨

六州歌頭 · 戲作簡僮約,效稼軒體

清 - 鄒祗謨

寶鼎現 · 廣陵清明日,賀天士邀同南郊小飲有贈,用劉須溪元夕詞韻

清 - 鄒祗謨

燕歸梁 · 答文友見寄韻,時寓荊溪

清 - 鄒祗謨

雨霖鈴 · 又題羅浮曉夢圖

清 - 楊葆光

天香 · 又題芸窗課子圖

清 - 楊葆光

玲瓏四犯·黃子壽太史新校白石道人歌曲,重檢一過。時適冬至,用集中越中歲莫聞簫鼓感懷韻題後

清 - 楊葆光

醉花陰 · 彈淚聲

清 - 黃鈞宰

醉花陰 · 題少樓《披書坐花圖》

清 - 黃鈞宰

臨江仙 · 閨思

清 - 黃永

破陣子 · 詠懷

清 - 黃永

南浦 · 答衣谷,兼以爲別

清 - 馮煦

南浦 · 詠帆影

清 - 黃之雋

雨霖鈴

清 - 黃之雋

開元樂

清 - 楊繼端

集杭州俗語詩 🔥

清 - 黃增

女冠子 · 訪女道者

清 - 黃德貞

醉花陰 · 題秋谷蘋香水閣填詞圖

清 - 黃燮清

真珠簾 · 簾影

清 - 黃燮清

雨霖鈴 · 題陸次山磯蜀遊圖

清 - 黃燮清

倦尋芳 · 春日偕鐵士湘、漁子健泛高士湖

清 - 黃燮清

倦尋芳 · 偕儉才、湘漁遊湖上竹素園

清 - 黃燮清

倦尋芳 · 和彊師韻

清 - 楊玉銜

天香 · 自題抱香室填詞圖

清 - 楊玉銜

宴清都 · 題高潛翁寒燈課讀圖

清 - 楊玉銜

水龍吟 · 惠山酌泉

清 - 楊玉銜

婆羅門引 · 山居補植花木

清 - 楊玉銜

宴清都

清 - 楊玉銜

玉漏遲

清 - 楊玉銜

醜奴兒慢·春日

清 - 黃景仁

賣花聲 · 立春

清 - 黃景仁

賀新郎 · 太白墓,和稚存韻

清 - 黃景仁

齊天樂 · 秋聲館賦秋聲

清 - 厲鶚

眼兒媚 🔥

清 - 厲鶚

謁金門 · 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

清 - 厲鶚

瀟湘神

清 - 甯調元

醉花陰

清 - 甯調元

漁歌子 · 畫菊

清 - 趙友蘭

漁歌子 · 漁父

清 - 趙友蘭

賣花聲

清 - 蔡琬

木蘭花慢 · 江行晚過北固山

清 - 蔣春霖

浪淘沙

清 - 蔣春霖

鷓鴣天 · 楊柳東塘細水流

清 - 蔣春霖

卜算子

清 - 蔣春霖

唐多令

清 - 蔣春霖

臺城路 · 易州寄高寄泉

清 - 蔣春霖

相思引

清 - 趙我佩

綺羅香

清 - 趙我佩

百字令 · 病中有感

清 - 趙我佩

夏日村居雜感

清 - 蔡碧吟

大酺

清 - 蔣敦復

芳草

清 - 蔣敦復

百字令 · 題董壺山甥男“百花詞”

清 - 趙芬

賣花聲 · 柬外

清 - 蔣晱

論詩

清 - 趙翼

賣花聲 · 許羣修碧聲山館圖

清 - 趙慶熹

陌頭

清 - 趙熙

百字令 · 石門,是胡節憫鄉居路

清 - 趙熙

渡江雲 · 彭山道中

清 - 趙熙

疏影 · 黃葉

清 - 趙熙

疏影 · 簾

清 - 趙熙

綺羅香 · 紅葉

清 - 趙熙

渡江雲 · 於鐵華所作安書

清 - 趙熙

東風齊着力 · 雨水節種花

清 - 趙熙

百字令 · 梁杭雪畫

清 - 趙熙

渡江雲 · 得景喬書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一 · 約齋叟得南城廢園,葺之曰約園。用竹垞韻寄賀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二 · 寄山腴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三 · 寄吳念存祖沅,兼答鄢公,復祥祜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四 · 答休庵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五 · 寄聖傳

清 - 趙熙

百字令 · 其六 · 寄壺庵師

清 - 趙熙

三姝媚 · 雨水節寄山腴

清 - 趙熙

滿路花 · 山寺,美成韻

清 - 趙熙

滿路花 · 懿丘,次美成韻

清 - 趙熙

渡江雲 · 柳

清 - 趙熙

渡江雲 · 錦城諸遺老,和春柳韻成帙,卻寄

清 - 趙熙

渡江雲 · 以《香宋詞》寄辛子代柬,春柳韻

清 - 趙熙

渡江雲 · 以《香宋詞》寄辛子代柬,春柳韻

清 - 趙熙

渡江雲 · 以《香宋詞》寄辛子代柬,春柳韻

清 - 趙熙

渡江雲 · 以《香宋詞》寄辛子代柬,春柳韻

清 - 趙熙

玉漏遲 · 梁園春夜

清 - 趙熙

滿庭芳 · 甲子除夕感舊

清 - 趙熙

渡江雲 · 答榆生

清 - 趙熙

清波引燒茄

清 - 趙熙

倦尋芳 · 辛未

清 - 劉永濟

掃花遊 · 劍農寓廬紅梅雪中盛開索賦

清 - 劉永濟

步蟾宮 · 寇氛逼新寧,懷故園兄弟

清 - 劉永濟

倦尋芳

清 - 劉永濟

掃花遊 · 讀南宋雜事詩

清 - 劉師培

掃花遊 · 汴堤柳

清 - 劉師培

掃花遊 · 宿遷道中見杏花

清 - 劉師培

雨霖鈴 · 恨別和柳屯田

清 - 鄭文焯

玉樓春 🔥

清 - 鄭文焯

清 - 鄭燮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圖題詩 🔥

清 - 鄭燮

竹枝詞

清 - 鄭燮

竹枝詞

清 - 鄭燮

滿江紅 · 思家

清 - 鄭燮

南樓令 · 月夜

清 - 鄭元昭

慶清朝 · 月夜對菊,憶心與海上

清 - 鄭元昭

夏至

清 - 鄭孝胥

臺灣雜詠

清 - 齊體物

大酺

清 - 樊增祥

倦尋芳 · 積雨初晴,春暄極美,獨步至綠蘿溪上,歸賦此詞

清 - 樊增祥

調笑令 · 城隅荷花特盛,以小令寫之,亦前溪子夜之遺也

清 - 樊增祥

步蟾宮

清 - 樊增祥

南浦 · 夏夜驟雨

清 - 樊增祥

南浦 · 和魯逸仲韻

清 - 樊增祥

大酺 · 壬子清明,和美成《春雨》韻

清 - 樊增祥

步蟾宮

清 - 樊增祥

西瓜

清 - 鄭際魁

百字令 · 題秋院填詞圖

清 - 談印梅

暗香 · 見菊花作,用姜白石韻

清 - 談印梅

百字令 · 送春

清 - 潘榕

百字令 · 排悶

清 - 潘榕

南樓令 · 立秋有感

清 - 潘榕

百字令 · 感憤

清 - 潘榕

大酺 · 重檢瑞士柏林意大利薩克遜圖畫,憶歐西舊遊

清 - 潘飛聲

百字令 · 雨中游湖

清 - 薛時雨

減字木蘭花 · 苦雨

清 - 薛時雨

一萼紅 · 徐頌閣殿撰郙以留香仙館主人小影寄題

清 - 薛時雨

一萼紅 · 舊宅中闌天竹獨存作此賞之

清 - 薛時雨

一萼紅 · 題朱久香學使花間補讀圖

清 - 薛時雨

綺羅香 · 題畫眉圖

清 - 鮑之芬

綺羅香 · 題同裏許翁雙美圖

清 - 鮑之芬

綺羅香 · 題杏樓曉妝圖

清 - 鮑之芬

晴蘭

清 - 繆公恩

暗香

清 - 戴延介

西河

清 - 戴延介

立春

清 - 戴梓

西湖春曉

清 - 魏憲

題試茶圖

清 - 嚴虞惇

潼關

清 - 譚嗣同

破陣子 · 泊舟見官柳一枝亭亭如蓋感賦此闋

清 - 譚獻

臺城路送李分虎

清 - 嚴繩孫

一叢花 · 花里美人

清 - 饒芝祥

夜坐其二 🔥

清 - 龔自珍

點絳脣 · 十月二日馬上作

清 - 龔自珍

鵲踏枝 · 過人家廢園作

清 - 龔自珍

醜奴兒令 · 沉思十五年中事

清 - 龔自珍

大酺 · 上巳趙恆夫農部招飲清涼山

清 - 龔翔麟

菩薩蠻 · 題畫八首其二

清 - 龔翔麟

南鄉子 · 集調名

清 - 龔翔麟

鶴沖天 · 題蓴鮫小像,和葆馚原韻

清 - 龔鼎孳

高山流水 · 次夫子清風閣落成韻

清 - 顧太清

金縷曲 · 詠白海棠

清 - 顧太清

被花惱 · 題王石谷畫友梅軒圖

清 - 顧太清

一叢花 · 題雲林《福連室吟草》

清 - 顧太清

相思引 · 題百福老人藍筆畫蘭

清 - 顧太清

相思引 · 雲林妹見贈雁足書燈,以小令申謝

清 - 顧太清

一叢花 · 題湘佩《鴻雪樓詞選》

清 - 顧太清

蟾宮曲 · 立春

清 - 顧太清

憶仙姿 · 戲詠瓶中褕葉梅壽丹

清 - 顧太清

玲瓏四犯 · 自制鳳凰衣螢燈

清 - 顧太清

早春怨 · 春夜 🔥

清 - 顧太清

南鄉子 · 詠瑞香

清 - 顧太清

柳梢青 · 花朝春分

清 - 顧貞觀

春光好 · 上巳

清 - 顧貞觀

畫堂春

清 - 顧貞觀

步蟾宮 · 閏六月七夕

清 - 顧貞觀

燭影搖紅 · 立春

清 - 顧貞觀

玲瓏四犯 · 用史梅溪韻代送

清 - 顧貞觀

六州歌頭

清 - 顧貞觀

詠新竹

清 - 際智

閏中秋玩月

清 - 慧霖

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

清 - 序燈

立春

清 - 胤禛

天香 · 芍藥

清 - 奭良

六州歌頭 · 南澗體

清 - 奭良

虞美人 · 曲闌深處重相見

清 - 納蘭性德

一絡索 · 過盡遙山如畫

清 - 納蘭性德

秋暮吟望

清 - 趙執信

神絃歌 · 問蒼天

清 - 孔尚任

登泰山記

清 - 姚鼐

聊齋志異 · 卷六 · 狼三則(其一)

清 - 蒲松齡

聊齋志異 · 卷六 · 狼三則(其二)

清 - 蒲松齡

紅豆詞 🔥

清 - 曹雪芹

赤棗子 · 風淅淅 🔥

清 - 納蘭性德

黃生借書說

清 - 袁枚

烏江項王廟 🔥

清 - 嚴遂成

寄外

清 - 陳端生

江城子 · 裏中作 🔥

清 - 董士錫

菩薩蠻 · 湖上送別 🔥

清 - 董士錫

風入松 · 感逝

清 - 董士錫

蝶戀花 · 和漱玉詞

清 - 王士禛

採桑子 · 明月多情應笑我

清 - 納蘭性德

口技

清 - 林嗣環

獄中雜記

清 - 方苞

新竹

清 -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清 - 鄭燮

爲學一首示子侄

清 - 彭端淑

渡黃河

清 - 宋琬

鬢雲松令 · 疊字詞

清 - 吳承勳

臨江仙 · 過眼韶華何處也

清 - 王國維

題桃花扇 🔥

清 - 陳於王

祝母壽詩

清 - 慈禧

霜天曉角 · 重來對酒 🔥

清 - 納蘭性德

聊齋志異 · 卷四 · 促織

清 - 蒲松齡

菩薩蠻 · 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 - 納蘭性德

秋蘭賦 🔥

清 - 袁枚

黃鶯兒 · 商調 · 贈燕

清 - 張潮

淡黃柳 · 詠柳

清 - 納蘭性德

河傳 · 春淺

清 - 納蘭性德

桃花扇 · 哀江南 🔥

清 - 孔尚任

問說

清 - 劉開

騾說

清 - 劉大櫆

聊齋志異 · 卷六 · 山市

清 - 蒲松齡

原君

清 - 黃宗羲

九日登高臺寺 🔥

清 - 沈輅

閱微草堂筆記 · 卷十六 · 河中石獸

清 - 紀昀

翠樓吟

清 - 文廷式

沁園春

清 - 納蘭性德

蝶戀花

清 - 宋徵輿

題楝亭夜話圖

清 - 曹寅

南鄉子 · 秋暮村居

清 - 納蘭性德

河瀆神 · 風緊雁行高 🔥

清 - 納蘭性德

太常引 · 晚來風起撼花鈴

清 - 納蘭性德

出塞

清 - 徐錫麟

浣溪沙 · 雨歇梧桐淚乍收

清 - 納蘭性德

赤棗子 · 驚曉漏

清 - 納蘭性德

鵲橋仙 · 七夕

清 - 納蘭性德

菊花新 · 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

清 - 納蘭性德

好事近 · 簾外五更風

清 - 納蘭性德

沁園春 · 代悼亡

清 - 納蘭性德

漁歌子二首

清 - 史惟圓

題畫

清 - 鄭燮

童趣

清 - 沈復

蝶戀花

清 - 邵瑞彭

蝶戀花 · 庭院深深人悄悄

清 - 譚獻

減字木蘭花

清 - 龔自珍

聲律啓蒙 · 上卷 · 一東

清 - 車萬育

採桑子 · 土花曾染湘娥黛

清 - 納蘭性德

點絳脣 · 餞春 🔥

清 - 王鵬運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瞞天過海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圍魏救趙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借刀殺人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以逸待勞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趁火打劫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勝戰計 · 聲東擊西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無中生有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暗渡陳倉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隔岸觀火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笑裏藏刀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李代桃僵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敵戰計 · 順手牽羊

清 - 無名氏

翠樓吟 · 美人魂​

清 - 黃之雋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打草驚蛇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借屍還魂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調虎離山

清 - 無名氏

誤佳期 · 閨怨

清 - 汪懋麟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欲擒故縱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拋磚引玉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攻戰計 · 擒賊擒王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釜底抽薪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混水摸魚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金蟬脫殼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關門捉賊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遠交近攻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混戰計 · 假道伐虢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偷樑換柱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指桑罵槐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假癡不癲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上屋抽梯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樹上開花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並戰計 · 反客爲主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美人計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空城計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反間計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苦肉計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連環計

清 - 無名氏

三十六計 · 敗戰計 · 走爲上計

清 - 無名氏

詠白海棠(寶玉)

清 - 曹雪芹

盲者說

清 - 戴名世

悼金夫人

清 - 趙豔雪

聲律啓蒙 · 上卷 · 二冬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三江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四支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五微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六魚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七虞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八齊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九佳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灰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一真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二文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三元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四寒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上卷 · 十五刪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一先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二蕭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三餚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四豪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五歌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六麻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七陽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八庚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九青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蒸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一尤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二侵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三覃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四鹽

清 - 車萬育

聲律啓蒙 · 下卷 · 十五鹹

清 - 車萬育

送別仲兄泗生赴秦隴省父(其三)

清 - 譚嗣同

詠白海棠限門盆魂痕昏(黛玉)

清 - 曹雪芹

人間詞話 · 第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則 🔥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五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六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十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五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六則 🔥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五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六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三十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五則

清 - 王國維

秋暮遣懷

清 - 陶宗亮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六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四十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二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五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六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七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八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五十九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十則 🔥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十一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十二則 🔥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十三則

清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 第六十四則

清 - 王國維

少年遊

清 - 納蘭性德

江城子 · 詠史 🔥

清 - 納蘭性德

昭君怨

清 -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

清 - 納蘭性德

念奴嬌

清 -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 · 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 - 納蘭性德

浣溪沙

清 - 納蘭性德

沁園春 🔥

清 - 納蘭性德

憶江南

清 - 納蘭性德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一東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二冬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三江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四支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五微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六魚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七虞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八齊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九佳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灰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一真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二文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三元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四寒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五刪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一先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二簫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三餚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四豪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五歌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六麻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七陽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八庚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九青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蒸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一尤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二侵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三覃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四鹽

清 - 李漁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五鹹

清 - 李漁

讀《桃花扇》傳奇偶題八絕句(選一)

清 - 張問陶

螢火

清 - 趙執信

望海潮 · 自題小影 🔥

清 - 譚嗣同

水調歌頭 · 題《西山秋爽圖》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白日驚飆冬已半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子規啼破城樓月

清 - 李師中

菩薩蠻 · 闌風伏雨催寒食

清 - 納蘭性德

紅樓夢 · 第一回 ·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回 ·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回 ·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回 ·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回 · 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回 ·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回 · 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回 · 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回 · 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回 · 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一回 · 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見熙鳳賈瑞起淫心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二回 ·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鑑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三回 ·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四回 ·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五回 · 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六回 · 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七回 ·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八回 ·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十九回 ·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回 · 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一回 · 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二回 ·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三回 ·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四回 · 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癡女兒遺帕惹相思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五回 · 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六回 · 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八回 ·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二十九回 · 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癡情女情重愈斟情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回 · 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癡及局外

清 - 曹雪芹

滿江紅 · 爲問封姨

清 - 納蘭性德

滿江紅 · 代北燕南

清 - 納蘭性德

紅樓夢 · 第二十七回 ·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一回 ·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二回 · 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三回 · 手足耽耽小動脣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四回 ·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裏錯以錯勸哥哥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五回 · 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六回 · 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七回 ·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八回 ·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三十九回 ·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回 ·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一回 ·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二回 · 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餘香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三回 · 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爲香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四回 · 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五回 ·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六回 ·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七回 · 呆霸王調情遭苦打 冷郎君懼禍走他鄉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八回 · 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四十九回 ·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回 ·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一回 · 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藥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二回 · 俏平兒情掩蝦鬚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三回 · 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四回 ·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五回 · 辱親女愚妾爭閒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六回 ·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寶釵小惠全大體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七回 · 慧紫鵑情辭試忙玉 慈姨媽愛語慰癡顰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八回 ·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癡理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五十九回 · 柳葉渚邊嗔鶯吒燕 絳雲軒裏召將飛符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回 · 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一回 · 投鼠忌器寶玉瞞贓 判冤決獄平兒行權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二回 · 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三回 · 壽怡紅羣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四回 · 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五回 · 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清 - 曹雪芹

浣溪沙 · 殘雪皚皚曉日紅

清 - 呂碧城

紅樓夢 · 第六十六回 · 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門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七回 · 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聞祕事鳳姐訊家童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八回 · 苦尤娘賺入大觀園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六十九回 · 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覺大限吞生金自逝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回 ·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一回 ·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鴛鴦女無意遇鴛鴦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二回 · 王熙鳳恃強羞說病 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三回 · 癡丫頭誤拾繡春囊 懦小姐不問累金鳳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四回 · 惑奸讒抄檢大觀園 矢孤介杜絕寧國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五回 · 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六回 · 凸碧堂品笛感悽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七回 · 俏丫鬟抱屈夭風流 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八回 · 老學士閒徵姽嫿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誄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七十九回 · 薛文龍悔娶河東獅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回 · 美香菱屈受貪夫棒 王道士胡謅妒婦方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一回 · 佔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二回 · 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癡魂驚惡夢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三回 · 省宮闈賈元妃染恙 鬧閨閫薛寶釵吞聲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四回 · 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五回 · 賈存週報升郎中任 薛文起復惹放流刑

清 - 曹雪芹

減字木蘭花 · 春夜聞隔牆歌吹聲

清 - 項鴻祚

紅樓夢 · 第八十六回 · 受私賄老官翻案牘 寄閒情淑女解琴書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七回 · 感深秋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八回 · 博庭歡寶玉贊孤兒 正家法賈珍鞭悍僕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八十九回 · 人亡物在公子填詞 蛇影杯弓顰卿絕粒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回 · 失綿衣貧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驚叵測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一回 · 縱淫心寶蟾工設計 佈疑陣寶玉妄談禪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二回 · 評女傳巧姐慕賢良 玩母珠賈政參聚散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三回 · 甄家僕投靠賈家門 水月庵掀翻風月案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四回 · 宴海棠賈母賞花妖 失寶玉通靈知奇禍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五回 · 因訛成實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寶玉瘋顛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六回 · 瞞消息鳳姐設奇謀 泄機關顰兒迷本性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七回 ·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八回 ·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九十九回 · 守官箴惡奴同破例 閱邸報老舅自擔驚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回 · 破好事香菱結深恨 悲遠嫁寶玉感離情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一回 · 大觀園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籤驚異兆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二回 · 寧國府骨肉病災祲 大觀園符水驅妖孽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三回 · 施毒計金桂自焚身 昧真禪雨村空遇舊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四回 · 醉金剛小鰍生大浪 癡公子餘痛觸前情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五回 · 錦衣軍查抄寧國府 驄馬使彈劾平安州

清 - 曹雪芹

沁園春 · 詠菜花

清 - 陳維崧

紅樓夢 · 第一百零六回 · 王熙鳳致禍抱羞慚 賈太君禱天消禍患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七回 · 散餘資賈母明大義 復世職政老沐天恩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八回 · 強歡笑蘅蕪慶生辰 死纏綿瀟湘聞鬼哭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九回 · 候芳魂五兒承錯愛 還孽債迎女返真元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回 · 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鴛鴦女殉主登太虛 狗彘奴欺天招夥盜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讎仇趙妾赴冥曹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懺宿冤鳳姐託村嫗 釋舊憾情婢感癡郎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王熙鳳歷幻返金陵 甄應嘉蒙恩還玉闕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證同類寶玉失相知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得通靈幻境悟仙緣 送慈柩故鄉全孝道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阻超凡佳人雙護玉 欣聚黨惡子獨承家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記微嫌舅兄欺弱女 驚謎語妻妾諫癡人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中鄉魁寶玉卻塵緣 沐皇恩賈家延世澤

清 - 曹雪芹

紅樓夢 · 第一百二十回 · 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賈雨村歸結紅樓夢

清 - 高鶚

清平樂 · 孤花片葉

清 - 納蘭性德

水龍吟 · 雪中登大觀亭

清 - 鄧廷楨

水龍吟 · 題文姬圖

清 - 納蘭性德

玉樓春 · 燕

清 - 宋徵輿

生查子 · 鞭影落春堤

清 - 納蘭性德

菩薩蠻 · 北固題壁

清 - 郭麐

蘇幕遮 · 送春

清 - 高鶚

鵲橋仙 · 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清 - 顧太清

洞仙歌 · 詠黃葵

清 - 納蘭性德

青玉案 · 絲絲香篆濃於霧

清 - 高鶚

小重山 · 幾點疏雅謄柳條

清 - 張景祁

小重山

清 - 周容

節令門·端陽

清 - 李靜山

眼兒媚 · 詠紅姑娘

清 - 納蘭性德

祝英臺近 · 剪鮫綃

清 - 文廷式

浣溪沙 · 紅橋

清 - 王士禛

風流子 · 出關見桃花

清 - 張惠言

杏花天

清 - 江開

金縷曲 · 初夏

清 - 朱彝尊

天仙子 · 草綠裙腰山染黛

清 - 文廷式

憶王孫 · 短長亭子短長橋

清 - 錢枚

高陽臺 · 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惘惘

清 - 郭麐

相見歡 · 秋風吹到江村

清 - 顧彩

大酺 · 題《江干笛思》卷子

清 - 何振岱

大酺

清 - 蔣士銓

此君軒記

清 - 王國維

木蘭花令

清 - 毛奇齡

壺中天 · 秋曙

清 - 杜貴墀

疏影 · 芭蕉

清 - 納蘭性德

玉漏遲 · 和俶玉從城中歸陶江村居用樊榭韻

清 - 葉大莊

玉漏遲 · 西湖夜泛

清 - 俞慶曾

玉漏遲 · 月夜湖上和閨友韻

清 - 鄧瑜

掃花遊

清 - 沈皞日

步蟾宮 · 賀呂甫宗侄上舍新婚

清 - 洪炳文

步蟾宮 · 席上,和錫鬯韻

清 - 沈岸登

步蟾宮

清 - 奕繪

一叢花 · 詠並蒂蓮

清 - 納蘭性德

一叢花

清 - 高士奇

天香 · 玉簪花

清 - 姚燮

天香 · 藏香

清 - 姚燮

天香 · 方於魯墨

清 - 姚燮

天香 · 珠鐙

清 - 姚燮

天香

清 - 姚燮

天香 · 程春廬駕部瑞鵲巢探春第一集分賦佛手柑

清 - 楊芳燦

隨園食單 · 序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須知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戒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海鮮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江鮮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特牲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雜牲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羽族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水族有鱗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水族無鱗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雜素菜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小菜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點心菜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飯粥單

清 - 袁枚

隨園食單 · 茶酒單

清 - 袁枚

黃河泛舟

清 - 羅元琦

婆羅門引 · 寄袁籜庵用稼軒韻

清 - 王士禛

婆羅門引 · 題露筋祠

清 - 陳維崧

婆羅門引 · 香櫞

清 - 陳維崧

婆羅門引

清 - 蘇穆

人月圓 · 其一

清 - 李慈銘

人月圓 · 其二

清 - 李慈銘

減蘭 · 鵷雛以所著紅豆書屋近詞見示,賞以小詞

清 - 高燮

臺城路 · 白狼河北秋偏早 🔥

清 - 納蘭性德

漁歌子 · 二首 · 其一

清 - 屈大均

漁歌子 · 二首 · 其二

清 - 屈大均

漁歌子

清 - 屈大均

真珠簾 · 題宋牧仲楓香詞次曹實庵韻

清 - 陳維崧

真珠簾

清 - 李慈銘

賀聖朝 · 送春

清 - 陳家慶

賀聖朝

清 - 陳家慶

寶鼎現 · 秋懷

清 - 俞士彪

寶鼎現 · 過雲居山房,訪葉林屋、豈僧昆仲

清 - 佟世南

春光好 · 迎春

清 - 吳綺

春光好

清 - 吳綃

春光好 · 其一 · 苕川偶題

清 - 吳綃

春光好 · 其三 · 立春

清 - 吳綃

春光好 · 過沉香亭址

清 - 董元愷

絳都春 · 同趙次閒周澹巖葉小譜登江聲帆影閣

清 - 姚燮

絳都春

清 - 屈大均

哨遍 · 詠彈箏

清 - 陳維崧

哨遍 · 酒後柬丁飛濤即次其贈施愚山韻

清 - 陳維崧

哨遍 · 讀彭禹峯先生詩文全集竟跋詞卷尾兼示令子中郎直上兩君

清 - 陳維崧

哨遍 · 曾庭聞至

清 - 陳維崧

傾杯樂 · 善權寺火

清 - 陳維崧

傾杯樂 · 正月十三夜預卜元宵月

清 - 陳維崧

傾杯樂 · 品茶

清 - 陳維崧

二郎神 · 二首 · 其一

清 - 奕繪

二郎神 · 二首 · 其二

清 - 奕繪

一萼紅 · 讀小譜花影詞卷感題

清 - 姚燮

一萼紅 · 得阮梅叔書,倚此代答。

清 - 姚燮

一萼紅 · 錄別

清 - 姚燮

一萼紅 · 秋海棠

清 - 姚燮

一萼紅 · 二首 · 其一

清 - 端木埰

一萼紅 · 風菱

清 - 俞樾

南浦

清 - 高士奇

南浦 · 濃陰催暝細雨送寒愁緒無端長歌自遣

清 - 劉炳照

南浦 · 題吳枚庵《慢香詞》

清 - 劉嗣綰

南浦 · 題秦端崖先生《寒梅着花未畫幅》

清 - 劉嗣綰

多麗 · 爲袁敬甫補悼亡

清 - 易順鼎

多麗 · 劉公㦷吏部每爲餘言蘇門百泉之勝,冬日行汲縣道中,遙望峯巒幽異,未及登眺,感賦一闋,並以寄劉

清 - 陳維崧

多麗 · 冰

清 - 陳維崧

多麗 · 清明兼上巳作

清 - 陳維崧

鳳凰臺上憶吹簫

清 - 李慈銘

鳳凰臺上憶吹簫

清 - 李嶽瑞

滿路花 · 與聽公

清 - 嚴繩孫

滿路花 · 荷珠

清 - 陳維崧

滿路花 · 贈梵公 師住雲門,工書畫。時以選詩來荊溪

清 - 陳維崧

滿路花 · 詠禹門寺前一帶頹崖峭石

清 - 陳維崧

芳草渡 · 依清真四聲和伯越還鄉之作

清 - 楊玉銜

芳草渡 · 登吳江城樓

清 - 姚燮

調笑令

清 - 甯調元

綺羅香三首 · 其一 · 秦郵道中

清 - 史承謙

綺羅香三首 · 其二

清 - 史承謙

綺羅香三首 · 其三

清 - 史承謙

綺羅香 · 四首 · 其二

清 - 奕繪

綺羅香 · 四首 · 其三

清 - 奕繪

綺羅香 · 四首 · 其四

清 - 奕繪

綺羅香

清 - 高士奇

綺羅香

清 - 陳衍

綺羅香 · 詠枕

清 - 錢斐仲

南樓令

清 - 高士奇

南樓令 · 六首 · 其一

清 - 史承謙

南樓令 · 六首 · 其二

清 - 史承謙

南樓令 · 六首 · 其三

清 - 史承謙

南樓令 · 六首 · 其四

清 - 史承謙

百字令 · 月夜過七里灘 🔥

清 - 厲鶚

百字令 · 宿漢兒村

清 - 納蘭性德

百字令 · 二月下浣客成都,遊花市,漫拈

清 - 潘榕

百字令 · 送春,疊遊花市韻

清 - 潘榕

百字令 · 觀燈歸後醉飲,度此

清 - 潘榕

塞翁吟 · 葦灣泛秋,晚蓮向盡,以美成澀體寫之

清 - 朱祖謀

塞翁吟 · 秋日過竹枝庵訪靈機上人不遇與寒松上人茗談

清 - 陳維崧

玲瓏四犯 · 除夕遊花市

清 - 陳洵

玲瓏四犯 · 題葉霓仙遺詞,兼寄其弟琴西

清 - 馮幵

玲瓏四犯

清 - 馮煦

玲瓏四犯 · 寂市

清 - 姚燮

玲瓏四犯 · 登德清玉塵峯浮遠樓

清 - 楊夔生

玲瓏四犯 · 惲正叔西湖泛月圖爲陳玉幾賦

清 - 厲鶚

玲瓏四犯

清 - 端木埰

玲瓏四犯 · 詠墨紗燈

清 - 李符

巫山一段雲

清 - 屈大均

瀟湘神 · 盱眙舟中作

清 - 陳維崧

慶清朝慢 · 憺園即景

清 - 陳維崧

慶清朝

清 - 端木埰

相思引二首 · 其一

清 - 奕繪

相思引二首 · 其二

清 - 奕繪

相思引 · 藕翹小榭聽宛宛歌湘春夜月

清 - 鄭文焯

相思引 · 元夕後二日夜雨即事

清 - 陳維崧

相思引

清 - 李慈銘

相思引

清 - 史承謙

暗香 · 定王臺夜集

清 - 王闓運

暗香 · 落梅

清 - 高燮

暗香 · 白梅花

清 - 陸蓉佩

賣花聲 · 簾下美人影

清 - 曹貞吉

賣花聲 · 秋夜

清 - 曹貞吉

賣花聲 · 不寐口占

清 - 曹貞吉

賣花聲 · 丁巳清明

清 - 曹貞吉

賣花聲 · 詠鼓子花腰

清 - 曹貞吉

瑣窗寒

清 - 奕繪

瑣窗寒 · 十六夜雪用樊榭韻

清 - 葉大莊

瑣窗寒

清 - 高士奇

瑣窗寒 · 初夏同葑田松泉過深柳草堂

清 - 厲鶚

瑣窗寒 · 和豁軒韻

清 - 林朝崧

瑣窗寒 · 再和豁軒

清 - 林朝崧

瑣窗寒 · 三疊豁軒韻

清 - 林朝崧

瑣窗寒 · 初春和雲臣韻

清 - 林朝崧

倦尋芳 · 春雨

清 - 周貽繁

倦尋芳

清 - 高士奇

倦尋芳 · 三月二十日餞春

清 - 冒殷書

倦尋芳

清 - 陳維崧

周官辨非•天官

清 - 萬斯大

二程語錄(節選)

清 - 張伯行

隨園詩話補遺

清 - 袁枚

勤懶歌

清 - 錢德蒼

續詩品·尚識

清 - 袁枚

雜興

清 - 顧嗣協

禁止饋送檄

清 - 張伯行

格言聯璧·持躬類

清 - 金纓

與公肅甥書

清 - 顧炎武

默觚下·治篇八

清 - 魏源

潛書·權實

清 - 唐甄

學治臆說·用親不如用友

清 - 汪輝祖

臨池管見

清 - 周星蓮

臨池心解 🔥

清 - 朱和羹

大鐵椎傳

清 - 魏禧

漁家傲·東昌道上

清 - 張淵懿

《復堂詞錄》序

清 - 譚獻

薛寶釵 · 雪竹

清 - 環山樵

登八達嶺

清 - 沈用濟

江上阻風

清 - 宋琬

幽夢影 · 序 · 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序 · 二

清 - 孫致彌

幽夢影 · 序 · 三

清 - 石龐

幽夢影 · 序 · 四

清 - 王守訓

幽夢影 · 卷一 · 其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其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二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三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五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六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七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八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一 · 一百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其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二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三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四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二 · 四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其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三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四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五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二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三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四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五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六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七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八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九

清 - 張潮

幽夢影 · 卷三 · 八十

清 - 張潮

幽夢影 · 跋 · 一

清 - 張潮

幽夢影 · 跋 · 二

清 - 葛元煦

談讀書

清 - 曾國藩

范進中舉

清 - 吳敬梓

鵲踏枝

清 - 屈大均

陌上花

清 - 趙慶熹

憶舊遊 🔥

清 - 厲鶚

摸魚兒

清 - 楊芳燦

木蘭花慢

清 - 黃人

湘月

清 - 項鴻祚

水龍吟 · 夜聞海濤聲

清 - 張惠言

賣花聲

清 - 郭麐

金縷曲

清 - 洪亮吉

霓裳中序第一 · 故苑

清 - 姚燮

水龍吟

清 - 況周頤

摸魚兒 · 詠蟲

清 - 況周頤

聲聲慢

清 - 朱祖謀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清 - 龐塏

今別離(其一)

清 - 黃遵憲

大鐵椎傳(節選)

清 - 魏禧

人日立春對新月憶故情

清 - 王闓運

鷓鴣天 · 夏雨生寒

清 - 周茂源

桂枝香 · 和王介甫

清 - 餘懷

踏莎行 · 春閨風雨 🔥

清 - 宋徵輿

小重山

清 - 宋徵輿

江城子

清 - 毛先舒

永遇樂 · 過虎牢關用辛稼軒韻

清 - 董元愷

清波引 · 用白石韻

清 - 錢芳標

大江東去 · 寄王如水

清 - 蒲松齡

賀新郎 · 去西安

清 - 金人望

鷓鴣天

清 - 孔尚任

雙雙燕

清 - 黃遵憲

淒涼 · 犯蘆花

清 - 趙文哲

月華清 🔥

清 - 吳錫麒

念奴嬌 🔥

清 - 嚴元照

酹江月 · 石湖

清 - 改琦

垂楊 · 立冬前七日聞蟬和叔安 🔥

清 - 賙濟

酷相思 · 寄懷少穆

清 - 鄧廷楨

蘭陵王 · 江行 🔥

清 - 董士錫

踏莎行 · 春盡作

清 - 沈傳桂

百字令 🔥

清 - 陳澧

百字令 · 經阮嗣宗墓下作

清 - 蔣敦復

高陽臺

清 - 邊浴禮

水龍吟 · 渡海

清 - 周閒

長亭怨慢 · 登金山塔院

清 - 謝章鋌

菩薩蠻

清 - 葉衍蘭

秋霽 · 基隆秋感

清 - 張景祁

水龍吟 · 浮海還吳

清 - 黎庶蕃

臺城路 · 登咸陽原

清 - 翁同龢